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 葉
她將關注對象放大至符合內心的理想程度,善意地接近它,解構它,于是一切都起了變化。
這個世界,一定是屬于他們的了。沒有思想包袱,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禁忌也不懂得避諱,甚至不需要掩飾自己的瘋狂表情,只要一時的刺激和激奮的過程。他們的思維跳躍很快很大,可能宏大也可以細致,他們更希望別出心裁,獨樹一幟,怕的不是出格,而是重走別人的老路。他們是狂喜的一代,一群絕頂聰明的人。
泰康路田子坊是越來越時尚了,也更加商業化,弄底一幢石庫門建筑包緊了防塵網正在裝修,那該是一個新的酒吧或時裝店。堅如磐石的爾冬強藝術中心,這幾天正在舉辦一個攝影展。攝影家才18歲,上外附中學生,活潑天真的一個少女!見到她,我第一個疑問就躥上來:她如何端得動笨重的相機和大炮般的長鏡頭!
她叫孫與習,愛畫畫,早在2000年,就因為一幅設計稿而獲得“香特莉”蛋糕月餅設計比賽一等獎,這一年還拿下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文化藝術節繪畫大賽佳作獎。此后,在各種大賽上摘金奪銀如囊中探物,作品還被俄羅斯哈巴斯克博物館藝術中心收藏。因為從小就接受美術訓練,她至少在兩個方面體現優勢,一是色彩,一是構圖。有一次爾冬強看了她的畫作后將了一軍:何不試試攝影?你會不同凡響的。
孫與習相信老前輩的話,果真拿起相機走上街頭。
這個敏感的女孩,無所謂文以載道,將鏡頭對準了司空見慣的物像,比如建筑工地的一堆廢墟,河面的一撮浮萍,危墻的一枝野草,木門的斑駁油漆……這些微小如芥的東西,在“大人”眼里真算不上什么,但她看出了具有抽象意味的豐富形狀。她將對象放大至符合內心的理想程度,善意地接近它,解構它,于是一切都起了變化。亂的、舊的、破的、碎的東西有了生命,有了表情,有了想象的空間。這種美麗,是孫與習詩意地賦予它們的,也讓觀眾感到了可撫摸的溫度。
石建邦說,“她分明比常人多出一副心眼,在與那些城市田野角落憂傷物件的喃喃細語和親密對話中,投注關懷,滿含同情,將它們從現實世界的‘外面拉出來,一一攬入自己照片的‘里面,凝結成一串串有關生命真實的詠嘆和追憶。”
“大人”們總是以不屑或憂慮的眼光看待這一代人,格格不入的不僅是生活習慣,更有思想方式。其實,年輕人未必不懂得這個世界的冷暖和動靜。周春芽說:“她有點像四川的藝術家,喜歡從舊物中尋找素材。她的畫面其實很懷舊,大多數80后很關注新的(如動漫)東西,她卻關注舊的東西,如草啊,銹啊,說明她骨子里還是有傳統的東西。”
是的,她生在傳統之中,傳統親密地包裹著她,讓她知冷知暖。如果你不那么喋喋不休的話,年輕人其實并不厭煩傳統。
現在,讓我們以一種寬容的眼光欣賞她的作品吧,她鏡頭中的東西,都是我們這個世界中真實存在的,為什么在她的鏡頭中,突然變得那么美麗而有趣?因為她還保持著一份可貴的童真。欣賞她,就意味著我們的藝術空間很大,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與之匹配的襟懷和閱讀年輕一代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