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在次貸危機的沉重打擊下,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一個個像蔫了的茄子,其中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竟一蹶不振,“賣身”救贖。更為遺憾的是,貝爾斯登的領導人沉湎于玩橋牌,在貝爾斯登瀕臨破產之時,其董事長吉米?凱恩還酣戰于千里之外的橋牌比賽場。橋牌最終架起了貝爾斯登通向黃泉路的橋梁,令人扼腕。
橋牌勝了,公司丟了
橋牌作為一種高雅、文明、競技性很強的智力性游戲,以它特有的魅力而稱雄于各類牌戲,風靡全球。玩橋牌本是健身益智的一種運動,可是玩到入迷的地步,連公司岌岌可危都無心去照料,就玩過頭了。
2007年3月,貝爾斯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米?凱恩像一位游手好閑的富翁,在圣路易斯舉行的“北美橋牌錦標賽”上大出風頭,他的總分在近4000名選手中位列第14名。
這位棱角粗糙的古稀老人,此時已然成為紙面上的億萬富豪,年初的時候,公司股價在納斯達克股市上保持171.51美元的歷史高位運行。這一驕人的業績讓吉米?凱恩在公司辦公室里勝似閑庭信步,叼著雪茄,擺弄橋牌。
貝爾斯登創建于1923年,是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躋身全球500強。
貝爾斯登有著83年的輝煌。可是到了2007年夏天,次貸危機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貝爾斯登也難以逃避噩運。
先是貝爾斯登旗下的兩只自營對沖基金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上投資失策,幾近崩潰。7月17日,兩只基金對投資者宣布他們的資產已經一錢不值了。
到了2008年3月13日左右的幾天中,華爾街有關貝爾斯登資金流動性短缺的謠言達到極點,絕大多數銀行開始拒絕貝爾斯登的抵押物,甚至包括一些風險較低的優質抵押貸款證券。而失血的金融機構一旦無法短期融資,就如嬰孩斷了奶,根本無法存活。
從3月13日到3月15日,在短短3天的時間內,貝爾斯登170億美元現金儲備瞬間蒸發。貝爾斯登再無回天之力,坐等美聯儲和摩根大通伸出援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貝爾斯登生死存亡的關頭,已經辭去貝爾斯登首席執行官職務、仍身為董事長的吉米?凱恩又急不可耐地現身底特律的春季橋牌錦標賽。
在底特律的幾天中,吉米?凱恩與貝爾斯登高管或其他董事會成員聯系甚少。一位橋牌賽事官員表示,凱恩不可能離開橋牌桌去打電話,即便他想這么做也不行,賽事規則不允許。
吉米?凱恩在橋牌桌上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牌技和實力。在3月6日的比賽中,他力壓逾百對手,排名第4,可這一回,他玩勝了橋牌,卻玩丟了公司。當賽事完畢,他急匆匆地飛回紐約公司總部時,每股2美元的賣價正等著他與摩根大通的領導人簽字畫押。
成也橋牌,敗也橋牌
禍根是40年前埋下的。1969年,凱恩到貝爾斯登接受求職面試,考官是貝爾斯登明星股票交易員艾倫?格林伯格。16年后的1985年,艾倫?格林伯格已成為貝爾斯登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面試中,得知凱恩喜歡橋牌,這讓擅長玩橋牌的格林伯格心花怒放,彼此志同道合,一拍即合。
凱恩將打橋牌的技巧運用到事業上。20世紀70年代,凱恩說服高管們成為紐約市發行債券的造市商,貝爾斯登在銀行內的名望迅速上升,而當時正處殘酷的金融危機時期。待到紐約經濟復蘇,凱恩的“這一把牌”收獲頗豐,為貝爾斯登贏得大額利潤。他在公司的職位也一躍而上,成為格林伯格麾下一員主將。
1993年,凱恩接過首席執行官一職,2001年開始擔任董事長。同時,他仍然是世界級橋牌玩家,現已將12個國內錦標賽冠軍收入囊中。
此后凱恩又幫助貝爾斯登在低迷的市場中逆勢飄紅,甚至擺脫了數次監管困境,其中便包括2007年支付2.5億美元,用來平息有關銀行協助一項違規共同基金交易的指控。
貝爾斯登管理層一向睥睨國際同行,甚至見死不救。1998年,美聯儲試圖拯救全球對沖基金“四大天王”之一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并使之免于破產,而凱恩卻決定回避介入,放言“貝爾斯登不會投入一分錢”,這種近乎任性的公司準則在當時可謂達到了極致。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還真有點諷刺意味。貝爾斯登的兩只對沖基金10年后遇到相同的困境,華爾街同行們同樣報以冷漠,聽任貝爾斯登沉沒。
貝爾斯登的高管盲目自信,當貝爾斯登已經揭不開鍋時,上任剛剛兩個月的CEO施瓦茨不是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而是極力粉飾太平,對外宣布貝爾斯登的資金狀況一直良好,撒下彌天大謊。這讓貝爾斯登錯失了救贖的良機。
危難時刻,懶惰者亡
平心而論,完全怪罪于橋牌毀了貝爾斯登,未免有點極端和偏頗。那么,作為一家成立于1923年,連續83年實現盈利,歷經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及兩次世界大戰而不倒,自90年代后期以來始終占據華爾街頂級投行一席之地的資本運營翹楚,貝爾斯登究竟是如何走向“賣身”之路的呢?
事實上,早在2007年初,次級抵押市場的問題就已經開始初現端倪。彼時,華爾街的巨頭們卻沉溺在不斷膨脹的紙面財富中。貝爾斯登同樣未能免俗,反而繼續押注次級貸款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6月底,貝爾斯登資產負債表上共有180億美元的第三級資產,這一數額是其賬面價值的1.35倍。
同年7月,次級貸款人違約事件開始呈“井噴”之勢,美國次級抵押債券市場急轉直下。也許是偶然,也許是必然,貝爾斯登旗下的兩只對沖基金率先爆發出了嚴重的次貸問題,短短幾日內迅速破產,相關投資人還因此蒙受了逾15億美元的損失。這一事件變相使得昔日風光無限的次級抵押債券淪為了徹頭徹尾的“廁所債券”。投資者避之唯恐不及,全球性的次貸危機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貝爾斯登的領導者們沒有盡力加強其賬面狀況,它試圖想與中國的經紀公司——中信證券進行10億美元的股權互置。但它無法解決資產當中的一大塊抵押擔保證券部分,這一部分資產難以轉移。況且,它還需要擁有更多的資本、期限更長的擔保融資來解決麻煩。
分析人士認為,在貝爾斯登逐步走向滅亡的一年當中,它的領導人根本就沒有刻苦工作,或是堅決維護公司的存亡。貝爾斯登CEO施瓦茨是一位懶散的公司金融家和分析師,他完全缺乏經營證券交易業務方面的經驗。他將更多的努力用在本職以外的事情,但卻缺乏時間或興趣來實行有效的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