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岷源
不要在意“臺獨勢力”多么激烈地反對陳云林訪臺或者反對兩岸的融合,而應在意用兩岸的互信和共識化解彼此的“心結”和“疑慮”。
令各界矚目的大陸海協會長陳云林訪臺一事,終于有了定案。
兩岸兩會的副會長級預備性磋商,10月27日在深圳的五洲賓館結束,陳云林訪臺各項主要事宜已達成共識。11月3日至7日,一個6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并有隨團記者30多人,將訪臺,并與?;鶗麻L江丙坤會談,協商解決兩岸空運、海運、郵政和食品安全等問題,爭取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署協議。
而同時,當前島內形勢充滿詭譎: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日前以學者身份訪臺卻遭“臺獨”分子暴力襲擊;民進黨及綠營人士更揚言欲用暴力政治抵制陳云林訪臺;陳水扁也借此轉移其弊案視線。11月初的“臺北的天空”似乎彌漫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安情勢之中。
不過,陳云林之訪臺,猶如重新接續10年前的歷史——李登輝彼時拋出了“兩國論”,導致時任海協會長的汪道涵無法訪臺。如今,海協會長訪臺的歷史性任務落在了陳云林身上。就兩岸關系的發展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大事,可為兩岸帶來和平發展的愿景。
“遇襲”暴露了什么?
10月19日,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教授應臺南藝術大學邀請,參加2008第七屆海峽兩岸傳播暨影像藝術學術研討會,這項學術研討會從1998年開始,單屆在臺灣舉行,雙屆在大陸舉辦。張銘清是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身份參加本屆研討會,并擔任由20多位學者組成的大陸代表團的團長。
這是張銘清第三次抵臺學術交流,在“遇襲”之前,面對綠營人士嗆聲,仍不失幽默地表示受到“熱情歡迎”,并引用泰戈爾的話說“我雖無法認同你意見,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就在抵臺的第三天上午,當他參觀臺南孔廟時,竟被年輕體壯的民進黨籍市議員王定宇推倒在地。據臺灣TVBS電視臺消息,張銘清后腦勺被打,連眼鏡都被推飛了。當他準備乘車離去時,又有“臺獨”分子跳上座車車頂狂踩,試圖阻止張銘清離開。22日早晨,張銘清在小港機場候機返航時,王定宇還追到機場鬧事。
當日下午,臺南檢方傳訊了率眾在場鬧事者王定宇及跳上張銘清座車的男子林進勛,并表示,將朝妨害自由及傷害罪嫌方向偵辦。
事情發生后,“臺獨”分子的暴力行為竟然得到民進黨的鼓勵,造反派出身的民進黨,對自己“暴力黨”的核心價值觀驕傲得很,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在“立法院”公然宣稱:“對敵人不必客氣。”綠立委李俊毅也說:“對他已經夠客氣的了?!?/p>
這個事件也讓馬英九政府的軟弱再次形象化地暴露在全球媒體的面前。陳水扁繼續主導的綠營充分展現了無窮的破壞力,反襯出來馬政府的無能為力,讓人對藍營對臺灣政局的實際操控能力表示懷疑。
王定宇的這一拳,還同時打掉了馬政府上臺后猛打“兩岸牌”的得分勢頭。馬英九上臺后,經濟受到全球風暴的重創,“馬”上就好的口號已經落空。只有“兩岸牌”支撐著“跛腳馬”政府。之前,臺灣手里還有點牌,“民主自由”和大陸“毒奶粉”事件后獲得的話語主動權,在張銘清被打倒地后,已經完全輸了回去。
事實上,民進黨的老拳,打在張銘清的身上,喜在陳水扁的心里。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孫升亮教授認為,這個事件既是一個偶然事件,同時也跟臺灣島內近期的不正常氣氛是緊密相關的。陳水扁是想通過政治的手段尋求自保,必然劍走偏鋒,進行困獸之斗。
戰術上,阿扁的確是行家。通盤操作下來,一拳數得,還轉移了媒體的關注,實在是“高明”之舉。但是,對于臺灣的民主的發展,這些“戰術”上的高明之舉,卻絕不能帶給臺灣人整體和長期的好處。
而王定宇是“外省籍第二代”榮民子弟,念成大外文系時,參加“野百合學運”,結識民進黨“國大代表”黃昭凱,擔任助理,開始投入政治,首次參選市議員落選;后擔任民進黨市黨部執行長,廣結善緣,已連任兩屆市議員。此人辯才無礙,曝光率高。
就在10月25日民進黨組織的所謂“反黑心、顧臺灣”大游行的隊伍中,他被稱英雄,找他簽名者無數,有人甚至慫恿他“先競選縣長,后競選‘副總統”。在強烈政治企圖心的驅動下,常與人言辭交鋒,故有“野馬”外號。為了自己撈取潛在的選票,在“越綠越正確”的深綠氛圍中,一名候選人以極端方式進行了一場政治投機。
10月30日,王定宇被臺南地檢署以公然聚眾首謀以及傷害罪嫌起訴,求刑1年零2個月徒刑。
政治暴力的再度威脅
盡管張銘清聲明希望“暴力到我為止”,但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島內媒體認為,這是陳水扁“以戰練兵”的第一役,是他們對付陳云林的一次“彩排”。
為了避免重現王定宇這類“英雄”在陳云林訪臺期間撈取個人“政治資本”,目前確知,警方布下天羅地網以7000名龐大警力層層保護陳云林安全,日前臺灣“警政署長”在“立法院”質詢中公開保證,對于陳云林及隨行人員在臺灣時的人身安全和出入活動場所安全,臺灣警方已作好萬全準備。國民黨也運用執政優勢,租下圓山飯店、權力中樞“總統府”及凱達格蘭大道周邊路權,舉凡陳云林可能現身之處,皆滴水不漏,阻絕綠營嗆聲群眾。據了解,民進黨將在陳云林抵臺前的11月2日在高雄舉行守夜,先嗆聲不歡迎陳云林,接下來再且戰且走。
10月25日下午,民進黨組織的上街大游行,五路人馬分別命名為“反一中教育大隊”、“反一中市場大隊”、“反黑心商品大隊”、“反掏空主權大隊”、“反無能政府大隊”,從主題來看,更像一場反大陸游行,其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對陳云林到訪嗆聲,制造對立氣氛。陳水扁也穿著“公投入聯”的服裝加入游行,不停地對支持民眾揮手,并高呼“馬英九道歉,劉兆玄下臺,陳云林不要來”的口號。
民進黨的如意算盤就是以“毒奶粉”事件為借口,阻撓陳云林訪臺,擺脫民進黨的低迷氣勢,阻止兩岸和平融合。
回想臺灣的政治生態,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民進黨自街頭運動起身,即使執掌臺灣8年,仍然沒有改變狹隘的格局和挑動、教唆、煽動甚至暴力的作風。丟掉執政權之后,眼見形勢不饒人,“臺獨”聲望江河日下,部分“急獨派”借機挾持民進黨,意圖重走街頭運動的老路,通過極端手段來凝聚“臺獨”力量,令有識之士搖頭嘆息。
親綠的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表示,民眾應平靜看待,別上了陳水扁的當,他現在是亡命之徒,想借由這些手法來從中獲利。資深媒體人林朝鑫也認為,陳水扁口口聲聲說別人是匪類,但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匪類,因為他將臺灣人民的血汗錢轉到自己的賬戶中。
訪臺的“在意”和“不在意”
“臺獨”勢力對“陳云林訪臺事件”如此上綱上線,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兩岸
人民之間直接的溝通、交流和交往,強過世間一切的武器。所以,兩岸民眾,尤其是大陸民眾,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認真對待陳云林訪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在意什么”和“不在意什么”。
首先,不要在意“臺獨勢力”多么激烈地反對陳云林訪臺或者反對兩岸的融合,我們要在意的是:兩岸始終要遵循實現人民利益和中華民族權益最大化的方向,堅持以善意和容忍的態度處理兩岸之間一切困難和問題。只要兩岸持之以恒,在20、3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那些主張“臺獨”的臺灣民眾會遭到他們兒孫更加激烈的批駁和反對。
其次,不要去在意“不愿”或者“不能”支持兩岸統一的臺灣民眾有多少人,而要在意:兩岸始終要遵循直接溝通、交流和交往的方式和路徑,用兩岸的互信和共識化解彼此的“心結”和“疑慮”。對于兩岸無法達成共識的“事情”,只要兩岸互信不斷加強,隨著兩岸關系不斷發展,兩岸的歷史實踐會做出客觀的檢驗和評判。
最后,也不要在意質疑和反對兩岸融合的臺灣民眾層次有多高,在意的是:兩岸始終堅定地用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共同書寫中華民族融合、統一和繁榮的歷史。
隨著兩岸溝通、交流和交往的不斷深入,未來會有更高層次和規模的大陸領導人到訪臺灣。甚至,在不遠的將來,兩岸黨、政、軍的最高領導人,為了實現兩岸人民的最大利益,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權益,會排除一切干擾相會于臺灣或北京。這些都是值得爭取的事情。
“化危機為契機”的機會
本來外界認為,大陸有可能取消陳云林的訪臺計劃,“把球踢還臺灣當局”,以無為治有為,也不失為應對的妙招。但事實是,北京現在“凡對臺灣人民有利,有助于兩岸關系良性發展的事都會盡力去做”,的確是在非常真誠地以行動詮釋。
同時,這也表現出當前臺灣的政治氛圍給兩岸處理陳云林訪臺帶來了壓力,但也有“化危機為契機”的機會——對大陸而言,陳云林此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證明北京方面有能力駕馭當前兩岸關系,更顯示出大陸對臺工作的主動務實。
事實上,這些契機已經顯現,馬英九在10月27日上午主持輿情會議時,再度要求各“部會”強化文宣,就“江陳會”的正面效應“廣泛倡導”,提出相關數據佐證“江陳會”的正面效應,相關“部會首長”更要密集接受媒體專訪,“挺身而出為政策辯護”,馬英九更將親上火線,密集接受媒體訪問。
島內七大工商團體,包括臺灣地區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工業協進會、中小企業協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工商建設研究會等10月28日發表共同聲明,對當局邀請海協會會長陳云林來臺進行協商對話表示支持和肯定,對陳云林訪臺表示歡迎。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表示,臺灣主流民意與國際輿論都期待“陳江臺北會談”順利進行,卻只有民進黨反對。國民黨仍愿意尊重在野人士用合法方式表達不同意見,但如出現暴力滋擾,就會傷害臺灣的國際形象,所以當局絕對要貫徹保障合法,取締非法,讓臺灣做好東道主。國民黨當全力支持當局圓滿完成臺北“陳江會談”。
不僅如此,美國還高調表態稱支持陳云林訪臺。美國國務院10月28日表示,美國一向鼓勵兩岸對話化解歧見,美國樂見兩岸繼續朝這個方向邁進。美國務院東亞局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正如美國政府過去持續表述,美國歡迎臺灣與大陸持續透過對話,和平化解歧見,美國政府樂于看到兩岸交流有進展。此外,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總統候選人也對于臺海兩岸的交流表示支持。奧巴馬就曾表示,他強力支持大陸與臺灣之間降低緊張關系,也贊揚兩岸領導人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共和黨的麥凱恩則表示,美國不但要與中國大陸建立合作及建設性的關系,也要“鼓勵臺海兩岸改善關系”。
陳云林訪臺除了政治方面的象征意義,也會給臺灣帶來諸多實際好處。
金融危機沖擊全球,臺灣也受波及,島內經濟持續不景氣,大陸方面已提出兩岸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陳云林訪臺期間,兩會也將就此進行座談,這無疑有利兩岸經濟及金融合作,有助于臺灣抗擊金融海嘯。
陳云林訪臺時,大陸十大銀行行長也將隨行,和臺灣金融界展開全方位合作,宣示兩岸金融界聯手對抗國際金融危機。這是大陸金融界有史以來規格最高的出訪團隊。
陳云林訪臺期間,兩會將就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協商,有助于緩解各方的焦慮。而隨著兩岸交流的密切,類似的突發事件會越來越多,陳云林訪臺也是對兩岸務實協商模式多樣化的探索。
根據臺灣“陸委會”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對于即將進行的第二次“陳江會”,亦有接近六成五的臺灣民眾表示贊成現行規劃,足見陳云林訪臺的積極意義。
作為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訪臺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意義。訪臺行程的本身就是一個里程碑,是“兩岸關系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的一項重要標志。兩岸都知道,和平發展是一項對中華民族有利的大事業,任憑風浪起,也要無怨無悔,為兩岸同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