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健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上至總書記、總理,下至普通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場景感人肺腑。
地震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們就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其反應之快為中國之最,也為世界之最。也就在地震發生當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趕到了災區第一線,親自指揮。緊接著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也趕到了第一線,在一片廢墟上勉勵武警官兵珍惜每分每秒搶救被困群眾。他講話的同時,余震還在發生,在場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胡錦濤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鎮定。給參與抗震救災的所有人員以極大鼓舞。災難面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被人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們為全國官員樹立了新的標桿。

我們常常用“物欲橫流”來形容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商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感動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對于災難中的同胞,人性中的善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和復蘇,大家都自覺自愿地向災區捐款,有的一百,有的幾千,有的幾萬,有的甚至過億,讓人動容。
面對災難,人民萬眾一心。從中央領導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從政府機構到民營企業,從演藝界巨星到體育界名人,還有海外華人、港澳臺同胞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幾天,幾百億元的捐款就進入了抗震救災的專用賬戶,還有很多的救災物資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很多的志愿者也在第一時間來到了災區揮灑熱血。
國富才能民強!今天,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已經具備了抗擊災害的基本條件。
災難面前,媒體的開放性毫無保留地得到體現。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派出自己得力的記者,趕赴災區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采寫新聞。歷來在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上不盡如人意的中央電視臺,這次迅速派出了一百多人的采訪隊伍。很多報紙從頭到尾幾乎全部是抗震救災的圖片和消息,沒有一個廣告。網絡媒體不僅提供了海量的最新信息,更是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提供各種服務,架起了一座座傳遞愛心的橋梁。發達開放的媒體,既準確地表達了黨中央的聲音,也真實地報道了抗災的情況,激發了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心。
國富民強,是做好這次抗震救災的關鍵。到目前為止,沒有人餓死,沒有人外出逃荒。
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一直在埋頭搞經濟建設,國家和人民積累了豐富的財富,所以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在應對過程中才顯得那樣從容。十幾萬精銳部隊如神兵天降般來到災區第一線,給人民以信心和力量。我們調動了最先進的飛機,贏得了救人的時間:各種先進的運輸工具日夜兼程,運去了所需要的一切物質,同時也運出了大批受傷的群眾。災區需要什么,全國人民就能給什么。
弱國無外交,強國高朋滿座。災難發生后,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都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美國總統布什公開表示,中國需要什么,美國就支持什么。日本、俄羅斯等還派來了專業搶險人士。很多國家都向中國發來了友好的慰問信。國際上這次對我國災區的善舉,既是人道主義的表現,也是中國國力日益強大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