摘要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石。改革開放30年來,山東省制造業發展迅速 ,并帶動了制造業人力資源隊伍的加速增長。要實現山東省從“制造業大省”到“制造業強 省”、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人力資源的支持必不可少。分析改革開放30年來山東 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基于灰色理論對山東省制造業未來5 年的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并運用殘差檢驗、關聯度檢驗和后驗差檢驗進行模型檢驗,保 證了預測結論的可靠性。預測結果表明:山東省政府的“承接日韓制造業轉移,建設制造業 強省”的政策支持使得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量保持增長態勢。這一結論對山東省政 府構建制造業的產業戰略和人才發展戰略將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制造業;人力資源;灰色預測
中圖分類號 F2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8)05-0185-04
制造業是現代社會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 的重要標志。山東省政府2004年制訂的《山東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制造業強省發展綱要 》(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從2005年到2010年,將以投資2萬億元的大手筆,構筑山東 制造業新構架:以七大產業鏈為支撐,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 帶,培植六大產業集聚區。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年增加值將突破1萬億元。”經 過改革開放30年的努力,山東省制造業得到長足發展,要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從制 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的跨越,人力資源的支持必不可少。
1 改革開放30年的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地區。其中,制造業是
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領域 。經過30年的發展,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既取得了成績,也存在著問題,表現如 下:
(1)近年來總量呈加速增長態勢。山東省制造業的發展起步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本世紀 初得到重視,并提出建設“制造業大省”的口號。由于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1997至19 99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下降,導致其后幾年制造業從業人員總體數量有所下降。受美日韓等 制造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影響以及對制造業發展前景的看好,2003年加大對制造業的投資 ,從業人數呈加速增長態勢,從2003年的270.1萬人到2006年的341.8萬人,增長了26.55%。 從就業人數的總量來看,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二位。
(2)產業分布比較合理。目前山東省制造業科技人員主要集中于農副食品加工業及食品制 造業、紡織業及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非金 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 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山東省制 造業人才隊伍的產業分布情況符合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突出抓好電子信息、汽車、船舶、石 化、家電、食品、服裝紡織七大制造業產業鏈的要求。
(3)區域分布相對集中。山東省制造業人才隊伍目前主要集中在膠濟沿線周圍,即濟南、 青島、淄博、煙臺、濰坊五地市,五地市的制造業在崗職工人數占全省總數的57.08%, 制造 業專業技術人員占全省總量的61.65%。山東省制造業人才隊伍的區域分布情況,符合山東省 委、省政府制定的《綱要》中制定的“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帶”的布局要求。
(4)結構分布比較合理。從學歷結構看,大專以上學歷的山東省制造業專業技術人員占總 數的55.88%。從專業技術職務結構上看,副高和正高占5.74%,中級占26.63%。從年齡結構 看,35歲 以下的比例接近50%,成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主力軍,36至40歲所占比例也較高,年齡分 布趨于合理,說明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的隊伍比較年輕,后續發展潛力很大。
(5)人才密度較低。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例,山東省制造業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居全國第二位 ,但制造業專業技術人員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僅高于黑龍江、浙江、福建、廣 東、西藏五省,列倒數第六位,其他制造業人才情況類似。總體看,山東省制造業人才密度 偏低。
(6)平均薪酬偏低。經濟收入的高低是影響人力資源供給的基本因素,因為人力資源總是 被吸引到高收入的行業及地區。從行業收入看,山東省制造業平均薪酬收入排名近年來一直 比較靠后,比農業和服務業稍高(見表1),且低于全國的制造業平均薪酬水平。從地區收 入看,山東省制造業平均薪酬水平偏低,與其經濟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2005年度的平均薪 酬在全國各省、直轄區中列倒數第五位,2006年度略有上升(見圖1),對外來人才尤其是 高級人才缺乏吸引力。經濟收入狀況影響到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流動率。尤其是對 制造業的基層力量——進城務工者而言,除了考慮城市對其容納程度,經濟因素無疑是他們 首要的擇地考慮因素。
(7)人員流失嚴重。從行業轉移看,制造業的低收入使得一部分初級工人轉投向收入相對 較高的采掘業、裝修裝飾業等行業。從地理轉移看,主要表現為中、高級工人“孔雀東南飛 ”,即向江浙兩省以及廣東、福建等地轉移,因此,四省的制造業專業技術人員自2002年以 后持續增加,尤其廣東增加得最快、最多。
2.1 灰色理論
控制理論中,常用顏色的深淺形容信息的多少。比如,黑色表示信息缺乏,白色表示信息充 足,灰色介于白與
一般建模使用數據列建立差分方程,但實際上系統被噪音污染后,原始數據列會呈現離亂的 情況。而灰色建模,則是將一系列隨時間變化的原始記錄數據進行處理,使生成數據列變成 有規律序列,再運用微分擬合方程逐步累加原始數據以減少隨機波動的干擾,在累加值的基 礎上,對數列行為特征值大小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然后經過逆運算還原出真實的預測值。 灰色理論的研究對象是“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問題。在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系統中,受 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部分信息如現有制造業從業人員總數、 人員構成等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如人員流動、人員使用狀況等是未知的。GM(1,1)模型 是灰色模型中的一種,其微分方程為一階,方程變量為一個,本文采用該模型對山東省制造業 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
2.2 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的灰色GM(1,1)模型及預測[2] 按照鄧聚龍教授的理論,建立灰色預測模型GM(1,1)主要有六步:
第一步,建立原始數據序列x(0),并構造累加生成序列x(1)
根據山東省制造業2001-2006年制造業在崗職工人數(見表2),建立的 原始數據序列為:
x(0)=272.9,271.6,270.1,279.6,333.7,341.8
累加生成序列為:
x(1)=272.9,544.5,814.6,1094.2,1427.9,1769. 7
第二步,構造數據矩陣B和數據向量Yn
B=-408.7 1
-679.55 1
-954.4 1
-1261.05 1
-1598.8 1
Yn=271.6,270.1,279.6,333.7,341.8T
第三步,計算(BTB)-1
(BTB)-1=0.000001137 0.001115206
0.001115206.5 1.293459496
第四步,計算待估參數向量
=(BTB)-1BTYn=-0.06887
231.1567=a
u
上式中,系數a稱為發展系數,它反映系統的發展態勢;參數u稱為內生灰作用量,它反映 數據變化的關系。根據灰色理論,當a為負值時,且絕對值越大,系統發展就越快;反之越 慢。由計算可知a=-0.06887,u=231.1567。
第五步,建立灰色預測模型GM(1,1)
x^(1)(n+1)=(x(0)(1)-u[]a)e-an+u[]a[SX)]
=3629.321e0.06887n-3356.421
第六步,還原數據列并預測
將x^(1)(n+1)的值遞減還原為x ^ (0)(n+1)=x^(1)(n+1) -x^(1)(n),得出未來五年的山東省制造 業人力資源需求量(見表2)。
3 小結與結論
(1)灰色預測模型提供了三種檢驗: 殘差檢驗、關聯度檢驗和后驗差檢驗。其中,殘差檢 驗是按點檢驗;關聯度檢驗是建立的模型與指定函數之間近似性的檢驗;后驗差檢驗是殘差 分布統計特性的檢驗。點、線、面全方位的檢驗,保證了預測結論的可靠性。
(2)以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作為一個系統,建立代數形式的灰色預測模型,此方法 適用于地區或國家人力資源需求的預測,也可按研究需要劃分子系統進行預測。長時間以來 ,回歸分析是一種較通用的方法,但該法工作量大并且要求樣本容量大、有較好的分布規律 。而灰色預測模型計算量小、精度高,是解決數據少的不確定性問題的可行方法。
(3)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量將保持增長態勢。省政府的“承接日韓制造業轉移, 建設制造業強省”的政策支持使得制造業有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人才需求吸納強度高。根據 預測結果,2012年后山東省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量將超過500萬。需求總量的持續增長勢必 對山東省制造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產生巨大壓力,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和 有效輔助。膠濟沿線作為山東省制造業的隆起帶,院校相對密集,應加強制造業相關專業人 才的培養力度,為山東省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技術支撐,促進制造業由“制造 ”到“創造”的轉變。
(編輯:李 琪)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鄧聚龍.灰色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83. [Deng Julong.Basis o f Grey Theory[M].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1983.]
[2]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Deng Julong. ThePrimary Method of Grey System Theory[M]. 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Press,2005.]
[3]鄧聚龍.灰色預測與決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Deng Julong.G reyFor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M]. 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 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