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生
扔進河中的金牌
在1960年第十七屆奧運會81公斤級拳擊比賽中,美國選手克萊經過頑強拼搏,獲得冠軍。這位克萊就是日后成為世界拳王的穆罕默德?阿里。克萊改名是為了抗議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因為阿里盡管獲得了金牌,但在當時受著種族歧視之害。他氣憤之極,把用多年汗水換來的奧運金牌扔到了洶涌的俄亥俄河中。
丟失湖中的金牌
蘇聯運動員伊萬諾夫在第十六屆奧運會上奪得了單人雙槳劃艇的冠軍。他特別興奮,在湖邊把金牌一次次拋向天空,每拋一次就引起觀眾的熱烈歡呼。然而,他光顧高興了,最后一次沒接住,金牌“噗”地落進湖中。他趕緊扎猛子潛到湖底摸找。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金牌。伊萬諾夫愁眉苦臉地爬上岸,在奧運史上成了第一位丟失金牌的冠軍。
銀銅各半的獎牌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的撐桿跳高比賽,美國選手海多斯以4.35米獲冠軍。可是亞軍的座位由誰來坐又讓人大傷腦筋:日本的西田修平、大江季雄和美國的塞夫頓成績相同。按規則,他們三人必須繼續比賽以決出名次。結果兩名日本選手的成績又相同,塞夫頓則被淘汰出局。為了決出第二名,西田修平和大江季雄還得再比賽下去。由于時間已是深夜,比賽不得不停下來。裁判委員會經過商量,決定第一次試跳4.25米成功的西田修平獲銀牌,大江季雄獲銅牌。但第二天發獎時,西田修平卻發揚風格,讓自己的隊友大江季雄站在第二名的位置上。奧運會之后,兩人將自己的獎牌切開,再焊成銀銅各半的獎牌,每人各保留一塊銀銅各半的特別獎牌。這在奧運史上傳為佳話。
非圓形獎牌
1900年第二屆夏季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辦,正好趕上巴黎要舉辦博覽會。博覽會和奧運會兩項會務的主要負責人都是阿爾弗雷德?皮卡爾。他當時對體育并不是很熱心,而且當時巴黎民眾對奧運會這個項目的熱情也不是很高,以至于后來這屆奧運會像馬拉松一般持續了5個月。東道主也沒有發給獲獎者金、銀、銅牌,而是給了一枚高66毫米、寬40毫米的長方形藝術品作為紀念牌。當時誰都沒有想到:正是這枚長方形的紀念牌,成為奧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唯一非圓形獎牌。
誤奏國歌錯升國旗
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上,奧匈帝國運動員鮑埃爾以36.04米榮獲了鐵餅冠軍,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冠軍領獎臺。可主辦方大意地升起了美國國旗,奏響了美國國歌。鮑埃爾勃然大怒,他從領獎臺上跳下來,同法國官員大吵。他堅持在升旗處備好奧匈帝國國旗之前,拒絕回到領獎臺上去。然而真正讓人掃興的是,當奧匈帝國國旗升起時,樂隊卻又一次大煞風景奏起了奧地利國歌。鮑埃爾再也不能容忍這陰差陽錯的奇恥大辱了,他立即跳下領獎臺,憤然離去。
鼓錯了掌
同樣在1900年的奧運會上,獲400米決賽資格的6名運動員中,美國占了5名。決賽定在星期天舉行。其中3名美國運動員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他們寧可不參加決賽,也不肯放棄自己的宗教活動。最后只有兩名美國選手和一名德國選手參加了決賽。當美國選手馬克西?朗以49秒4的成績首先到達終點時,一陣海潮般的掌聲席卷而來,使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觀眾何以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原來,他身著哥倫比亞大學藍白相間的條紋背心,這正與巴黎賽馬俱樂部的標志顏色一模一樣,加上法國隊在田徑比賽中還沒拿到一項冠軍,焦躁的觀眾誤把他當成了法國選手。此后,為了讓觀眾能區分各國運動員,從1908年的第四屆奧運會開始,各國運動員才統一穿著本國的運動員服裝出現在奧林匹克運動場上。
多跑一圈的冠軍
在1932年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上,芬蘭選手波魯馬利在3000米障礙賽上跑到終點線沖刺時卻沒看見終點帶,計數板上也顯示著還剩最后一圈,他只好又多跑一圈。原來是負責計數的人病了,而頂替他的助手忘了換計數板。好在最后還是波魯馬利獲得冠軍。
陰差陽錯
192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上,男子五項全能的第一名是芬蘭的意?萊赫托寧,第二名為匈牙利的意?索菲。其實,當時的記時員聽錯了200米跑的成績,把索菲的22秒8錯聽為23秒4,這樣使本來總成績第一的索菲成了亞軍,又由于當場沒有舉行發獎儀式,故索菲還以為自己是冠軍,一直蒙在鼓里。待索菲回到家中,拆開由奧委會寄來的郵包,一看是銀牌,便找到當時的三位裁判,請他們出具書面證明,但奧委會早有規則成文,成績不可隨意更動。索菲只能抱憾終生。
未報名卻破世界紀錄
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男子跳遠的最好成績是美國選手鮑勃?勒根德雷創造的。他跳出了7.78米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但是這個優秀的成績僅使勒根德雷獲得一枚銅牌。原因何在?就是因為他參加的是五頂全能比賽,而沒有報名參加跳遠單項。在五項全能賽中,他只獲得了總分第三名。這次奧運會跳遠冠軍是另一位美國選手哈伯德,他的成績是7.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