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娟
那天晚上我值班。去盥洗室的時候,我看見一個小女孩正埋頭翻撿著垃圾桶。女孩長得很瘦弱,穿著已洗得掉色的衣服,但是很干凈。頭發有些發黃,很隨便地用根橡皮筋扎了個馬尾辮,模樣也長得挺端正,只是臉上顯得有些疲倦。
女孩仔細地翻動著垃圾,看到塑料瓶和易拉罐,她的嘴角就會露出一絲微笑,然后像撿到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把東西放進身邊的塑料袋里。女孩突然發現了我,慌里慌張地把撿到的東西藏到了身后,大眼睛里露出驚恐不安的神色。
那個女孩是“18床”的女兒。“18床”是我收治的一個病人,對于她的情況我略知一二。她原本有個幸福的家,丈夫在一家廠里開車,自己在紡織廠上班,雖掙錢不多,但一家人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其樂融融。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丈夫在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車禍撒手西去,接著她又下崗了,只好去飯店找了份洗碗的工作,每月掙400多塊錢,勉強維持著生活。屋漏偏逢連陰雨,不久前,她又被查出患上了子宮肌瘤,住進醫院。好在10歲的女兒很懂事,每天一放學就過來給母親送飯,跑前跑后地照顧母親。大概是因為生活拮據,小女孩常常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到病區的垃圾桶里撿垃圾,賣了換些零錢。因為醫院不允許在這里撿垃圾,所以她一看見穿著白大褂的我,就立刻驚慌得像只孱弱的小鳥。真是可憐的孩子,我裝作沒看見,匆匆洗了下手就離開了。
我原本安排“18床”在星期六做手術,可是當天常規檢查的幾項數據并不理想,所以決定推遲手術。當我把消息告訴她們的時候,女孩充滿著希望光芒的眼眸,一下子變得黯淡起來,她用一種復雜的眼神看著我。
當我做完另一臺手術回到辦公室的時候,意外發現桌上有一只紅色塑料袋,裝著的都是一枚枚的硬幣,沉沉的。里面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幾行小字:“陳醫生,為了給媽媽看病,家里的錢都用完了,這是我撿垃圾換來的零錢,原來是想為媽媽買些營養品的,現在送給您。錢雖少了點兒,但這是我的一片心意,求求您早點為我媽媽動手術吧!我已經沒有了爸爸,不想再失去媽媽……”
讀著小女孩的紙條,我的心里既難受又感動。難受的是,小女孩誤解了我,我并不是因為她們沒送“紅包”故意為難她們,病人的身體確實不適合現在動手術。感動的是,女孩小小年紀,心頭就有著一份柔柔的愛。我把紙條傳給同事們看,同事們的眼睛都濕潤了。
中午,我顧不上休息,找到小女孩,把一個信封交給她,里面是我和同事們湊起來的2000塊錢,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阿姨謝謝你。這是醫院里叔叔阿姨們的一點心意,希望能幫助你們渡過難關。請相信阿姨,我們一定會還你一個健康的媽媽!”
那個特殊的“紅包”,現在還一直擺放在我們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看到它,我們就像看到了小女孩閃爍著希望的眼睛……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