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珍
湯是家庭最容易制作而又最容易消化、最富于營養的食品之一。世界各國都有以湯療疾的做法,但不盡相同。例如,我國民間廣泛流傳鯽魚湯能使產婦增加乳汁分泌;日本人相信海帶湯具有極高的補效;地中海和北非國家的人們常服用大蒜湯來防治疾病;朝鮮人認為常喝蛇湯能提高性功能;蘇格蘭的老年人喜歡喝洋蔥麻雀湯來御寒:美國人則認為味道鮮美的雞湯可預防疾病。
用湯作為治病食品,也是中醫方法之一。在許多中醫藥書籍中。記載了不少治病療疾的食療湯方。這里推薦幾則湯菜供讀者參考:
豬肝羹湯:取新鮮豬肝2兩洗凈、切片,加入適量的水,用溫火燉湯。待豬肝熟后,加入少許蔥花、豆豉,再放入荷包蛋2個。此湯經常食用可治療營養性弱視、遠視、夜盲等癥。
豬皮紅棗湯:取新鮮豬皮1斤,洗凈去毛后切成塊,加水燉煮成稠粘的羹湯,再加入半斤紅棗繼續燉煮。待紅棗煮熟后。放入適量的冰糖,分次佐餐食用。常吃此湯可治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鼻出血、齒齦出血和紫癜等癥。
山藥奶肉湯:將羊肉1斤整塊洗凈,加生姜半兩,用小火清燉半日。每次取羊肉湯一碗,放入去皮洗凈的生山藥片2兩,在鍋內煮爛后,再加牛奶半碗,放入食鹽調味,煮沸即可。這是清宮御膳的食療方劑,經常食用,可以補虛癆體弱。它適用于病后、產后出現的肢冷、出冷汗、疲倦、煩熱、失眠、氣促口干等癥。
姜橘椒魚湯:取半斤重的鯽魚1條,去掉鱗鰓內臟、洗凈,再取生姜半兩切成片,橘皮6克、胡椒1.5克,一同包扎在紗布內填入鯽魚肚里,加入適量的水用小火煨熟,然后,再加入食鹽少許調味,空腹喝湯吃魚。此方可治療胃寒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虛弱無力。
雪羹湯:取海蜇20克用溫水泡發,洗凈切碎,再取鮮荸薺5個洗凈去皮。同海蜇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在小火上煎煮1小時。每天吃1次。此方可治療陰虛內熱型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黃稠粘、口燥咽干等癥。對小兒消化不良、腸胃積滯、面黃消瘦、腹瀉等疾病也頗有療效。
歸參鱔魚湯:將鱔魚1斤去頭、骨、內臟,然后洗凈,再取當歸、黨參各15克,用紗布包扎,同鱔魚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再撈出藥包,加入少許食鹽和蔥、姜調料。分頓佐餐食用,喝湯吃魚,此方有補益氣血、增加氣力的功效,能治療久病體虛、疲倦乏力、氣血不足等癥。
編輯王建國
肥肉≠禁品謝英彪
許多人認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因此,視之為誘發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高血壓病、冠心病的罪魁禍首,望而生畏,甚至,將肥肉當作禁品。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肥肉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K、E、D及胡蘿卜素的吸收與利用,長期不吃脂肪類食物,可以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癥,可造成視力減退、凝血機制發生障礙、骨骼系統出現異常:肥肉中的脂肪是人體熱量的重要來源,脂肪產生的熱量比糖高1倍以上,所以,肥肉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可以防止疲勞,減少饑餓感,防止低血糖發生:老年人如果脂肪儲備量不足,免疫功能便會下降:育齡婦女體內脂肪若少于體重的17%,則容易產生不孕癥;體內脂肪過少,體重過輕者,胃下垂等內臟下垂的患病率就會增高。
營養學家發現,肥肉中所含的花生四烯酸是其他油脂中所沒有的,它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能與亞油酸、亞麻酸合成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前列腺素:肥肉中的雙碳多烯酸為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可參與人體神經系統及大腦組織的生長發育:它還可以防止膽固醇堆積、血小板凝聚:這些,也是植物油所欠缺的。肥肉中還含有一種能延長壽命的a脂蛋白,這種脂蛋白不但不會使血管硬化,還可預防血管疾病。
肥肉的弊病在于含有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會有損于血管的健康。國外有營養學家研究發現,肥肉經過長時間小火燉煮之后,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50%;每100克肥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可以由220毫克下降到102毫克。所以,除了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患者以及肥胖癥、體態雍腫肥胖的人,安逸少動、長期臥床者應少吃或不吃肉外,請君勿把肥肉當“禁品”,只要烹調方法得當,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適當吃一點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