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志
“在腫瘤發生的早期,很多形態學影像檢查尚未發現機體異常改變時,PET/CT檢查即成為對腫瘤提前‘報警的偵察兵,會早早拉響腫瘤警報!”國家中西醫結合腫瘤重點學科主任、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日前指出,惡性腫瘤治療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是,由于惡性腫瘤起病隱匿,在病變的早期一般無明顯不適癥狀,致使病人就診時病變已發展到中晚期,已失去了早期治愈的機會。而PET/CT技術的出現,則使當今的腫瘤診斷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PET/CT是將PET(功能代謝顯像)和CT(解剖結構顯像)兩種先進的影像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非創傷性核影像檢查技術。近年來,特別是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結腸癌、胃癌、惡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的診斷上已有肯定的價值。歐陽學農主任透露,在日前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發現,利用PET/CT診斷使43例肺癌患者的腫瘤分期有11.63%提前,16.28%推后,使得9.3%(4例)的患者改變了治療方式。其中1例由于臨床分期提前改為手術切除,3例病人手術前先進行了輔助化療,同時,3例病人由于臨床分期推后,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療。
專家解釋:臨床腫瘤常規的處理方法是,治療之前做一個CT檢查,之后再做一個CT檢查,通過腫瘤生長的大小來判斷治療的效果。現在,利用PET/CT技術,最短的6個小時就能發現治療是否有效,最長亦可在一個療程之后,大概20天,就可以知道治療有無效果。無效的可以趕快改用別的方法,有效的可以繼續治療。專家建議:只要病人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在治療之前、治療之后各做一次PET/CT檢查,這對于病情的綜合判斷,對于治療的準確選擇以及治療效果的監測都是很有好處的。從目前實驗得出的結果看。PET/CT技術對腫瘤原發灶以及其他轉移部位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傳統方法相比,其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全身范圍內檢測病灶,讓人體“透明化”。雖然該項檢查費用較高,但鑒于其獨特的作用,此項花費還是“物有所值”的。它使得腫瘤的臨床分期更加準確,從而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PET/CT技術在腫瘤的早期診斷、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探測腫瘤的全身轉移灶,鑒別腫瘤復發與否。指導制定治療方案,腫瘤放療的精確定位,以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歐陽學農主任還特別推薦:該技術可用于在家族中已發現多例癌癥病人的正常人做健康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其體內是否存在危險的微小病灶。當然,專家也坦言:目前,該技術檢查尚存在費用較高,儀器設備貴重,無法在中小醫院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普及的缺點。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