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電影《我們這一家》(導演/張艾嘉)描述了3個女人如何改變一個男人的一生。
李天恩從小在魚龍混雜的環境中長大,盡管母親對他管教嚴厲,一直勸他改邪歸正,但李天恩都沒有當一回事。直到一天,他遇上了初出茅廬的女律師美寶,兩人一見鐘情。美寶意外懷孕了,她要求天恩跟她結婚。天恩逃避責任,美寶索性大著肚子搬到天恩家里,一向蠻橫的天恩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女兒喜兒的誕生激發了天恩潛藏的父性,為了喜兒的快樂和幸福,天恩從人見人怕的社會敗類轉為普通的有錢人。當喜兒亭亭玉立時,天恩的身份卻被披露出來……
或明或暗的光線、棕色皮膚上蠕動的老虎頭文身、恐怖的夢境、打打殺殺的場景、半夜里冷汗淋淋的驚起……李天恩就這樣出場了。出場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將來會遇到美寶,會有喜兒相伴。他是無所不能的黑社會老大,他的心中滿是對自己命運的不安和對死亡的恐懼。我們無法想象,就是這樣一個人,后來卻成為了充滿愛心、為了女兒什么都愿意做的情感細膩的男人。
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李天恩的成長經歷。他從小沒有父親,他從來不問,母親也從不主動提及。他的母親很能干,從不求男人,對天恩的要求很嚴厲,天恩的童年全是在她的打罵之下度過的。這是一個缺少男性角色的家庭,天恩沒有一個模仿認同的對象,甚至沒有“父親”的概念,更不知道一個父親應該做些什么。
在和美寶一見鐘情后,天恩陷入了狂熱的戀愛之中,但每每美寶問及結婚的事情,他總是推托敷衍。當聽到美寶懷孕的消息時,他一下子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直接的反應就是讓美寶流掉這個孩子,情急之下還差點兒出了車禍。緊急剎車后他和美寶下了車,一腳將車踢到懸崖下。這一系列的反應,都說明美寶懷孕的消息直接擊中了天恩心中的空白,他不知道父親是什么,他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恐慌,對“父親”角色的懼怕,仿佛被強迫著推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喜兒出生后,天恩在喜兒的嬰兒床前陷入迷茫。什么是父親?一個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愛的人,當自己要做父親的時候,無疑遭遇了人生的一大空白。天恩迷茫的眼神,以及對剛出生的喜兒表現出的無所適從,很細膩地描繪出這一點。
可是,人類的潛力是無限的,當這種潛力遇到一個好的催化劑時便會迅速地爆發出來。對天恩而言,這種催化劑就是被接納的愛和突然意識到的責任。美寶的出現、喜兒的出生以及母親的一句“有本事你給她們一個正常的生活”,使天恩決定改變自己。
影片從這兒開始,集中講述了天恩如何學著做一個好父親。他習慣了黑社會老大的角色行為,但是這種身份與純真的喜兒格格不入。為了讓喜兒喜歡自己,天恩終其一生都在掩飾自己的身份:穿西服、打領帶、不說臟話、做教育培訓。但所有這些都無法真正讓他擺脫黑社會老大的角色,他仍然必須去打、去殺。他自己的角色行為與他深深喜愛的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不讓喜兒失望,為了得到喜兒的愛,他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他拒絕承認喜兒已經知道他是黑社會老大的真相,直到最后美寶一怒之下,在喜兒面前脫口喊出了這個事實。天恩的反應是毫不猶豫地扇了美寶一個耳光。
故事發展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天恩努力成為好父親的心路歷程,實際上是自我認知整合的過程,甚至可以說是天恩作為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講,喜兒是天恩自己的一個延續,他愛喜兒。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把這個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希望我們愛的這個人也能愛我們,希望我們能被對方毫無保留地接納。
天恩的現實身份和喜兒的沖突,恰恰反映了天恩自己內心的沖突。他是黑社會老大,可同時他希望自己是一個做正經生意的人,一個得到女兒認可的人,這種內心的沖突使他大半生都在矛盾中度過。但是,現實的壓力、黑道的威脅,還有自身的能力所限,使他在步入中年后悲哀地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達成內心的和諧,這個時候,他陷入了失望。
當天恩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永遠無法做到喜兒眼中的“好爸爸”時,他選擇了放棄,放棄努力,放棄自我。而這時,喜兒的期待已經成為天恩內心深處對自己的期望,他已經把喜兒的期望完全內化成自己的期望,他不停地尋求喜兒的認可,其實也是不停地尋求對自己的認可。
天恩死的那天,他與家人告別時的眼神和動作,加上影片的旁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感覺,似乎天恩知道自己那天會死,而且毫不害怕,甚至很從容。這與影片開始時他對死亡的恐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天恩的死,影片并沒有明確說明,但從情景展示上看,他的死更像是一種自殺。當一個人無法實現自己內心的調和,無法實現自己所愛之人對自己的期望,而這種期望恰恰是他內心對自己的期望時,他便很容易選擇放棄自我的努力。
事實上,天恩內心的斗爭也源于母親的影響。天恩的一生都伴隨著母親的詛咒和諷刺。童年時,在母親的斥責和辱罵聲中,天恩用一分鐘的時間就加入了黑社會。當喜兒出生后,天恩開始走上正道,開辦學校,母親卻擔心他會把別人的孩子教壞,認為他沒有能力辦好學校。我們往往把自己最愛的人的評價和觀點內化成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從母親那里,天恩沒有得到肯定,于是他內化了母親的觀點,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人,沒有能力,于是,他真的成了一個“壞人”。
然而,他從美寶那里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好人”,一個被媽媽、美寶和喜兒肯定的好人。于是,在母親的否定和妻女的肯定中,他開始了不斷與自己斗爭的路,這條路很艱難,他用了大半生的時間來試圖退出以往的黑暗生活。他一直用否認來保護自己,否認喜兒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份,否認美寶看到自己的外遇。當這些否認無法繼續的時候,他的自我也不再“和諧”相處,這種矛盾無法調和,他無法實現自己脫離黑社會的愿望,死的沖動也便出現。
一個黑社會老大,一個不知“父親”為何物的人,卻為自己的女兒付出了一切,世上最親的情莫過于此。然而,讓人嘆息的是,我們為了所愛的人而努力,也為了所愛的人而放棄自己,不接納自己。如果這個時候,他能得到所愛之人的理解、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指責和否定,也許,悲劇就不會這么倉促地發生。
(責任編輯/李彥)
E-mail:liyan84221@163.com
Tel:(010)5102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