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很少有人知道,被譽為“世界第四高音”的戴玉強,成名之前曾在寂寞的道路上苦苦跋涉了幾十年。
他既非音樂世家出身,也未曾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但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追尋音樂的道路。其間,他做過農民、建筑工人,蹬過板車,販賣過建筑材料,走過穴……可以說是嘗遍了底層生活的酸甜苦辣。
剛學唱歌劇時,是在炎熱的夏天,家里沒有空調,戴玉強就泡上一大杯濃茶,赤裸著肩膀,面前擺好一盒火柴。唱完一遍就抽出一根火柴,直到把火柴盒抽空,練習方才告一段落。
經過苦練,戴玉強在專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歌唱風格日漸成熟,但在業界卻仍然默默無聞。成功一次又一次與他擦肩而過,顯露出無情的一面。最悲慘的時候,戴玉強一天只能吃到從糧店買來的半張烙餅,如果能卷上一根腌黃瓜,那便是無上的美味了。沒錢租房,他就睡在樓梯間的氣墊床上。有一年春節他回家過年,車票需要13.2元,可是他翻遍所有的口袋,也只找到13.19元。為了能夠湊齊買火車票的錢,他只好在北京站的廣場上四處搜尋,最后終于在一個角落里撿到被人踩得臟兮兮的一分錢,這才買了車票回家團圓。在飽嘗艱辛的蛻變期,究竟度過了多少個這樣艱難困苦的日子,連戴玉強自己也數不清。
有人說:“你想害誰嗎?那就讓他學音樂。你想把誰置于死地嗎?那就讓他學美聲。”由于歌劇藝術的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已經嶄露頭角的戴玉強一年又一年地演唱下來,卻并沒有像期望的那樣大紅大紫。
2001年,紫禁城“三高”音樂會上,“高音C之王”帕瓦羅蒂經紀公司的人聽了戴玉強演唱的歌劇,感動得熱淚盈眶,回去后立即將他推薦給帕瓦羅蒂。爾后,戴玉強在意大利接受了帕瓦羅蒂的首次當面授課。2004年底,在帕瓦羅蒂第一次執導的歌劇《波希米亞人》中,戴玉強被任命為男主角,進一步接受了帕瓦羅蒂的言傳身教。自身的不懈奮斗,再加上與帕瓦羅蒂的這段緣分,終于使戴玉強“守得云開見月明”,他在歌劇演唱事業的道路上迎來了真正的春天。西方歌劇專家給他的嗓音下了“24K金”的定義,甚至有人稱他為“世界第四男高音”。
曾經有記者問戴玉強:“如果音樂夢想真如一場豪賭,顯然你是最后的贏家。在這場博弈中,你取勝的關鍵是什么?”戴玉強只回答了兩個字“堅持”。他接著又補充道:“當然,我不否認很多人即使堅持到最后依然失敗,相信這個觀點會激勵很多人,也會誤導很多人,但大趨勢是擋不住的。”
是的,堅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堅持卻一定會失敗。
(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