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被業界反芻了3年多的電信重組,終于毫無懸念地揭開了那并不神秘的面紗。
5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將此前業界暗自揣測卻又眾口一詞的“六合三”方案擺上了桌面: 新移動=鐵通+移動,新電信=電信+原聯通CDMA+衛通,新聯通=網通+聯通GSM,而網通這個2008年奧運會的合作伙伴,將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結束而退出歷史舞臺。
隨后的三五天內,各路消息滿天飛: 移動大規模啟動了TD終端的第二輪招標; 聯通和電信討價還價進入了白熱化階段,C網傳聞將以1080億元的價格出售給電信; 電信密會高通,商討CDMA的今生來世。這些動作,恰恰暗合了通告中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發放三張3G牌照”的表述。專家們的意見一致: 如果不出意外,新移動將得到TD—SCDMA牌照,新電信將得到CMDA2000牌照,新聯通將得到WCDMA牌照。
盡管對電信重組通俗的解讀方式是: 構建平衡的市場格局,發展中國的3G標準TD-SCDMA。但令人玩味的是,當一些專家重形容重組是“久旱逢雨”時,另一些專家卻疑慮重重: 移動獨大局面不會得到改變,電信可能難以煥發出人們所期待的競爭力,聯通和網通的組合會出現 1+1<2 的結果。
“國家必須在經濟、行政、技術等方面出臺配套措施,才可能達到重組的目標。”某運營商中層向記者表示。畢竟,重組意味著部分利益的重新分配,要知道,電信業的生態鏈從來都沒有簡單過,運營商之間、運營商與設備商之間、設備商之間、運營商與消費者之間,所牽涉的利益鏈條盤根錯節、錯綜復雜。
“三國演義”
此消彼長
中移動背上“鐵通”包袱,又肩負TD-SCDMA前行重任; 新電信獲得移動網絡資源; 新聯通擺脫左右手互搏,但面臨整合網通的艱難。
“從中長期來看,這次重組絕對具有價值。”業內資深人士、飛象網CEO項立剛認為,“因為這一方案不是削弱強者,將中國移動拆分; 而是增強弱者,讓中國電信獲得移動牌照,讓中國網通和聯通G網合并。”
“但是,至少在3年內,中國移動的地位很難被撼動。” 項立剛與通信業內一些專家的觀點基本一致,支撐這一觀點的依據是2007年各運營商的家底。
刨去鐵通收入這一“零頭”,2007年中國移動總收入為3570億元,用戶數為3.69億戶; 刨去衛通收入這一“零頭”,新電信2007年的總收入為2062億元(中國電信1787億元+聯通C網276億元),總用戶數為2.62億戶(中國電信2.20億戶+聯通C網4200萬戶); 新聯通2007年的總收入為1476億(中國網通840億元+聯通G網636億元),總用戶數為2.3億戶(中國網通1.1億戶+聯通G網1.2億戶)
換而言之,重組后,新電信+新聯通的收入總和還比不上中國移動。至于利潤,那更是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移動已占到中國電信業總利潤的70%以上。
然而,從5月24日各大運營商停牌前幾天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中國移動被看空,股價下跌;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則存在被機構做多的跡象。
根據大智慧贏富TopView數據顯示,在中國聯通停牌前的5月21~23日,基金持續凈買入中國聯通,且凈買入量逐日遞增,從1.56億元到2.92億元,再到6.44億元,最后達10.92億元,使得以基金為絕對主力的機構持有中國聯通流通市值比例從27.62%上升到28.78%,按照中國聯通104億股的總流通盤計算,基金在短短3天內凈買入1.2億股。
中國香港交易所的最新資料則顯示,荷蘭銀行在電信重組信息發布前的5月19日,通過多種手法,大規模做多中國電信(00728.HK),涉及權益332543023股,以當日中國電信每股約5.5港元計,可能涉及的資金高達約18.3億港元。
在一些投資論壇上,記者觀察到中國移動不被看好的原因淺顯而通俗: 其一,中國移動是本次重組“革命”的對象,且被迫背上了鐵通這一包袱; 其二,中國移動手中的3億多的GSM用戶,平滑過渡到WCDMA最為理想,但從國家利益出發,接受TD-SCDMA牌照已是板上釘釘;其三,WCDMA、CDMA2000、TD-SCDMA3張牌照中,TD發展相對滯后,受累于此,中移動可能會裹足緩前。
新電信被廣泛看好的原因是:通過重組,新電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移動網絡資源,可以彌補目前固網用戶與業務增長乏力的局面;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聯通的C網的用戶只有4200萬戶,而網絡容量則超過了8700萬戶。電信接受C網后,不需要再投資,完全可以立刻采取市場營銷手段發展新用戶; 況且,CDMA 往CDMA2000過渡相對容易,技術上的兼容性很好。
新聯通則爭議較多。以北京郵電大學宋俊德教授為代表的一部分專家非常看好新聯通,一方面,重組不僅能讓新聯通消除經營兩張移動網絡的壓力,而且通過賣掉CDMA網獲得很大的現金流,以集中精力做好GSM網; 另一方面,它可以平滑地從GSM過渡到WCDMA,而WCDMA是世界上運營得最為成熟的3G標準,市場覆蓋率、公司運營、客戶數量均遙遙領先。而包括項立剛在內的一部分專家則對新聯通不是那么樂觀: 聯通的GSM網的利用率已經達到了極限,它的擴容壓力最大; 網通公司成分復雜,合并后的整合問題是硬骨頭; 聯通和網通母公司賬務都很沉重,出售C網后,到底有多少能用在G網上還是個問題。
但對這次電信重組的意義,項立剛等業界很多相關人士表達了樂觀的態度。
首先,“未來的電信領域,競爭一定是加強而不是減弱了。” 從表面上看,電信重組減少了運營商。但此前,中國雖然有6家運營商,主導運營也有4家,由于實行的牌照限制,市場上是錯位競爭。
之前的移動通信領域,競爭主要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之間競爭。在固定通信領域,其實也是一強兩弱或一強三弱,實力不均衡,競爭并不是最充分。
重組后雖然主導運營商只有3家,但是這3個電信運營商都擁有全業務牌照,在各個領域都可以競爭,經濟實力也較從前接近。
其次,電信重組一定程度上啟動了市場,電信重組對于未來近10年的行業格局做出了描述,對于未來的走向更加明晰。在重組完成以后,各大運營商要想發展,就必須在網絡建設、新業務、服務水平上下功夫。過去幾年,電信重組議而不決,涉及重組中組織結構較多的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受到極大的困擾,未來發展機會不明晰,一定程度上有消極等待的心態,在基層表現得尤其明顯。
再者,重組掃清了 3G牌照發放的最后障礙。3G通過6年的發展,3G在技術上日漸成熟。而中國的TD-SCDMA也正走向成熟,已經試商用,急需發放牌照正式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