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強
當今,口腔健康已成為體現生命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環節,健康、美觀的牙齒不僅是個人生理功能的需要,同時也直接影響到與人溝通及外在觀感。一副健康的牙齒是一個人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并把牙病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之后應重點防治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發達國家早已實施了國民口腔保健計劃,如美國的7722計劃(即:77歲時仍有22顆功能牙嚼食)和日本的8020計劃(即:80歲時仍有20顆功能牙嚼食)。在我國,由于宣傳得較晚,特別是不少人存在主觀認識上的誤區,一直認為牙齒少一顆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人類的牙齒有28-32顆。每一顆牙齒不僅是人的一個器官,它們還是人體消化器官的門戶。有些人認為鑲牙麻煩,掉了牙之后就不去管它了,殊不知掉了牙不鑲,臨近的和對頜的牙齒會向間隙處自然移動,口腔內牙齒的咬頜關系會發生變化,時間長了,想要再鑲一副合適美觀的假牙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與此同時,由于牙齒咬頜關系的紊亂,會使移位的個別牙齒發生創傷,甚至會出現頭疼、耳鳴、頜部疼痛等多種顳下頜關節疾病癥狀。等到了這個地步再去治療。增加醫療費用不說,自己往往還要吃大苦頭。因此,牙齒脫落以后就要去醫院看醫生。并在醫生認為適宜的時機鑲牙。
通常,牙齒損壞、牙齒缺失是患者前來鑲牙就醫最常見的原因。在牙齒缺損較小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充填治療。然而對于那些較為嚴重的缺損,就必須利用修復體來治療,通俗的講,就是用牙套來進行修復。這種固定修復方式可以有效恢復患牙的正常外形和功能。然而對于那些誘發嚴重根尖疾病的殘根殘冠,或是那些缺損、松動嚴重,不具備修復條件的患牙。需要依照醫生的意見予以拔除。一般在拔除后3個月,等到拔牙創口及其下的牙槽骨痊愈平復時,就可進行修復治療了。
對于少數牙齒缺失,在余牙條件較好時,可以選擇使用固定假牙修復,固定修復具有舒適、咀嚼有力、美觀逼真等優點。而遇到缺牙較多、余牙條件又不好的情況,如牙周炎患者,主要以活動假牙來修復。當然,由于傳統活動假牙使用卡環、托板來制作,在美觀和舒適程度上與固定假牙相比有不少差距。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推出一種新的修復方法,即固定加活動聯合義齒。固定加活動聯合修復體既有固定義齒體積小、舒適、咀嚼功能恢復好等優點,又有活動義齒便于清潔的優點,有效解決了多數牙缺失患者,尤其是牙周炎患者修復效果較差這一問題。老年患者在牙齒全部失去后不僅喪失了咀嚼功能,同時美觀和發音也會受影響。常規的治療方法是佩戴由塑料基托和人工牙組成的全口假牙。由于塑料基托厚,患者戴用義齒后異物感強,影響發音。針對這種情況。改用鑄造金屬做基托,可以大大減少患者的異物感,目前這一做法受到患者的極大歡迎。如果患者口腔內還留有可利用的牙根,可在治療后將其襯在全口假牙的下面加以利用,這樣就解決了牙槽骨條件差的患者固位的問題,而且延緩了牙槽骨的吸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個別口腔情況、經濟條件都不錯的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較為先進的種植修復的方式,即在患者牙槽骨中植入鈦釘以代替缺失牙根的修復治療。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