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姬

針對目前的股市陰跌,希求政府大力救市似乎有些一廂情愿。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救市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
脈沖行情
中國股市持續低迷之際,8月20日滬綜指收市大漲7.63%,創下近4個月的單日最大漲幅。這次暴漲源于一份報告和幾則傳聞。
8月19日,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龔方雄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中國政府領導層正在認真考慮一項總金額至少2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貨幣政策。該方案將包括減稅、穩定國內資本市場以及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等多項措施。” 報告還提出,可能會動用部分外匯儲備建立一只基金,以維持A股市場穩定——這與傳言中的平準基金不謀而合。
似乎是為了配合這份報告,證監會或將以“二次發售”方式解決大小非問題、印花稅有望再度下調為雙向征0.05%、新股上市審批將暫停3個月、“融資融券”可能在奧運后推出等朦朧利好也緊隨其后傳出。因此,中國A股市場便上演了8?20大戲:個股全線反彈,262只個股漲停,兩市僅1家個股下跌。
但這只是曇花一現。8?20“脈沖行情”后一切照舊,股市再次回到下跌軌道。
考慮到摩根大通在業界的地位,且龔方雄是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學生,而后者一直是中央政府所倚重的經濟智囊之一,人脈極為廣泛,這份報告難免讓市場產生一些聯想。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摩根大通發表這種觀點,不排除其提前得到某種風聲,而趁機做個影響市場的“機會主義者”。
但是,龔方雄的觀點立刻受到多方質疑。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稱“摩根大通的報告瞎說”,她認為報告依據可能是央行為了緩解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調增2008年度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政策。左小蕾說:“政府的錢可不是隨便拿出來的,錢怎么用早就有預算了,并且是要經過人大批準的!”
在龔方雄報告公布的第二天,美林隨即發表研究報告,稱“外匯儲備不可能用于救市,千億經濟刺激方案不算什么”。而經濟學家謝國忠也指出摩根大通的方案違反常識,是無稽之談。“外匯儲備怎么可能拿回國內消費呢?調控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控制國內貨幣供應量。”
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則認為,刺激經濟增長計劃的說法,可謂既成立又不成立。其理由是,近兩三個月,中央和各個部門都在采取措施,包括放松信貸等實際措施已經都在做了,而不是最近出臺一攬子計劃。
8月21日,李嘉誠在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公布2008年度中期業績時提醒股民要小心投機行為。對于摩根大通的報告,李嘉誠認為,如果有人利用消息在股票市場獲利,就是“罪過”。無獨有偶,業內人士皮海勇撰文稱,摩根大通的報告目的是為了賺錢,由于購買了近8億港幣的股票,摩根大通必須通過制造一些利好消息才能讓低迷的中資股扭轉全局。
隨著“千億經濟刺激方案”報告的可信度下降,那些同期出臺的利好傳聞也受到影響。
8月22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會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或二次發售機制給大小非打造另外一個市場,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引入券商中介和二次發售的具體措施。對于二次發售中的定價機制,該負責人表示,要設計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大體上將以二級市場價格為基準形成價格基礎。
對于印花稅下調的傳聞,證監會沒有任何回應。而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認為可能性不大,他表示:“即使減了用處也不大。就像去年5?30加重印花稅,股市繼續上漲一樣,人們不會因為交易費用高低而改變是否參與投資與買股。”謝百三也一一批駁了新股上市審批將暫停3個月、“融資融券”可能在奧運后推出等傳聞。
救市之辯
8月22日,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創近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當天紐約市場油價下跌幅度高達5.4%。美股全面上漲,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1%,道瓊斯指數上漲近200點。而同一天,上證綜指收于2405.23點,較上周下跌了45.38點,周跌幅1.85%。深證成指收于8101.68點,較上周下跌了131.73點,周跌幅近1.6%。兩市總成交金額為3150億元,較上周放大近500億元。
中國股市之所以沒有跟隨國際大環境一起上漲,主要圍繞救市傳聞而起伏。當救市傳聞蔓延,股市暴漲;未兌現,股市暴跌。不幸的是,上半周的救市傳聞在下半周就一一破滅了。
繼前一周對七大市場熱點做出正面回應之后,證監會從8月18日到22日針對“大小非”、上市公司分紅等問題推出了具體措施。一方面,證監會擬提高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的分紅標準,鼓勵上市公司建立長期分紅政策;另一方面,證監會表示已在研究規范大宗股份轉讓的相關制度,考慮引入“二次發售”制度,把大宗股份打散,減少其對二級市場的沖擊。這些都有望從一定程度上緩解投資者對市場的擔憂。
但證監會的這些措施,似乎還達不到市場參與者的“期望值”。
自今年中國股市跌破5000點(1月21日)、4000點(3月13日),3000點(4月22日)乃至2400點(8月13日)以來,救市呼聲一直不斷。證監會只在股市跌破3000點的2天后把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從3%。下調為1%。,使得4月24日大盤大漲9.29%。而更高層面的領導也沒有清晰的表態,也許在他們看來,股市低迷只是讓廣大散戶的閑錢縮水。和實體經濟目前遭遇的困境相比,虛擬經濟還不是當務之急。哪壺開了提哪壺,虛擬經濟在日程表上還沒有火燒眉毛。
但虛擬經濟出現危機信號,和實體經濟息息相關。郎咸平指出,股市、樓市泡沫的本質是中國制造業出現了重大危機。也就是說,我們民營制造業所面臨的投資環境從2006年開始極速惡化。因此很多民營企業家把應該投資實業的錢拿出來炒樓炒股,才造成了股市、樓市的泡沫,泡沫的本質是制造業的回光返照。
實體也好,虛擬也好,目前正是多事之秋。我國整體經濟并不令人樂觀。近日官方經濟智囊正齊聚北戴河,他們此番商議并試圖尋求答案的命題正是“防止通脹”和“防止經濟增速下滑”。而有關人士披露,智囊們“一致認為經濟增速下滑比通貨膨脹更可怕”。據了解,繼續擴大內需和控制物價是中央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大方向。
整體經濟增速下滑會對股市帶來一定負面影響。8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告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PPI(工業品價格指數)漲幅達10.4%,創12年來的新高;7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綜合上漲15.4%;采掘和原料工業價格漲幅遠超其他工業行業漲幅。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增速放緩、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回落,原材料成本上升是最主要的因素。現在,PPI已經連續三個月步步走高,預示著今年下半年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盈利壓力。
未來兩至三年的經濟趨勢不容樂觀,這種預期在股市中得到了先行反映,已經發生的股市恐慌性暴跌正是這種集體心態的體現。從去年10月16日高點6124點算起,上證綜指已經下跌了超過60%。
在短期經濟下滑的苗頭剛剛出現時,中央政府就已經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從“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變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繼而又調整為當前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正在積極應對當前的經濟問題。
但是,針對目前的股市陰跌,希求政府大力救市似乎有些一廂情愿。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救市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政府救市怎么救?拿錢買股票,那也不可能,把國家的錢拿來解少數人的套,不可能這樣,所以只能治市而不能救市,政府要把股市治理好,而不是直接拿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