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羭/編譯
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島上與世長辭,近2個世紀以來,這位曾叱咤歐洲大陸的風云人物的死因一直是世人關注的一個話題:有死于胃癌之說,有被庸醫灌腸“治”死之說,而被德·蒙托隆伯爵(拿破侖的貼身侍衛官)用砷化物毒殺之說更是廣為流傳。上世紀60年代初,當有人從拿破侖的一綹頭發中檢測出超量砷化物后,謀殺之說便開始廣為流傳,此后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拿破侖的遺骸中確實含有砷化物。接下來要做的自然是確認兇手。很快,一個有著不同尋常經歷的人物便進入了那些性情冷酷的探尋者們的視線,此人便是德·蒙托隆伯爵。作為隨拿破侖一同流放到圣赫勒拿島的四名貼身陪同之一,法蘭西皇帝辭世時蒙托隆時年38歲。
謀殺故事的傳播者們認為德·蒙托隆伯爵具有非常充分的謀殺動機:其一,奪情之恨。蒙托隆的妻子非常漂亮,而這位伯爵夫人卻對拿破侖頻送秋波,這讓蒙托隆妒火中燒。其二,貪財之欲。過慣了奢侈生活而又債務纏身的蒙托隆一直覬覦著拿破侖的財產,就在拿破侖辭世前幾個月,蒙托隆成為法蘭西皇帝的遺產執行人之一,并最終從拿破侖的遺產中得到了近200萬法郎。蒙托隆由此而遭致強烈的抨擊,其公信度大打折扣。其三,政見紛爭。蒙托隆的政見立場傾向于保王黨即親英派,他的岳父則是阿圖瓦伯爵的心腹,而后者是保王黨——“陰謀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
但有一個重要史實不應被忽略,即蒙托隆作為一個執著的波拿巴主義者,曾為維護路易·拿破侖也就是后來的拿破侖三世而作出過巨大的個人犧牲,蒙托隆后來有六年時間是在監獄度過的。
如今,蒙托隆伯爵的在天之靈不必再為背負謀殺之名而憤憤不平了,新的研究表明,即使蒙托隆是個忌妒心和貪欲心很重的人,但他不是謀殺拿破侖的兇手。不久前,一批美國、瑞典和加拿大的病理學專家借助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存于法國的大量相關檔案史料重新進行了審慎的分析研究,終使“謀殺”拿破侖的真兇現形于世。
新的拿破侖死因分析報告表明,即使被解除流放或是能成功從圣赫勒拿島逃脫出來,法蘭西皇帝那糟糕的身體狀況也讓他無法再在歐洲的歷史舞臺上重新崛起。研究人員甚至斷言,拿破侖所患的絕癥即使是在醫療水平已獲得巨大進步的現代,其治愈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借助于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判定,一種病菌即幽門螺桿菌的繁衍讓拿破侖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并逐漸轉變為胃癌,絕癥最終奪去了51歲的法蘭西皇帝的性命。因幽門螺桿菌對腸胃的致病機理在當時卻無法為人們知曉。
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理是由澳大利亞醫學家沃爾和馬歇爾兩人于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他們并為此而獲得了2005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
依據最新的醫學科學成果,研究人員重新審慎地研究了幾份重要的病理解剖檔案,其中一份是1821年5月拿破侖辭世當時所做的現場解剖記錄,而另一份則是1840年的重新開棺驗尸報告,在此之前,拿破侖的遺骸已由英國艦船運送回法國并安葬在法國榮譽軍人院的墓地內。被重新研究分析的檔案材料還包括了拿破侖被流放期間的親隨、為他治療過的醫護人員的回憶錄及拿破侖的家族病史。有一點可以確認無疑,即拿破侖的父親也是死于胃癌。
而在被研究分析的全部病理解剖和醫療診治檔案資料中均未記載砷化物中毒的病理反應。至于在拿破侖頭發中發現的砷化物,新的研究分析確定,有毒物質不是被拿破侖吞食進體內的,至于砷化物究竟是怎樣跑進拿破侖體內的,這仍是一個謎團。新的研究分析給出的結論是,砷化物并未對拿破侖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拿破侖死于胃癌說的另一個有力證據是,在拿破侖生命的最后6個月,他日漸消瘦,體重減輕了幾十公斤。而長期率大軍東征西戰的拿破侖日常飲食多以腌牛肉為主,配餐缺少水果、蔬菜,這無疑增加了腸胃發生癌變的風險。當年保存下來的有關拿破侖腸胃損傷狀況的病理解剖記錄精準、翔實,從而讓他們可以比對當今上百個典型的胃潰瘍和胃癌病例以及病理解剖照片,最終確認拿破侖是死于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