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幾度滄桑歌未歇

2008-05-30 07:53:22王悅陽
新民周刊 2008年28期
關鍵詞:舞臺上海藝術

海上昆劇30年

回顧上海昆劇團30年歷程,大體也可以折射出中國戲曲界在改革開放30年中的種種變化:從復蘇到輝煌,到失落到無奈,然后螺旋形地走向重振……

2008年,隨著改革開放30年的到來,上海昆劇團也迎來了自己的30年建團大慶。作為團慶活動的重頭戲,上昆邀請了自稱“昆劇大義工”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作了題為“游園驚夢”的主題講座。在華麗的上海大劇院大劇場,曾經(jīng)是上昆最忠實觀眾的于丹與自己少女時代的偶像們一起,帶領著全場1000多名觀眾穿越百年,解讀著古老昆曲藝術的時尚情懷。在這群黑發(fā)與白發(fā)相間的觀眾中,最年長的已有94歲,而最小的才只有4歲……這是上海昆劇團30年來首次進入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30年前,全國人民面對八個“樣板戲”感到“饑腸轆轆”。如今,豐富多元的文化娛樂令人目不暇接。回顧上海昆劇團30年歷程,大體也可以折射出中國戲曲界在改革開放30年中的種種變化:從復蘇到輝煌,到失落到無奈,然后螺旋形地走向重振……無論如何,面對“社會越發(fā)展,戲曲越落后;時代每進一步,戲曲就倒退一步”的言論,中國戲曲始終樹立著“精英文化”的大旗,默默地、堅定地闊步前行著。

終于等來那一天

1977年1月,一封特殊的“聯(lián)名信”被分別送到了時任上海市委領導蘇振華、彭沖、王一平的手中。送信人的“來頭”不小,乃是聞名全國的書畫大家謝稚柳先生。但寫信人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背景”,署名“蔡正仁、華文漪、計鎮(zhèn)華”的這群人,曾經(jīng)是共和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昆劇演員,如今,經(jīng)歷了“文革”之后,他們卻分散于各處:有的早就被下放到了工廠,改行當了工人;有的則“寄居”在尚未解散的“樣板戲劇團”,無所適從;更有甚者,去了其他劇團的學館,做起了“身段老師”,頗有一番“寄人籬下”的辛酸滋味……眼看著古老的昆劇藝術奄奄一息,為此,這批年近不惑的演員大膽地在信中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困難重重的請求——希望恢復建立專業(yè)的昆劇團。

事實上,在當時百廢俱興的時代背景下,許多經(jīng)歷過浩劫的老藝術家仍然心有余悸,根本不敢重返舞臺。別說是以演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為特色的昆劇了,就連國粹京劇,如何恢復排演傳統(tǒng)戲都棘手萬分。樣板戲?qū)τ谟^眾、演員心靈和思想的影響,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藝術的范疇。何去何從,一片茫然。說起昆劇,恐怕留在當時老百姓心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個曾經(jīng)轟轟烈烈,舉國批判的《李慧娘》了!更何況“文革”開始時,因為江青一句“昆劇可以不要了,統(tǒng)統(tǒng)改行唱京劇”的話,全國所有的專業(yè)昆劇團全部就地解散,演職人員從此飄零四散,無依無靠……在這樣的時刻,居然提出恢復昆劇團,其難度可想而知。

信送上去了,可回信卻遲遲未見。在等待批復的日子里,這群曾經(jīng)被稱為“昆大班”的演員們并沒有氣餒,他們悄悄地聯(lián)絡起了當年的同學們。既然傳統(tǒng)戲尚未完全“開禁”,那么就復排現(xiàn)代戲!在細致的策劃籌備下,昆劇《瓊花》劇組成立了。為了昆劇,從小一起長大的他們重新聚在了一起。然而,再也不是當年那班風華正茂的青春年少,再也不復當年顧盼神飛的窈窕佳人,整整10年遠離昆劇的生涯,使得他們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逝去了,結婚生子的人生經(jīng)歷更改變了許多人。再聚首,真是亦驚亦嘆,感慨萬千:他們,還會是舞臺上曾經(jīng)風度翩翩、鮮花掌聲無數(shù)的“角兒”嗎?

當召集人蔡正仁、顧兆琪來到當年的“武旦皇后”王芝泉的面前時,一下子驚呆了,脫口而出:“王芝泉,你怎么變得那么胖?!”一句話,讓多年來一直夢想重回舞臺的王芝泉懵了,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你們不要我啦?你們千萬不能不要我啊!”霎時間,淚水奪眶而出,她熱愛昆劇,更害怕從此永遠失去畢生鐘愛的事業(yè)。有著同樣困惑的還有女小生岳美緹,已為人母的她沒有了當年輕巧的身材,更何況自己是新中國昆劇舞臺上第一個“女小生”。這頂特殊的帽子曾經(jīng)壓得她喘不過氣,甚至自暴自棄地覺得“唱女小生不會有前途”。就在這樣的時刻,昆劇泰斗俞振飛先生給了自己的學生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尚未“解放”的他不顧危險,親自登上了岳美緹家的小閣樓,并鄭重其事地交給這位昔日的得意門生一部昆劇曲譜,一只寫字用的硯臺,還有一把化妝用的象牙小刷子。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并沒有說什么大道理,只微微笑笑,意味深長地說了句:“將來,說不定你還會用得著。”岳美緹心頭頓時一熱:“老師啊!你自己受了那么多委屈與痛苦,怎么還是念念不忘昆劇啊!”沒多久,岳美緹與王芝泉便回到了同學們的身邊,兩人都憋著一股勁,要把失去了太多的青春加倍追回!

1977年7月13日,現(xiàn)代昆劇《瓊花》恢復上演了。得知消息的觀眾不約而同地涌向了劇場,經(jīng)歷了整整10年“全國人民八臺戲”的日子,老百姓太渴望看到全新的舞臺藝術了!這一時期,無論上演什么戲,無論哪個劇種表演,劇場總會擠個滿滿當當,笑聲、掌聲,老百姓由衷地歡呼著新時代的到來。《瓊花》的成功吹響了昆劇復蘇的號角,《解放日報》、《文匯報》等紛紛發(fā)表文章,歡呼昆劇重新登上戲曲舞臺。

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1977年底,德高望重的葉劍英元帥來到了上海。在他下榻的錦江飯店,老人家點名要看昆劇,而且所選的劇目,都是傳統(tǒng)戲:《擋馬》、《出塞》、《游園驚夢》……這又是一個多么強烈的信號!傳統(tǒng)戲并不是糟粕,傳統(tǒng)戲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精彩的演出之后,意猶未盡的葉帥親自宴請了所有演員。席間,葉帥還請自己的“忘年交”岳美緹誦讀了當年他題贈的一首小詩:“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jié)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jīng)得艱難考驗時!”葉帥的用意很明顯,借此意味深長的詩歌共慶古老昆劇的新生。

期盼已久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1978年元月,中共上海市委正式批準組建昆劇團!經(jīng)過文化部門的討論研究,最終決定,以昆劇《十五貫》作為上海昆劇團建團公演劇目。《十五貫》是一出由傳字輩老藝術家王傳淞、周傳瑛改編自傳統(tǒng)劇目而來的大戲。1956年上演以來,曾經(jīng)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同志多次觀看,周恩來總理更是盛贊此劇“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如今,這出對昆劇界意義非凡的大戲在封存了整整10年之后,再度由上海昆劇團恢復演出,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劇種上,乃至對上海昆劇團本身而言,都有著不言而喻的深刻意義。

1978年2月1日,在上海的大眾劇場(原黃金大戲院),《十五貫》如期上演。許久沒有看到穿古裝,演清官的傳統(tǒng)戲的觀眾們將蓄藏了10年之久的熱情噴涌而出,買票的人將劇場圍了好幾圈。就在觀眾如雷般的掌聲中,上海昆劇團誕生了,這是建國后上海出現(xiàn)的第一個專業(yè)的昆劇團(以前是京昆劇團),俞振飛先生以76歲高齡欣然擔任首任團長,劇團匯聚了先后兩代國家培養(yǎng)的昆劇演職人員,共計150余人,堪稱20世紀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風華正茂

在俞振飛的親自過問下,成立伊始的上海昆劇團便打破了舊思維,確定了傳統(tǒng)劇目、改編劇目、新編劇目三并舉的建設方針,投入最大的力量滿足觀眾的需求。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從接近群眾、通俗易懂的武打大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到改編自郭沫若先生同名話劇的新編戲《蔡文姬》,上海昆劇團連續(xù)推出多部大戲,步子邁得大膽而堅定。尤其是《蔡文姬》,遭受到了不小的爭議。郭老對歷史人物頗為現(xiàn)代的思想理念應該如何融入昆劇舞臺?原來的話劇表演會不會對昆劇舞臺造成制約?人們不禁產(chǎn)生了質(zhì)疑。此外,對于《蔡文姬》的新唱詞、新唱腔,也有著不少非議,甚至出現(xiàn)了“《文姬》出,昆劇亡”的極端說法。但爭議最大的,卻還是傳統(tǒng)戲《白蛇傳》的恢復上演。由于《白蛇傳》長期以來受到“四人幫”的批判,加之當時極左思想的陰影還籠罩在人們心頭,演出這樣的傳統(tǒng)戲需要相當?shù)钠橇εc膽量。讓人欣喜的是,無論《蔡文姬》還是《白蛇傳》,都受到了觀眾的普遍歡迎,甚至連續(xù)上演將近一個月依然欲罷不能。觀眾的認可,市場的需要,讓上海昆劇團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對于剛從“文革”陰霾中走出來的中國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意氣風發(fā)的時代。熱情、理想,連同普遍被喚起的生命自覺與個性追求,為這個時代涂上了明亮而清新的色彩。全社會都在呼吁著“科學的春天”、“文藝的春天”。趁熱打鐵,已屆中年的上海昆劇團藝術家們也迎來了自己藝術上的春天: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創(chuàng)作了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幾乎每一位優(yōu)秀演員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與代表作,逐漸形成了以華文漪、計鎮(zhèn)華、岳美緹、梁谷音、蔡正仁等為首的“七梁十柱”(即7位主要演員,10位骨干演員)新格局。年近八旬的俞振飛更是不辭辛勞,親自率領這批在舞臺上日益崢嶸輝煌的中年藝術家們,連續(xù)多次展開全國巡回演出:1979年赴南京、溫州演出;1980年赴湖南、蘇北演出;1982年,赴西安、武漢演出。尤其是西安,據(jù)史料記載,除了清代李漁(李笠翁)曾經(jīng)帶家班來表演過昆劇外,西安從來沒有任何昆劇演出的記錄。上海昆劇團的此次來訪演出,霎時在古都引起了沸騰。陜西省文聯(lián)還為此特意召開了兩次大型座談會,盛贊上海昆劇團的這次演出是“建國以來第一次讓西安人民享受了優(yōu)美的昆劇藝術”。熱情的觀眾還常常在演出結束后圍住舞臺,要求與演員們交流。為此,俞振飛先生還特意應邀來到了西北大學,為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們講解昆劇藝術。不久之后,上海昆劇團又來到了四川,同樣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川劇與昆劇作為兩大古老劇種,首次得到交流、學習,影響深遠。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上海昆劇團走過了輝煌的歷程,擁有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為此,文化部特別邀請該團上京匯報演出,展示優(yōu)秀劇目與優(yōu)秀演員。這對上海昆劇團而言是一次絕佳的機會,經(jīng)過半年的精心準備,帶著11臺大小劇目,以俞振飛為首的上海昆劇團老老少少三代藝術家共110余人踏上了首都北京的土地,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同志為此行欣然題詞:“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現(xiàn)代文明”。

剛到北京,上海昆劇團就受到了熱烈歡迎,首演的前一天清晨5點,一位七旬老者特意從月壇趕到護國寺排隊買票。首演當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也報道了相關消息。首都文藝界人士與各界觀眾共1500余人觀看了當晚的演出,劇場內(nèi)座無虛席、觀眾席掌聲如雷。演出結束后,文化部一位領導開玩笑地說道:“上昆的這次演出,到場的首長多,觀眾也多,破了兩項紀錄。”陪同觀看的江澤民同志也高度贊揚了這次演出,認為演出“顯示出扎實的功底”。之后,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閉幕,上海昆劇團又應邀來到中南海,為大會作專場演出。演出結束后,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所有演員,在一旁的江澤民同志更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昆劇伴奏用的笛子,興致勃勃地吹起了《梅花三弄》。此外,鄧小平夫人卓琳、習仲勛夫人齊心、陳丕顯及夫人謝志誠還相繼邀請俞振飛等藝術家到他們家中做客,暢談昆劇藝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上昆在京20天,共計演出17場,場場爆滿,反響強烈。時任文化部長的王蒙同志欣喜地表示:“看了演出,我只有一個感想,那就是我堅信昆劇是不會衰落的!”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曹禺更熱情洋溢地盛贊“上昆是第一流的劇團,第一流的演員,第一流的劇目,第一流的演出”!

更難能可貴的是,由于這次晉京演出,上海昆劇團5位主要演員:華文漪、蔡正仁、計鎮(zhèn)華、岳美緹、王芝泉同時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梅開五福”的消息傳來,上海昆劇團頓時沸騰了起來。因為,這群不再年輕的藝術家知道:從來沒有哪個劇團有這么多人同時問鼎這一中國戲劇最高獎,他們又創(chuàng)造了一項驚人的紀錄!

昆劇“困局”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昆劇的生存逐漸開始面臨新的考驗。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日新月異,使得文化市場也變得越來越趨向多元,戲曲的境遇卻因此變得不容樂觀了起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種“全民看戲”的單一化娛樂方式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戲曲不再是文化娛樂的主流,流行文化更對傳統(tǒng)文化構成越來越大的沖擊。加之廣播、電影、電視等新媒體的普及,戲曲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昆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戲曲觀眾的逐漸流失,導致昆劇觀眾面狹隘,且年齡相對偏高。面對快節(jié)奏的生活,昆劇舒緩柔和的曲調(diào)令人昏昏欲睡,典雅高深的詞藻更是叫人難以理解,劇場與觀眾造成較大隔閡,昆劇甚至被諷刺為:“昆曲昆曲,困困(睡睡)吃吃”,令人哭笑不得;此外,演員收入普遍較低,更增加了生活負擔。相比較于歌星、影星的高收入,昆劇演員勞動強度大,體能消耗高,但得到的經(jīng)濟回報卻不能與之構成正比,難免造成怨言。何況演出日益減少,生活條件不能改善,不少演員只能搞起了“三產(chǎn)”——開飯店、賣烤鴨、炒股票、販書畫等等,甚至有一些演員最終離開了舞臺,另謀生路;此外,昆劇演員老化,造成了表演藝術后繼乏人的困境……對此種種,有人不無冷嘲熱諷地稱:“昆劇真的成了‘困局。”

昆劇觸目驚心的現(xiàn)狀,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關注。趁著華文漪、蔡正仁赴京之際,時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秘書長的劉厚生同志建議,昆劇界面對困境,應該起草一份報告,上書黨中央,呼吁加強保護扶持。意見被帶回上海之后,耄耋之年的俞振飛經(jīng)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由他親自出面寫信,向中央反映情況。這封長達兩千余字的書信情真意切,詳細地介紹了昆劇藝術的輝煌歷史與無奈現(xiàn)狀,并懇切地希望黨中央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加以保護、扶持。

此信通過荀慧生夫人張偉君送交卓琳同志后,很快便送到了胡耀邦總書記的手中。沒過多久,根據(jù)胡耀邦同志的批示精神,經(jīng)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批準的《關于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意見》正式下發(fā),其中著重指出了:“對有些古老稀有的藝術品種(如昆劇),觀眾面雖然狹小,但具有深厚藝術傳統(tǒng)和較高藝術水平,應予以保留和扶持”。文化部據(jù)此又特別成立了“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確保了昆劇藝術得以完整保存,并得到良性發(fā)展。

俞振飛上書黨中央,為古老昆劇藝術的生存與發(fā)展,爭得了一項特殊的保護政策,可謂功德無量。同時,對于上昆中年藝術家們一度出現(xiàn)的“徘徊浮動”的不良心態(tài),作為老師的俞振飛也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岳美緹尚清楚地記得,一向和善慈祥的老師有一次在團里開會時特別嚴肅,他緊緊皺著雙眉,語重心長地對這群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們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聽說你們中間有一部分人產(chǎn)生了動搖的思想。覺得唱昆曲沒意思了,還不如去唱越劇呢。說實話,你們以為唱越劇是那么容易的嗎?人家能夠成名成家,發(fā)展出自己的流派,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你們現(xiàn)在連昆劇都沒唱好,還指望唱越劇能唱好么?”一番話擲地有聲,一下子令幾個思想動搖的演員幡然醒悟,重新回到了昆劇舞臺。

1989年,上海昆劇團在美國演出時,發(fā)生了數(shù)名演員滯留不歸的事件,其中還不乏主要演員。俞振飛聞訊后,徹夜難眠。痛定思痛,老人扶病寫下了一封公開信,在信的結尾,俞老改了陶淵明的詩句,由衷地寫道:“歸去來兮,昆劇將興胡不歸?”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位九十高齡的老人一生奉獻給了昆劇藝術,正如當年他寫下的《減字木蘭花》:“行云回雪,幾度滄桑歌未歇。大好河山,碧管紅牙海宇寬。盛時新響,應喜后來居我上。老健還加,愿作春泥更護花。”在昆劇舞臺舉步維艱的歲月中,俞振飛的堅定、從容,無形中給了學生們巨大的影響,也使得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拒絕了來自社會的物質(zhì)誘惑,毅然決然地選擇堅守在了昆劇舞臺上。

古曲新聲

正如俞振飛所希望看見的那樣,在上世紀90年代的歲月里,“昆劇將興”的愿望始終縈繞在上海昆劇人心中。1993年,上海市戲曲學校昆曲第三班的學生們畢業(yè)了。身為團長的蔡正仁敏銳地感覺到:上昆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關鍵時刻。他與自己的同學們,那時都已年近六旬,而新來的這批接班人才20出頭,中間相隔了整整30多年。年輕人是希望,是未來。如果舞臺上再由老演員們繼續(xù)挑大梁,那么這群年輕人便很難成才。為此,蔡正仁不得不思考一個棘手萬分的問題:如何為年輕人讓出更多的舞臺?

鄰國日本對于歌舞伎藝術的發(fā)展給了蔡正仁很大的啟發(fā)。為什么古老的藝術就不能有發(fā)展,有變化?現(xiàn)代手段的聲、光、電技術也可以運用在古老的戲曲中啊!這不失為吸引年輕觀眾的一種有益嘗試。加之那么多年輕演員的加入,排一出試驗性質(zhì)的“大制作”或許可行。于是,《上靈山》應運而生了。這出描寫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大戲投資80萬,號稱“百萬”,運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并全面啟用新人,在當時也確實引起了一些轟動效應。當然,所引起的有關“昆劇藝術何處去”的爭議也不小。尤其是在《上靈山》上演之際,俞振飛先生以九旬高齡辭世,一下子諸如“靈山上,振飛亡”的怪話再度出現(xiàn)。但無論如何,《上靈山》的確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昆劇,有幾位中學生甚至接連看了三五遍。更關鍵的是,通過舞臺實踐,蔡正仁逐漸將年輕一代的昆劇人推上舞臺,為上昆,更為昆劇事業(yè),去爭取更多的觀眾。盡管有許多老同學不理解,甚至氣憤地認為:“蔡正仁是戲霸,不給老演員演出”,但蔡正仁卻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昆三班的年輕人成功,就是上海昆劇團的成功。上海昆劇的未來需要這群年輕人。

果然不出蔡正仁的所料,經(jīng)過十多年的培養(yǎng)、歷練,以張軍、谷好好、吳雙、黎安等人為代表的新一代昆劇人成為了當今上海昆劇舞臺的臺柱與基石。從“昆劇走近青年”到《一片桃花紅》,還有改編自魯迅先生小說的現(xiàn)代昆劇《傷逝》……第三代昆劇人有著更多屬于自己的夢想與愿望。在昆劇的舞臺上,他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享受著收獲的喜悅,嘗試著全新的探索。曾幾何時,這個共有60人的大團隊,因為社會的原因、個人的因素,如今留下堅守在舞臺上的,僅有20人了。但正是這20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卻無怨無悔地傳承、弘揚著古老的昆劇藝術。如今,他們有的擁有自己的網(wǎng)站,有的常常在博客中與青年“粉絲”交流,更有許多主動來到高校中,義務教授大學生演唱昆劇。他們的心愿只有一個: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昆劇藝術,喜愛昆劇藝術。

2001年5月18日,是一個讓上海昆劇團全團上下難以忘懷的日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票通過了中國昆劇藝術成為首批“人類口述及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昆劇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與認可。昆劇人的臉上有了光彩,更添了自信。隨著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提高,昆劇越來越“紅火”,年輕觀眾滿懷好奇地走進了劇場,不少人從此沉下心來迷上了這門藝術;更有白先勇、余秋雨等諸多文化大家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普及,擴大了昆劇的傳播力度;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昆劇人本身的不懈努力,才能使得昆劇成為當今上海戲曲界年輕觀眾最多的劇種,這在當初恐怕是誰都想象不到的。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里,光上海昆劇團的官方論壇——“蘭韻雅集”就發(fā)展了1000多名會員,“看昆曲”成為一種頗受年輕人歡迎的“小資生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一種“時尚”。甚至有人公開宣稱:“喜歡有一種生活方式叫昆劇。”

2007年5月,凝聚了上海昆劇團幾代藝術家心血與智慧的全本《長生殿》拉開了帷幕,整整4個晚上的演出全方面展現(xiàn)了上海昆劇團的非凡實力。更令人驚訝的是,全年8輪共32場的演出,非但沒有任何一場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其票房總收入更是高達120多萬元,創(chuàng)下了昆曲演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紀錄。昆劇不再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小眾藝術,更絕非走向衰亡的“夕陽藝術”,它大膽地走向了市場,并且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因而其生存狀態(tài)便有了明顯的改善與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上海昆劇團幾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更是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所賦予的絕佳機遇。(圖片提供:上海昆劇團、程多多、王悅陽)

猜你喜歡
舞臺上海藝術
上海電力大學
軍迷大舞臺
軍迷大舞臺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日韩第一页在线|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成a人片7777|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久久五月天综合| 欧美在线网|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男女精品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JIZZ亚洲国产|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成年人网| 九色91在线视频| www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30p|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午夜激情婷婷|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激情99| 欧美在线黄|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日韩欧美91|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午夜啪啪福利|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片|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98超碰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久草视频一区|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成人精品亚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 天堂亚洲网|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福利网址|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美女久久|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99久久性生片|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午夜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