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心
上個星期,我和母親陪懷孕的妻子到醫院做常規檢查,就在檢查完成準備回家的時候,妻子決定到旁邊一個新開業的商場里去看一看,買幾件衣服。這是第一個錯誤。
妻子走過黃金柜臺的時候,以女人的方式掃了幾眼,并且停留了幾分鐘。這是第二個錯誤。
于是我們決定為還沒出生的孩子買件首飾。在挑選了半個多小時后,我說,“菜百”那么有名,那里的首飾做工會不會好些?這是第三個錯誤。
于是我們離開這家商場,花了12元錢打車直奔地鐵,又花了6元錢坐上地鐵,經過半個小時上上下下的奔波,走出地鐵站后花了10元錢打車趕到菜百商場。結果,我悲哀地發現,這里很多首飾的款式和那家商場的一模一樣,產地也同樣來自深圳,價錢卻每克貴了13元。但既然來了,就只好在這里買,幾十分鐘之后,一個重量為3.19克的小金鎖換走了我口袋里的727元錢。
麻煩還在后面。一路奔波,母親有些暈車,于是我去藥店花14元錢買了一盒暈車藥,花6元錢買了三瓶純凈水。在花費同樣的錢原路返回后,我們又回到了起點。但整個下午的時間都已經耗費掉了,現在是晚上6:30,我們又餓又累,花了120元在附近一家餐館吃飯。
這次購物經歷以我們三個人的勞累奔波而告終,除了真正的花銷之外,我浪費在其他方面的費用是196元,并且順帶3.5人的勞累和母親的陣陣眩暈。菜百1克黃金的標價是215元,千足金也不過228元,這196元錢完全可以使我孩子的金鎖重量由3.19克變為4.1克,這會使得現在那可憐的金餅子足足變大一圈。我用來寬慰妻子的話是:“我們花196元看了一眼重達20公斤的金磚。”
我承認生活是有技巧的,并且這技巧此前被我忽視了。現在看來,不經意間所犯的類似錯誤還真不少。更嚴重的是,我發現幾乎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存在這個問題。我的一位朋友,在太平洋百貨看中幾款名牌皮鞋,然后跑到動物園的戴希曼鞋城,來回奔波了4個小時之后,扣除交通費用節省了60元;還有一位朋友,因為月薪多2000元而跳槽,結果因為新工作不合適而失業2個月;還有一位女律師,天天抱著尋找成功人士的念頭,孤身一人生活了4年,在這4年中,以前她看不上的男人都已經成功了,她卻在漸漸老去。
生活是一門藝術,尤其在大城市,生活簡直是一種精妙的學問。很多時候,我們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基金、股票那變動的幾個小數點上,而完全忘記了生活中的會計學。
如果5萬元投資年收益為10%,每個月還不到1%,而我們因為缺乏思考而浪費掉的金錢,卻可能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學會計算生活中的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對現在很多天天闊談基金股票的人并不是難事。我的建議是,在決定做每件事情之前,抽出5分鐘時間留給自己,思考一下,如何能使自己付出的綜合成本最小,取得的收益最高。
看了這篇文章的讀者們,先不用辯解自己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看看衣櫥,你會發現隨著衣服的增多,單件衣服的經濟效益也在減少,當到一定數量之后,再多的衣服,價值卻接近于零。有些弱點人人都有,比如昨晚,我為了送一本書給朋友,他請我吃了一頓晚餐,然后我再打車回來。書的售價是28元,吃飯花了75元,打車花了29元。
你會說朋友的情誼遠比金錢重要,是的,我也這樣寬慰自己。
(摘自《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