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蠶豆,又名胡豆、佛豆,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中醫認為,蠶豆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補脾益胃,清熱利濕之功,適用于脾胃不健,食少膈食,水腫,小便不利,黃水瘡等。《食物本草》言其“快胃,和臟腑”。《本草從新》言其“補中益氣,澀精,實腸”。《湖南藥物志》言其“健脾,止血,利濕”。營養分析表明:本品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B族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L-3、4-二羥基苯丙氨酸(L-DOPA)是一種治療震顫麻痹的有效藥物,而L-DOPA廣泛存在于植物中,但以蠶豆莢中含量較為豐富。其以游離態或B-糖甘肽存在的L-DOPA高達0.25%。因此,適量食用蠶豆,有助于攝取一定量的L-DOPA,從而有利于震顫麻痹癥患者病情的緩解。蠶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于大豆,并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蠶豆中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豐富的膽堿,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如果你正在應付考試或是個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傳統醫學認為它能益氣健脾,利濕消腫。
少數人服食蠶豆會出現蠶豆黃,此病是一種急性溶血性貧血,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對蠶豆蛋白過敏和患者紅細胞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所致。多見于大量進食新鮮蠶豆或接觸蠶豆粉后,兒童多于成年人,臨床主要表現為:急性發作,突然發熱,畏寒,軟弱無力,頭昏,頭痛,全身酸痛(特別是腰痛),惡心厭食等,數小時內出現黃疸,貧血,尿色深黃或至醬紅色(血紅蛋白尿)。輕者,停食蠶豆后數日內可以好轉,重者應立即去醫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下面介紹幾則蠶豆食療方,供選用:
(1)二豆粥:白扁豆10克,蠶豆30克,大米50克。將二豆炒香,研末備用。先取大米煮粥,待熟后調入二豆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3劑。可健脾疏肝寧絡,適用于震顫麻痹癥。
(2)蠶豆燉牛肉:蠶豆250克,山藥、牛肉各500克,調料適量。將山藥去皮、洗凈、切塊;蠶豆泡發,牛肉洗凈,切塊,一同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納入山藥,煮熟后以食鹽、味精調服。可健脾益腎,適用于震顫麻痹癥。
(3)蠶豆粥:蠶豆、冬瓜皮各60克,飴糖適量。將蠶豆研為細末備用,先將冬瓜水煎去渣取汁。煮沸后,下蠶豆粉,煮熟后,調入飴糖適量服食,每日1劑,連續7-10天。可補益脾胃,清熱利濕,適用于女性功能性水腫,小便不利,口干口苦,腹脹納差,眼目浮腫等。
(4)花生蠶豆湯:花生120克,蠶豆200克,紅糖50克。將花生、蠶豆洗凈,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微火煮至水呈棕紅色,渾濁時,加入紅糖拌勻。分2次服食,每日1劑。可健脾益腎,適用于慢性腎炎。
(5)蠶豆花粥:蠶豆花10克,大米適量。將蠶豆花擇凈備用。先取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蠶豆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清熱涼血,適用于各種出血。
編輯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