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遭遇寒冬
近幾年,在中國投資房地產并不是一個好主意。依據胡潤百富榜,中國80%的富豪來自房地產業,27歲的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曾經是中國的首富,但到了今年2月份,她的財富縮水了一半。而她的競爭對手,恒大地產的許家印,日子也一樣不怎么好過。3月20日,恒大在香港的IPO因為遭受資本市場冷遇而擱淺。
雖然人們對房地產的投資熱情下降,房地產價格的漲勢被遏制,但也沒有大幅下滑,至少在官方的統計中是如此,而非官方的說法是,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價格下降的壓力很大。
在上海,很多發展商還是維持原來的價格,但給顧客10%甚至更高的折扣。在深圳,僅僅一年前,這里的房地產市場還非常興旺,但自去年10月以來,房子的平均售價已經下跌了28%,并且還在下降。
在香港,很多人曾經樂觀地認為,港元是和美元掛鉤的,美元貶值使香港的實際利率為負數,這對房地產市場是個好消息。但現實卻令人失望,雖然未來寫字樓的租金會上升10%到20%,但去年的興旺局面已不復存在,一些大的銀行開始裁員。
要解釋這種狀況并不困難:華南地區的營商環境正在惡化,對出口商來說尤其如此。買房子的人少了;政府在投機氣氛濃郁的情況下收緊了信貸;買房的首付在去年提高到40%,遏制了一些人投資房地產的沖動。
恒隆房地產的主席陳啟宗總結了業內的發展狀況,他認為2007年下半年地產商顯然陷入了“抓地”的狂熱,某西部城市一塊地的拍賣價格是以前的20倍,上海的地價也是以前的10倍,這種不理性埋下了危機的伏筆。價格的回升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而那些擴張過度的發展商可能會熬不過這個周期。
海灣國家新變化
海灣富裕的阿拉伯產油國用石油美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沙漠里建造超豪華的酒店、開鑿人工河等等。當然,他們的成就不止于建筑領域。他們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勞動力和人才:美國、歐洲、斯里蘭卡、泰國等地,在科威特的萬豪酒店,服務員來自印度、俄羅斯和菲律賓。另外,杜拜等海灣城市還成為了世界各國旅游者的最佳目的地之一。為吸引旅游者,這里每天用100萬加侖凈化過的海水來保持高爾夫球場的生機。卡塔爾則把美元轉化給先進的教育體系,埃米爾夫人把美國喬治城、康奈爾等大學引入卡塔爾開辦課程,并致力于使卡塔爾成為世界級的媒體中心。以前,人們總擔心石油美元一旦枯竭,這一地區的發展將難以為繼,現在看來,他們正在摸索自己的應對辦法。
“大政府”的回歸
不管誰當選下任美國總統,美國在2009年左右都要面對某種形式的大政府:更多的稅,更多的調控,更多的政府支出。雖然3個候選人的政見不同,但他們都支持降低美國的碳排放,也都將面對美國漏洞百出的社會保險系統,該系統的現金流量將在2017年成為負數。還有美國的基礎設施,大概需要20億美元來整修。這都要求政府在未來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雖然美國秉持的是自由經濟的原則,但在社會層面并不是完全自由主義的,政府在醫療和社會保險上的支出一直在不斷增加。而高支出,高稅率和政府調控經濟本來是羅斯福的“新政”和約翰遜“偉大社會”政策的副產品。但這一切并不意味著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增加了,與其說他們要的是一個大政府,不如說是要一個能有效處理社會問題的政府。
亞洲大米危機
從印度到菲律賓,很多亞洲國家最近經歷了主要食品價格特別是大米價格的暴漲,這引發了廣泛的憂慮。為了平抑價格,主要大米出口國,包括印度和越南,都大幅減少了出口;另有一些國家則采取限制購買、打擊囤積居奇等方式來控制危機。此次大米價格的暴漲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國和印度經濟的發展和大米需求的增加;第二大米出口國越南的壞天氣和蟲害;生物燃料的發展等等。但這些都不能解釋在印度發生的漲價:印度的大米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增加,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壞天氣,但自印度政府放開對農業市場的管制后,國際市場的高價格吸引該國的大米大量出口國外;政府發現大事不妙后又加強了管制,印度商人則拒絕以低價格在國內出售,導致供應減少價格高漲。
百年利豐
香港利豐集團歷經三代,度過了戰爭、家臣叛變、大股東撤資與香港經濟轉型等種種危機。利豐第三代接班人馮國經、馮國綸進入了今年《福布斯》雜志中全球富豪500強。馮氏兄弟接手的30年,成功進行了35次購并,迅速從區域貿易商轉為全球貿易商。利豐從客戶上賺到的邊際利潤率只有3%,但平均股東權益報酬達33.5%。這與他們善于購并有關,收購的綜合效果很快展現。在營收成長快的同時,也能迅速節省成本,反映在股東報酬上。而股東報酬率高,受到投資者青睞,推升股價,則讓利豐金庫滿滿,在購并時更有談判條件。利豐的競爭對手分析,利豐在全球擁有1000家以上客戶,1萬家以上零售商,面對供應商時有議價的能力,這是利豐超越同業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