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位家長帶來正上初二的女兒。女孩坐在那兒半天不說話,母親只好做了“代言人”:女兒從小內向文靜,乖巧聽話,近半年脾氣變得怪僻起來,情緒低落,總說悶得慌;和父母經常說不上幾句話就會莫名其妙地生氣,不耐煩,和同學也是這樣。身體也總不舒服,不想吃飯,還總是頭痛胃痛什么的。近一個月睡眠也開始出現問題,經常半夜醒來,早上不想起床,不想去上學。這女孩以前對英語和手工編織還挺有興趣的,可現在對什么也沒興趣,基本上也沒什么朋友,一人獨來獨往。
在征求女孩的意見后,我請母親回避。女孩表示剛才她母親所說的都是實情。在進行了近一刻鐘建立關系的對話后,我們之間有了較順暢的互動,于是我把話題轉向實質性問題。
我:能告訴我為什么不想上學嗎?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什么讓你為難或不開心的事了?
她:不是,沒有什么特別的事。就是每天早上醒后都感覺心情特別糟,覺得心口堵得慌,感到心煩,學習上也感到力不從心。老師常批評我動作比以前慢,跟不上老師的速度,來不及做作業,記憶力也明顯下降,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我:那么,父母能在這上面給你一些幫助嗎?
她:不,他們根本不關心我,除了指責。反正我無所謂了。
我:你的意思是你父母在你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常常讓你失望,是嗎?
她:是的,我常感到無能為力,卻沒一個人能幫我。沒有!別人很容易處理的事情,在我看來也很難辦到。這使我很苦悶,又不知怎樣擺脫。
我:哦。能和我談談你最感興趣的事嗎?
她:對我來說沒什么感興趣的事了,什么都沒意思。
我:你的意思是已經沒有什么能讓你開心興奮了,包括以前的愛好,是嗎?
她:嗯,反正感覺干什么都提不起勁,活著也沒意思,一天到晚只想靜靜躺著,想點事。
(經測試,這位女孩屬于青春期抑郁。本癥以較持久的抑郁的心境為主要特點,常見表現除了情緒低沉,還往往有:1.認識事物消極,一些很小的事就能引起憂愁苦悶。2.對待事物總是過分認真,缺乏靈活性,容易自尋煩惱。3.伴有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體重迅速增減等。)
女孩告訴我,因父母從事地質礦產方面的研究工作,常在野外作業,故從小將其托付給奶奶撫養,很少過問,有時過年也不回家。奶奶因為與母親不和,對她也很冷淡,所以她從小就有一種被父母遺棄、被奶奶冷落的感覺,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感覺母親不合格,根本不關心她。又由于性格的原因,她不太喜歡交往,在學校曾得罪過一些同學,而這些人的惡意報復使更多的人對她產生了誤解,她逐漸在同學中被孤立,感覺很抑郁。
(類似狀況產生的原因:1.早期缺乏關愛;2.學習上的無助感;3.人際環境的惡化; 4.負性情緒長期積累得不到抒發。)
我:其實你完全可以說出來,任何感覺都是可以表達的,過分壓抑會傷害自己。只要我們能做到合理表達,以大家都認可的方式表達自己就行,比如,適當地解釋情況,說明自己受傷害的事實。
她:誰會聽?誰會愿意聽呢?
我:聽不聽是別人的事,說明不說明就是我們的事了。當然,你的顧慮也很有道理。所以你要注意:不要對別人過多地加以否定,要就事論事,不要上綱上線。
她:哦。能不能告訴我到底該怎樣說?我真的不會說話。
我:我覺得以你自己的感覺開頭會比較容易讓人接受。比如說:“我挺難受的”“我很苦悶”等,委婉說出對方行為給你帶來的心情?,F在請你看著我的臉可以嗎?能告訴我你對我的感覺嗎?
她:感覺你挺真誠的。因為你在微笑,感覺你挺有親和力。
我:謝謝。你肯定知道我想說的意思了:要交朋友,一個人的表情很重要。讓自己微笑起來好嗎?愁眉苦臉只會讓大家更疏遠你,對自己的成長不利。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嗯。
(合理表達情緒對保護自身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我:對了,你前面曾提到過父母,說他們對你一點都不關心,是嗎?可是,我看到今天是你母親帶你來的,而且,相信你也看得出她非常焦慮。
她:她還不是怕我發瘋才管我的。
我:哦。還能具體說些她不關心你的例子嗎?
她:他們從來不問我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困難,整天陰著臉,還動不動就罵我笨。
我:你能確定他們都是因為你才整天陰著臉嗎?還可不可能有其他理由?
她:(沉思了好一會兒)也許是他們自己過得也不好吧。我父母工作環境很艱苦,剛才我說過,他們不管風吹雨淋經常在外作業,所以心情也一直比較抑郁。
我:哦,你的意思是,他們在自身生活的壓力下,就經常忽視了你的存在了。是嗎?
她:從小到大,我一直沒感受到過父母的關注支持。(哭)
我:這的確是他們做父母的失誤。你真的很不容易。
她:(過了好一會兒,輕聲地)他們也不容易。
(她開始重新認識自己以前的事,得出合理的結論,而不再堅持“被父母遺棄”的結論。)
我:你能這樣重新解讀和寬容父母的過失,真的很難得!你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女孩!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謝謝。
我將錄有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b小調)、西貝柳斯的《憂郁圓舞曲》、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的磁帶交給她,推薦她聽聽這些能調節心情的樂曲。第一次咨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