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臻 )1月7日,英特爾公司企業事務部全球副總裁兼英特爾中國大區總裁陳偉錠將于3月31日離職的消息,毫無征兆地出現在網上。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陳偉錠會離開; 之后,誰也沒有因他的離開而扼腕嘆息。這位新加坡人在中國甚至走得有點寂寞。
“如果報出的是楊敘離職,那么新聞報道一定會鋪天蓋地地展開。”1月7日,一位記者這樣說。盡管業界對陳偉錠的離職,各有猜測,但沒有大肆炒作。陳偉錠,這位總裁總是能將所有指向他身上的敏感新聞一一化解,他不屬于新聞。
3月31日正式離職后,陳負責的政府與公共事務、英特爾在華教育事業及法律事務,將暫時由現任英特爾中國大區法律總顧問戈峻,以英特爾中國公司執行董事的身份負責。
悄然謝幕
“我們也覺得很突然,但這確實是他自己個人的決定,而且他也希望低調一些。”英特爾公司某位員工這樣對記者說。英特爾公司的官方回應則強調這和公司的戰略及管理架構、2006年年底的中國區獨立都沒有關系。業內人士猜測,陳偉錠的離去,是由于其在英特爾公司上升空間受限,同時,也是英特爾徹底本土化的標志。他已將英特爾中國區帶入相對成熟階段,新加坡人的背景已經不適合在英特爾“扎根中國”的新10年里繼續擔任中國區的領軍人物。
1990年,陳偉錠加盟英特爾公司;1996年,陳偉錠開始擔任英特爾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兼董事總經理,負責英特爾在華的營銷以及英特爾架構實驗室的工作; 1998年,他升任英特爾公司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負責英特爾公司北亞區市場營銷業務。在此期間,陳偉錠將英特爾的業務在一些關鍵國家進行推廣,特別是中國和韓國,并且實現了大幅增長。
由于英特爾中國區的業績斐然,2007年1月1日,英特爾中國區成為獨立地區,直接向英特爾總部匯報,陳偉錠與英特爾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同為英特爾全球副總裁,楊敘負責英特爾中國的營銷和市場業務; 陳偉錠則負責企業日常事務,包括政府公關、企業形象、社會責任以及教育等方面,并擔任英特爾中國指導委員會主席。
2007年,在陳偉錠的努力下,英特爾最終決定在中國大連投資25億美元設立12英寸芯片廠,他主抓的“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培訓了超過10萬名中小學教師,向農村學校捐贈了數千臺電腦。2007年下半年,英特爾在企業責任方面獲得了8個獎。
基于陳偉錠與其他中國區負責人的共同努力,英特爾的根在中國已經扎得很深,研發、制造、銷售均有很大的投資。如今,這位在中國區服務了12年的老將,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悄然謝幕。
性格使然
陳偉錠身高1.8米以上,高大魁梧,穩重且有安全感,很適合做政府公關。經常有人拿他和英特爾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比較。楊敘是重慶人,非常“中國化”,會講方言,會在采訪時侃侃而談,會拍著記者的肩膀打招呼,會跟合作伙伴一起喝酒,會和媒體一起踢足球。楊敘是能活在閃光燈下的人。
陳偉錠則不同,他的出鏡率并不高。他能聽懂簡單的中文,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需要英文翻譯,永遠穿著質地良好且筆挺的西服和襯衫,規規矩矩地系著領帶,面露標志性的笑容,他不會主動講什么,與本土合作伙伴聚會時只喝白開水或可樂。
在很多記者眼里,陳偉錠并不是理想的采訪對象,他說話謹慎、不輕易透露任何具體數字。多年的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的生涯,塑造了陳偉錠的理性。他十分關注細節,從不會做任何心血來潮的事情。對于每一個記者的采訪,他都會事先與公關部門仔細溝通,包括可能涉及到的數據和產業情況。他不會咄咄逼人以顯示自己的職業經理人身份,也不會激情澎湃地表達自己的高瞻遠矚,他笑容和藹卻有距離感,舉手投足都透露出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閱歷。
陳偉錠一直堅守為公司創造價值的理念,堅持自我批評,不時地審視自己對于公司的價值。他認為,是否適合繼續在英特爾中國某一具體職位上繼續發揮作用,取決于他是否有能力為英特爾在中國的發展提供價值,并做出貢獻。其中,建立本地化的管理團隊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他最滿意的事情,是見證了英特爾中國公司內部一批又一批有才華的個人和業務團隊的出現和成長。
目前,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英特爾擁有最全面機構設置的國家,所有的業務部門都已在中國落地——從研發、制造、銷售和營銷,到英特爾投資、公司事務等,陳偉錠其實很難與英特爾中國7000多名員工的每一位進行接觸。
“其實他的人是很Nice的經常帶著笑容。”陳偉錠在英特爾員工的眼里,是位謙和的領導。他經常會應員工要求,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主題由員工確定,他幾乎40%的時間都用在了這類溝通上。
“我已經是英特爾在中國年齡超過50歲的少數幾位高層管理成員之一,也許我已經不再過于謹言慎行,但當我謹守誠信的做人原則和專業的工作態度時,我能體驗到一種‘理想自我’的超越。”
十年遺憾
為中國區服務的12年,是陳偉錠生命中最值得記憶和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國,他從來也不覺得寂寞和乏味,“能與本地產業界最閃亮、最出色的企業一起成長,不斷激勵著我前行,不由自主地成為了英特爾在中國巨大發展中的一份力量。”但是,他一直也有一個遺憾,他的中文講得不好。
見過陳偉錠不下10次,聽到他說過的中文僅有“你好”、“謝謝”。但不止一次采訪的時候,陳偉錠往往會打斷翻譯的話,說“我聽得懂”,然后直接用英文回答我的問題。“其實他聽得懂,也會講一些,但是不好意思說,他認為自己說得不好。”英特爾中國的員工都知道。
陳偉錠出生在新加坡的一個大家庭中,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畢業于新加坡大學,主修經濟學。在加入英特爾公司之前,陳偉錠曾在IBM公司工作11年,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和美國擔任高級管理職務。陳偉錠常常自嘲: “家庭中恰恰只有我現在在中國工作和生活,迄今已逾10年之久!可似乎只有我沒有學好中文。”
陳偉錠很感謝英特爾公司給了他來中國工作的機會,盡管這里的工作并非一帆風順。1996年,陳偉錠第一次著陸中國,英特爾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裁馬宏升和英特爾CEO保羅#8226;歐德寧任命他為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陳偉錠對那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那個時候,我對被調整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是那么忐忑不安。”
那時,在北京,他接觸的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們大都講流利的普通話,書面往來也使用中文。“天哪,我在這樣的環境中將如何生存下來?豈敢奢談事業發展?” 陳偉錠常常反問自己。但是在經歷了當初的不安情緒之后,他還是選擇留下來,見證英特爾在中國的持續發展。事實上,這些年來,他的中文水平早已不再那么掣肘他的事業。“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我還是沒有學好中文。我至今仍依賴于我的同事幫助我。不能說毫無進步,但我的中文水平仍處于相當初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