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邵逸夫為什么要出售TVB股權,競購者到底都是何方富豪,地產商人楊國強為什么要收購TVB……任何一部TVB制作的商戰劇也比不上這場真實博弈的火爆與精彩。
赫赫有名的TVB(全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又稱“香港無線”)要換老板了。
這是個大新聞。從《霍元甲》、《上海灘》和《射雕英雄傳》,到《金枝玉孽》和《刑事偵緝檔案》,“香港無線”的電視劇陪著我們長大。它是全球最大的華語電視劇供應商。不過,電視劇在它每年數千小時的節目產量中也只占10%左右,電視劇絕不是TBV文化影響力的全部。
這似乎也不算大新聞。TVB大老板邵逸夫已經102歲,實際管理者邵夫人方逸華也已年過七十,出售股權實屬正常。
5月中旬以來,持有TVB約26%股權的邵氏公司股權交易事件逐漸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焦點。圍繞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和邵氏之間的交易,從內地財團到外國財團,從這個億萬富豪到那個億萬富豪,不斷有人被扯到這場亂局中,整個事件神秘莫測。
也許到了最后一刻,真正的買家也不會浮出水面。
誰出100億
這兩年來邵逸夫要出售TVB股權的消息一直不斷,但真要找到接盤者并不容易。
2006年夏天,百歲高齡的邵逸夫因肝炎住院,市場上立刻出現了他的TVB股權將要出手的傳聞。當時市場關心的是盤下這個龐大的電視王國,究竟得花多少錢——邵逸夫開出了100億港元的價碼。
意圖進軍中國市場的媒體大亨默多克,在減持了鳳凰衛視兩成股份后試圖出手收購TVB,但被這100億港元的叫價嚇跑了。他在1987年就動過收購TVB的腦筋,但沒有得到邵逸夫的同意。

在默多克之外的競爭者還有:“小超人”李澤楷,他曾經躲在幕后指使“殼王”德祥集團主席陳國強拿下TVB收費電視的股權,此舉曾惹得邵逸夫大怒,所以李澤楷被香港媒體形容為目前這場競賽中毫無勝出希望的“陪跑”;其士集團主席周亦卿,身為邵氏和TVB董事的他被內地一家財團游說出面收購,他在了解了該筆資金來路不明后退出了爭奪戰;央視,2001年央視與TVB組成了合資公司,當時這家央視駐港公司也被卷了進來,但央視出面否認了。
2007年5月,一家中資財團提出了107億港幣的收購價,而新鴻基和恒基集團也提出過要聯手收購,但此后便沒了動靜,TVB也沒有證實過這些消息。
2008年初邵逸夫再次入院,出院后開始加快了賣盤的步伐。5月13日香港媒體最先披露了邵氏有意出售TVB股權,并稱有內地地產商及外資基金有意參與競購。次日TVB和邵氏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齊飆,因為成交異常,于當天下午雙雙停牌。晚上兩家公司同時承認,邵氏確實曾獲關于可能購買TVB股份的接洽,但“尚未訂立任何協議”。隨后越來越多的消息見光了:這位內地地產商是碧桂園的大股東楊國強,內地首富楊惠妍的父親;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代表的黑石基金、凱雷基金和美國貝恩資本均加入了這場競爭;同時“小超人”再度被傳愿意出價60億(李澤楷本人否認),但邵氏的開價依然是100億;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合和實業聯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和遠東控股董事總經理邱達根等富豪第二代也都在研究競購事宜;后來連世貿集團主席許榮貿也以私人身份加入了TVB競購戰,要和楊國強一較高下。
到目前為止,楊國強被認為是唯一符合邵逸夫爵士所設標準的買家——100億,現金交易,而且最好是中國人。邵逸夫在2001年接受的采訪中透露過,TVB股權不考慮賣給臺灣地區或外國的財團。而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在5月20日向香港聯交所發出公告,否認了這樁收購行為由碧桂園公司發出,但公告沒有否認楊國強私人的收購行為。

5月27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邵逸夫已同意向楊國強出售74.58%的邵氏兄弟股權。第二天恰逢邵氏股東大會,身兼TVB及邵氏主席的邵逸夫及其妻方逸華拒絕回應此事件,兩大上市公司也出面否認就收購事件達成了任何協議。
在內地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商銀根趨緊,楊國強拿得出100億元嗎?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公開宣布,自己會借給楊國強30億來“周轉”。這位香港排名第三的富豪、碧桂園在香港掛牌上市前入股的戰略投資人說,TVB的股權由香港人(楊國強已取得香港身份)控制會更好一些。剩下來的70億,很可能將由花旗銀行聯手中銀香港、渣打香港與三井住友等10多家中外資銀行來融資。李兆基的這番“背書”讓楊國強的勝算大增。
記者數次向TVB和邵氏求證上述消息,得到的都是毫無實質內容的官樣文章。水面上似乎風平浪靜。
出手急急急
6月11日,創下TVB2007年收視率冠軍的《溏心風暴》劇組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帶隊的TVB市場經理何平一再向記者強調,TVB賣盤只是股東們之間的事,對TVB員工沒有影響。重回TVB的老牌明星米雪的回答則更像是對新老板的期望:“相信每一個要加入到演藝事業的財團大老板都會愛護自己的員工,尊重演員的熱忱,把演藝事業搞得有聲有色?!?/p>
員工們的反應實屬人之常情。這不是他們能夠左右和置喙的事情。
6月初由花旗銀行安排的銀團貸款并沒有為楊國強湊足所需資金。近來香港資本市場波動頻繁,碧桂園股價嚴重縮水,加劇了銀行的擔憂。當地媒體披露說,大約只有一半金額被銀團承銷。此后的消息更驚人——邵逸夫可能以“賣家融資”形式向楊國強出借35億元。
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這很可能意味著邵逸夫不得不在此時賣盤了。身體健康狀況是最容易想到的原因,但邵逸夫近年來都是通過家族基金在管理企業,主要的管理層都是專業人士,任何變故都不會對公司運轉造成太大的影響。此番急迫的心態不由讓人生疑。
港人都說邵逸夫一生子女緣薄。他和子女感情一般,和發妻黃美珍所生的兩兒兩女從小是由在新加坡的哥哥邵仁枚照顧的。上世紀80年代,邵逸夫的“紅顏知己”方逸華加入邵氏后,原本幫父親打理業務的大兒子邵維銘與小兒子邵維鐘退出了董事局,移居新加坡,不再插手邵氏和TVB的事務。發妻病逝10年后,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注冊再婚。而邵氏父子多年不相往來,直到2007年兩個兒子隨邵逸夫出席香港金像獎頒獎禮,雙方關系才開始“破冰”。但隔閡依然難以消除,尤其是面對數額龐大的家族財富時。人們普遍認為,邵逸夫決意生前將TVB股權變現,是為了未雨綢繆,盡力避免身后很有可能發生的家族遺產糾紛。
其實,邵逸夫對財產早就做過一系列分配。他成立了信托基金每月支付生活費,作為留給兩子兩女的財產,而將邵氏與TVB管理權(股權)交給了方逸華。從表面上看,TVB一旦賣盤,受到影響最大的肯定是近年來在TVB事無大小都要插手的副主席方逸華,在掌權TVB后,她對人員進行清洗,在高層中安插了一大批前邵氏“嫡系部隊”,一系列事件讓很多員工暗中抱怨,等著TVB易手之后看她的好戲。但從經營層面上說,方逸華也已經77歲,再強悍或者愛權的人,體力上也支撐不了多久了,邵逸夫和她其實是后繼無人了。將資產套現后,注入基金做慈善事業,符合他們一貫的處事風格。
對于邵逸夫而言,交易金額固然重要,因為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心血。但幾年來100億這個數字從未發生變化,顯然,由誰接手他的傳媒帝國,延續TVB的輝煌,應該是他更為看重的。
真的就是楊國強了嗎?
圍繞著這宗交易的謎團遠遠不止收購資金這一個。楊國強為什么要收購TVB呢?他的動機直接影響著TVB的未來。整個事件撲朔迷離,任何一部TVB制作的商戰劇也比不上這場真實博弈的火爆與精彩。
楊國強的勝算要打個問號。他以私人身份而非碧桂園公司來收購,但他缺錢,向銀行融資時除了需要以邵氏股權作抵押外,很可能會以他手中的碧桂園股份作為初期抵押?!坝苫ㄆ煦y行這樣的外資銀行來提供銀團貸款,用邵氏股權來抵押,就意味著TVB的控制權將會間接落到外資手中,我相信到時無論是內地還是港府都會出來干涉的。如果拿碧桂園股票來做抵押,就相當于某一天公司的大股東可能忽然換人,碧桂園的股東是否愿意呢?”傳媒投資家王冉分析說。
還有人提出了對收購價格的質疑。100億港元拿到的是26%的TVB股權,而目前TVB整體市值在220億港幣左右,26%的股權對應價值才接近60億。當然現金溢價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是資本市場的慣例,但已經有資深的香港銀行界人士提出,TVB如果在發展方向上維持現狀的話,未來沒有太多增長的機會,新老板的回報在哪兒呢?
王冉說:“收購是否合算,取決于交易完成后的經營和戰略眼光。我個人覺得收購者至少要有行業的運營經驗,或者是能夠幫助TVB在內地實現更大范圍的落地,給TVB的經營實質帶來較大改善?!毕愀凼袌錾掀毡榈恼f法是,如果有內地資本進入,對于TVB未來在內地的發展或許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參考李嘉誠和默多克這兩位大佬在內地的經歷,落地事宜絕不簡單。
楊國強對于媒體行業是外行,不少市場分析師認為他和李兆基這兩位地產商人,更看重的是邵氏公司名下的地產——TVB過去的片場清水灣的多塊地皮,大福證券和巴黎銀行對此曾分別估值55億港元和60億港元。“這迂回得也太遠了,他可以直接向邵老先生買土地的,我不相信他是為了土地而進行收購。”王冉評論說。
更多的人,包括王冉也傾向于相信楊國強只是過渡人物,其背后另有高人?!凹词箺顕鴱娛召彸晒Γ鳛榈禺a商人的他基本不會給TVB帶來太多的戰略價值。如果不是正常的個人投資,而是東拼西湊來的資金,我還是傾向于這并非個人行為。至于他的背后是誰,或者他真正的目的何在,大家拭目以待吧。”
最大膽的猜測是已擁有NowTV的“小超人”李澤楷,和他的父親李嘉誠。“陰謀論者”的論斷是,擁有一家如此顯赫的電視媒體太敏感,所以李家不會站在臺前。這也算樹大招風吧。(感謝香港資深記者何江西對本文的幫助)
邵逸夫:
原名邵仁楞,籍貫浙江寧波鎮海。其父邵玉軒于19世紀末到上?!疤越稹保?901年開設“錦泰昌”顏料號。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排行第六。1925年輔助兄長在上海創立“天一影片公司”,擅長攝影,嶄露頭角。1958年在香港創辦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制作電影。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產了1000多部電影,一度稱雄香港,《江山美人》、《貂蟬》、《傾國傾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大醉俠》、《獨臂刀》等享譽華人世界,引起巨大反響。香港清水灣占地近80萬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十分敬業,年輕時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紀錄。自1980年起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東身份出任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董事局主席,集中力量經營所屬的明珠臺和翡翠臺,使其收視率長期在港島名列前茅。作為香港超級富豪的邵逸夫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受到廣泛好評。1977年,英國女王冊封他為爵士,成為香港娛樂圈獲此殊榮的第一人。1990年,中國科學院為了表彰他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邵逸夫發妻為黃美珍女士,于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為長子邵維銘、長女邵素雯、次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維鐘。黃美珍于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90高齡的邵逸夫與方逸華女士于美國拉斯維加斯注冊再婚。邵逸夫至今仍掌管無線及邵氏兩大媒體娛樂王國,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齡的上市公司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