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代課教師的存在,正是以地方擠占與減少教育經費為前提,換言之,以透支民族的未來為前提。
中國教師節將至,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他看了網上那些代課教師給他的留言,那真是“血淋淋”啊!為此,汪洋連續四次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幾乎被社會所遺忘的代課教師”問題。《金融時報》近期載楊耕身文章說,廣東這個經濟強省有5.2萬代課教師,“總數創下全國第一”,足以令這個經濟強省蒙羞。
文章說,如果早期農村地區代課教師群體的出現,是因為國家整體的師資力量難以滿足廣泛的教育需求,而被迫采取的過渡策略,那么,今天國家師資力量培育的充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我們已無法用這些來解釋“代課教師”存在的合理性。與5.2萬代課教師相對應的一個數據卻是,廣東全省中小學教師空編6萬人,其總數同樣為“全國第一”。何以如此,廣東省副省長宋海一語道破:個別地區為了擠占教育經費或減少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寧愿空編而聘請代課教師。今天代課教師的存在,正是以地方擠占與減少教育經費為前提,換言之,以透支一個民族的未來為前提。
文章說,一個代課教師群體,更是一個以農民工、外來打工者為主的巨大群體的縮影。一方面,很多代課教師也正是一些“外來工”。如在深圳,多年來從中國各地招考、挑選了大量的教師來任教,但因為戶籍關系,他們不得不淪為代課教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寧愿空編而聘請代課教師”表明,與視外來工為廉價勞動力資源、無情盤剝其應有政治經濟權利的依賴性思維如出一轍,并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