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狀況的財務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到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還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管理及調控。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會計法》的頒布與實施,我國會計信息質量已有了一些提高。會計信息占了整個經濟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決定了經濟信息的質量,進而影響經濟工作決策的質量。但是,嚴峻的事實卻是,隨著物價不斷上漲乃至今的結構性上漲,致使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普遍存在失實的情況更加嚴重,直接影響了國家稅收,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整個經濟工作的秩序,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一、物價結構性上漲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
歷史成本會計模式是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的會計模式,其特點是以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以所耗用生產要素的歷史成本與當期營業收入相配比來計算期間凈收益。在物價穩定的基礎上,它在應用過程中有科學的一面。但隨著物價上漲的幅度和頻率不斷加大與加快,至今的結構性上漲出現,歷史成本會計模式所依賴的假設和原則部分不存在了,其存在的缺陷也都暴露了出來,同時影響了輸出的會計信息質量。
(一)物價結構性上漲否定了會計基本假設之幣值不變假設
會計假設是傳統會計理論賴以存在的前提。會計基本假設之一即貨幣計量,其是以穩定的幣值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來度量會計主體的一切經濟業務,即在任何時期同一貨幣單位具有相同的購買力。運用貨幣進行會計計量,不僅可以使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業務的記錄、分類、整理和呈報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并且具有普遍適用性。因此,企業記錄、匯總、分析和呈報的資產、權益、收入和費用都必須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但貨幣計量假設存在也是有基本前提的,即在物價穩定的前提下,不然同樣會致使輸出的會計信息失去本來的意義。在商品經濟中,若以長遠角度來看,物價變動造成的貨幣價值的變動可謂此消彼長,相互抵消后仍不會有什么影響,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不斷上漲且呈現結構性的上漲,從而使得貨幣的購買能力不斷下降,則貨幣計量—比值不變這一假設失去存在的基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第89號公告中曾指出:通貨膨脹導致原始成本財務報表虛擬了利潤并使資本蒙受侵蝕—事實上這是毋庸置疑的,特定物價的變動與一般通貨膨脹是緊密相聯的,而無論是一般物價還是特定物價的變動,都會嚴重降低原始成本財務報表的相關性、忠實表達和可比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貨幣幣值的穩定性。而今歷史成本會計中所依據的貨幣是不穩定的,所以在物價結構性上漲的趨勢下仍以此假設進行會計核算,所獲取的會計信息與其反映的經濟業務將存在較大的差異,失去真實性,這必然導致信息使用者不能正確地確定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二)物價結構性上漲動搖了會計基本原則之歷史成本原則
現行歷史成本會計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的,以歷史成本原則為基礎。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計價時,并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而是根據其購置成本(原始成本)來計價。它是會計最基本的計量原則,也是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基礎。長期以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財務會計大都是遵循歷史成本原則來處理數據資料。此原則同樣也是以物價穩定不變為前提,若物價穩定或漲跌幅度不大,可忽視的情況下,以此原則按歷史成本來進行會計計量時是可行的,并且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會計信息也是較為客觀、可靠的。但現如今隨著經濟的增長,物價上漲趨勢急劇且呈現結構性的上漲,使得商品的現行價值大于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原則的運用就會失去現實基礎。這將影響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也就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背離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的要求。例如在資產負債表中,其所列示的資產金額表示為攤銷或未消耗的成本,當物價結構性上漲急劇加速時,歷史成本會低于編制報表時的市場價格,導致財務報告提供虛計的利潤,掩飾所蝕的成本。
(三)物價結構性上漲沖擊了會計基本原則之配比原則
會計的重要作用之一即計算收益,其將同一會計期間的收入和產生收入的費用進行比較求得的。即將存在一定因果關系的費用和收入進行配比,從而求得收益,這就是配比原則。在物價穩定不變的情況下,此配比原則可以較可靠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但現如今經濟發展迅速,物價結構性大幅度上漲,資產的現實成本和歷史成本存在很大的差異,除工資費用等本期營業費用所反映的是現時成本外,其他費用項目(如折舊費和商品銷售成本等)反映的都是歷史成本。即以現行售價計量的收入與較低的原始成本相配比產生的期間凈收益,必然會導致少計費用,虛增利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物價結構性上漲的結果即持產利得,而不是企業的經營業績。持產利得的分配不是利潤的分配,而是資本的返還,如若將其返還,就會侵蝕企業的資本,削弱企業的財力。這種情況的存在將使企業面臨無力重置固定資產和重新取得存貨的現實,將嚴重損害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另外,企業以虛增的經營成果納稅,將使企業多繳所得稅,增加了企業的納稅負擔。從而在物價呈現結構性上漲時運用配比原則
所得出的收益也就不能真實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
二、物價結構性上漲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會計核算是一個具有嚴密程序并要求嚴格確認與計量的過程。由于物價結構性上漲,這一過程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基礎都受到強大沖擊,不僅動搖了會計計量的基礎,也必將對會計實務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直接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基本會計數據失真,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脫離實際
物價較大幅度變動時,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會計系統就不能提供符合實際的會計信息。當物價呈現結構性上漲時,實物資產賬面價值將低于其實際價值,而當某企業的實物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時,報表數據未能反映出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1.物價結構性上漲對財務狀況信息的影響
首先是資產方面。資產可分為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其中貨幣性資產是在物價變動條件下,金額保持不變的資產,比如貨幣固定金額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等。在物價不斷上漲且呈結構性上漲下,貨幣的購買力不斷下降,實際的貨幣性資產會因此而遭受損失。而非貨幣性資產是在物價變動條件下,其金額隨著物價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資產,比如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由于物價變動,會使得非貨幣性資產的價格發生較大變化,并且不同形態和價格水平,會使得按歷史成本確認的賬面價值、報表金額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實際價格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物價呈現結構性上漲時,非貨幣性資產報表的金額會低于當前的實際價值,其中存在持有收益。
其次是負債方面。依據資產的劃分,負債同樣可分為貨幣性負債和非貨幣性負債。其中的貨幣性負債也是在物價變動條件下,金額保持不變的負債,比如固定金額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等。同樣,在物價不斷上漲并呈現結構性上漲的如今,企業的貨幣性負債就會由于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獲利。而非貨幣性負債與貨幣性負債相反,其是在物價變動條件下,金額隨物價變化而變化的負債,比如預提費用和預收貨款(以固定數額產品表示)等。根據歷史成本的原則,無論物價如何變動,其賬面數額與報表金額固定不變。這樣,在物價呈結構性上漲時,非貨幣性負債的報表金額就明顯低于企業當前的實際債務價值。
最后是所有者權益方面。其是用企業的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即為凈資產。若按照歷史成本記載的資產價值不能隨相應的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而進行相應調整,因而在物價呈結構性上漲時,其就形成代資產的情況,導致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小于實際價值,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所有者最初投入資本的購買力或形成的生產能力的保持情況。
2.物價結構性上漲對經營成果信息的影響
首先是收入方面。在持續經營的條件下收入是分批、逐次實現的,以當時市價計價來反映。由于物價持續的結構性上漲,不同時點上實現的收入代表著不同時點的物價水平是不相同的。所以,同一會計期間甚至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總額仍只是簡單的相加匯總的話,則失去可比性和綜合性的經濟意義,不能恰當、確切地反映相應期間的業務量。其次是費用方面。它的情況更為復雜,其涉及當前以及以前各期物價水平下的資產消耗的情況,同時它還與貨幣購買力的變動密切相關。近年來物價呈現結構性的上漲,致使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往往少計費用。最后是利潤方面。其是企業收入與費用配比的結果,所以利潤的數額取決與收入和費用的數額。由以上可知,收入是按近期末物價指數的現價格確認,而費用是按歷史成本計價的價值計算,在物價連續結構性上漲時,就會低估資產,少計費用,從而虛增利潤。
(二)未能反映資本被侵蝕情況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下不能對物價的變動作出反映,所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及收入、費用和利潤不能得以正確計量。當物價持續結構性上漲時,由于仍按歷史成本計量來資產,使其資產的賬面價值低于現行價值,勢必發生低估資產、少計費用的情況,從而虛增收益。按照虛增的收益進行股利分派,所分派的不是收益,而是部分或全部資本。并且利潤虛增會導致稅負和工資、福利增加,實際上也是把資本一部分進行支出,從而使得資本被侵蝕。因此,企業的資本因物價結構性上漲的程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從而削減了企業的實力,損害了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三)投入資本的保持情況未能得到恰當反映
企業的凈資產表示的是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凈資產的確認受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和收益的確認所制約。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由于物價持續的結構性上漲因素所致,以上各個項目必須分期計量,而各個會計期間的貨幣價值和資產價值又存在著各自的差異。因此,在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下,無論是從財務資本的角度,還是從實體資本的角度,即企業生產或經營成果的角度來看,投入資本的保持情況均難以得到恰當反映。
綜合以上分析,在物價持續結構性上漲的條件下,現行會計模式是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當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可能導致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計量不實,財務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下降,從而進一步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因此,有必要對當前物價結構性上漲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采取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