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次改革和重組過后,一些運營商的名字或將永久消失。它們是吉通通信、中國鐵通、中國衛通、中國網通。
自1999年到2008年,中國的通信運營格局已經經歷了兩次,目前正在經歷第三次重大的改革和重組。
第一次發生在1999年,主要目標是破除電信壟斷。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切分電信”,將歷史上一家獨大的中國電信(其真正意義的競爭對手只有成立于1994年的、還十分弱小的中國聯通)按專業化分工進行獨立運營,即剝離其衛星、尋呼、移動業務,進而成立新的中國電信、中國衛通、中國移動,尋呼業務并入中國聯通; 同時為強化競爭,政府主管部門給中國網絡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網通”)、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吉通”)、中國鐵路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鐵通”)頒發了電信業務運營牌照。
第二次發生在2001年底,主要目標是對電信運營產業進行全局性戰略重組。主要措施為“分拆電信”,按南北地理行政區劃分拆中國電信,形成新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集團。網通、吉通并入中國網通集團。形成電信、網通、移動、聯通、鐵通、衛通六大電信運營商并存的格局。
第三次即是剛剛于2008年5月下旬公布的“6變3”的電信重組方案。
吉通通信、中國鐵通、中國衛通、中國網通,分別是中國電信發展和改革不同階段的產物。盡管它們的通信資源和血脈將繼續分別在新的三大運營商身上延續和流淌,但是由于它們本身都代表了一個共同的努力方向—打破電信壟斷,為改善中國通信基礎設施帶來新的理念和力量,因此,即使它們的消失僅僅止于符號意義,但這一串消失的名單依然值得回味和紀念。
吉通,成立于1994年,成立初衷是支撐在中國信息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三金”工程。它是中國最早的IP電話網絡專營公司,只有7年的獨立運營歷程,而衛通和鐵通都有8年的獨立運營歷程。
中國網通的運營歷程,很難用時間來量度。從前面的歷程來看,作為符號意義上的網通首先是田溯寧執掌的于1999年成立的中國網絡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到張春江領軍的中國網通集團時,已經變身為人們常說的“大網通”了。因此,網通的發生、發展、消失歷程最為曲折復雜,又恰恰最能代表中國網絡基礎設施、中國信息化所處的時代特征。
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享受便利的寬帶服務、豐富的網絡服務的時候,當中國的社會經濟進步越來越多地受惠于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時候,對于網通,對于那些已經和行將遠去的名字,我們不應該忘記。
再見,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