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民等
[案例]2007年9月,大學生陳某從南昌坐火車到福州讀書。幾天后,陳某的家人接到通知,公安部門在離福州不遠的鐵道邊發現了陳某的尸體,死因不明,但顯然是從列車上摔下來的。因為找不到目擊者,陳某的死因始終是一個謎。陳某的父母要求鐵路部門賠償,鐵路部門并不回避賠償,但表示鐵路旅客人身傷害最高的賠償額是4萬元。陳某的父母對賠償金額不滿,向法院起訴,要求鐵路部門賠償各項損失50萬元。
[說法]首先,陳某買票乘車,鐵路部門應保證陳某的乘車安全。陳某死因雖然不明,但鐵路部門顯然有不可推脫的責任,至少鐵路部門無法證明自己無責任,理應賠償。問題的焦點是賠償多少。鐵路部門提出的鐵路旅客人身傷害最高的賠償額是4萬元,其依據是1994年8月13日國務院批準發布的《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其第5條規定:“鐵路運輸企業依照本規定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對每名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000元。”但這一規定已于2007年9月1日廢止。2007年7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其第33條規定:“事故造成鐵路旅客人身傷亡和自帶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對每名鐵路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15萬元。”依據這一規定,鐵路部門最終與陳某的父母達成協議,將賠償金額提高至15萬元。
考生高考途中受傷,學校要不要擔責
□萬劍敏
[案例]2007年6月8日,中學生劉某去參加高考的路上,在橫穿校門口的馬路時,被一摩托車撞倒。駕駛摩托車的王某和學校老師立即將劉某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經診斷,劉某只是受了皮外傷,無大礙。經簡單治療處理后,學校老師將其送到考場參加考試。事后,王某承擔了劉某的全部醫藥費、交通費以及其家人來看望時所花費的住宿、伙食等費用。事后,劉某以學校沒有組織考生有序乘車,致使其受傷,嚴重影響考試為由將其所在中學告上法院,要求學校賠償其1萬元(其中復讀費用8000元整,精神損害賠償2000元整)。
[說法]本案的關鍵問題實際上是兩個:一是劉某高考途中受傷是否直接導致了其高考失敗,二是學校在此次高考中是否已盡到監管職責。法院經調查得知:劉某的高考成績是260分,其在學校的考試成績也都在260分上下徘徊,即劉某的高考成績應屬正常發揮,與受傷沒有直接關系。此外,劉某受傷后,摩托車主王某和學校老師積極主動將其送往醫院救治,并隨即將其送往考場參加考試。且事故發生后,王某已積極主動支付了原告的醫藥費、交通費以及原告家人所花費的住宿、伙食等費用,已盡到了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應盡的義務,再索要賠償沒有道理。
法院最終駁回了劉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70元等由原告承擔。
憑欠條所附條件 可拒絕給付工資嗎
□王景龍
[案例]劉某在一水泥廠工作半年,因單位效益不好一直拖欠著工資。2007年6月,劉某因母親生病,請假兩個月。廠方給其開了工資欠條,并附有一個條件:劉某在兩個月后必須回廠上班,否則,廠方拒絕兌現所欠工資款。結果,劉某因母親病重,未能及時回廠,該廠以欠條為憑拒絕支付拖欠劉某的工資。劉某不服起訴到法院。
[說法]本案焦點在于:該欠條上的附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此欠條中,劉某為債權人,而廠方為債務人。廠方作為債務人本應履行自己的責任,卻反以自己該履行的責任為條件約束劉某,企圖剝奪勞動者獲取勞動報酬的權利。這是無效的、不合法的。根據《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的形式按月發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根據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除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征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后,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外,工人的工資是應按時足額發放的。最終法院判決廠方支付劉某工資。
“100佰元”應當認定為100元還是10000元
□劉周玉
[案例]2007年4月中旬,崔某的妻子齊某在一起車禍中喪生,崔某在清理她的遺物時,發現一個遠房親戚秦某在2006年1月底寫的一張借條,上寫:“借齊某人民幣100佰元整,2006年12月底之前歸還。”當崔某拿著這張借條找到秦某要求償還借款時,秦某卻說他只借了100元,而崔某認為按借條所寫的“100佰元”,就是一百個100元,應當是借了10000元才對,對此秦某則解釋說多寫了一個“佰”,那是一時筆誤造成的,只同意歸還100元。崔某訴訟到法院,要求秦某償還借款10000元,法院審理后判決支持了崔某的訴訟請求。
[說法]本案所涉及的其實是屬于一個合同解釋的問題。借條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化了的借款合同,當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條款或者內容理解不一致時,就需要進行解釋。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25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的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的規定,對合同內容理解有爭議的情況下,首先根據合同所使用詞句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和解釋。如果字面意思不清楚,再根據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等進行解釋確定。本案這個借條上的“100佰元”,它的意思本身還是明確的,完全可以理解為“一百個100元”,即10000元的意思;盡管極少看到或聽到人們這樣使用,但意思還是明確的。借款人秦某認為這是他寫100元的筆誤,那他就應當對自己的這個主張進行舉證證明,由于他并沒有舉出充分的證據證明,那就應當根據在這個由他本人所寫的借條認定為10000元。所以說,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