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草玢
虛擬的網絡世界給了人們散布虛假丑惡言論甚至招搖撞騙的機會,MSN將這一點作為突破口,并重塑新品牌,意欲在原有的擁戴者之外與騰訊爭搶用戶
2008年4月,“藏獨”事件后小綠人掀起“山河一片紅”;5月,汶川地震后小綠人搭起彩虹之橋,兩起事件讓MSN進一步意識到自身的蛻變。
2008年6月20日,微軟MSN在北京召開了品牌新主張發布會,提出“知人·有信MSN”的全新品牌主張和真誠、可信、時尚、進取的品牌特性。
對于這樣的創意,微軟MSN副總裁劉振宇向包括《IT時代周刊》在內的眾多媒體表示:“區別于其他即時通訊工具(下簡稱IM),MSN的品牌定位是真實、可信賴的。此次推出的品牌新主張,將進一步清晰MSN的品牌特性,幫助更多的用戶深入了解和使用MSN的各項服務,建立和拓展用戶的價值人脈網絡。”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在之前進行白領工作狀態調查等富有針對性的營銷后,MSN通過此次儀式終于完成“成人禮”。而劉振宇也認為新推出的品牌新主張,除了讓MsN的整體戰略更加清晰完整外,也為將MSN品牌推向新高度奠定了基礎。
然而,即使MSN不明確用戶群定位,MSN實際也已在白領人群中形成了使用黏性。那么此次的品牌新主張究竟新意何在?這在MSN一直未有起色的無線戰略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在騰訊基本完成國內布局,開始向海外擴張,以及百度宣布高調進軍IM市場時,MSN能否以“真實”的主張獲取真實的市場?
步履蹣跚的MSN
根據中國互聯網中心的調查統計數據,預計到2009年,中國IM市場規模將達87.6億元,市場年增長速度將超過30%,這被稱為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然而,雄踞全球IM市場的MSN在中國市場卻有些放不開手腳。在錯過了中國的第一次互聯網大潮之后,即將掀起的第二次浪潮對微軟MsN來說彌足珍貴。
自2005年5月以來,微軟通過和聯合投資成立“美斯恩網絡”(MSN中國)打開中國市場,在占有本土優勢的騰訊QQ面前,卻一直顯得不溫不火。經營狀況不如預期和未來發展的不明朗曾一度使聯合投資萌生退意。前兩任總經理也相繼離職。
被國外模式遙控的MSN在面對抓住中國大眾心理特征、注重娛樂性的QQ龐大用戶群面前,采取的有效辦法不多,而MSN的系統跳票也使用戶投入其他對手的懷抱。谷歌的Gtalk和百度Hi的加入則增添新變數。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差異化道路,成了MSN要面對的最大難題。而要向穩坐泰山的騰訊QQ發起挑戰,MSN也必須區別定位。
熟悉微軟產品功能和特點的行業人士均認為,MSN自身也存在優勢——通過電子郵箱申請加為好友——能夠及時保護個人隱私和抗拒垃圾廣告,排除網絡欺詐以及不合時宜的干擾,這使得MSN贏得了以白領為核心的用戶群。但如果僅在這一市場上發展,MSN將難以為繼。
有研究總結稱,在IM市場上,新浪UC、網易泡泡等門戶網站的IM軟件,當用戶量發展到1000多萬級別時,都會遭遇向上突破的難題。MSN目前已擁有超過千萬的活躍用戶,但似乎總是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在不斷飽和的傳統互聯網IM市場,MSN想要向上脫困,放下架子是首要面對的問題。
因此,此次新品牌主張倡導在魚龍混雜的虛擬世界里,建立起一種真誠、可信的溝通,構建自己真實有價值的“人脈圈”,不僅僅是對過去這一優勢的重申,從高端到強調真實背后還隱藏著MSN期望以此贏得更多用戶的愿望。
賽迪顧問軟件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牟淑慧表示,“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即時通訊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此次MSN全新的品牌推廣,將有效幫助微軟MSN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品牌塑造和用戶群拓展。”她表示相信隨著MSN全新品牌推廣項目的不斷深入,MSN用戶群一定會延伸到“白領”之外更多的細分人群。
“返璞歸真”后的MSN淡化了年齡、職業等要素,正是希望借此擴展用戶群,正面挑戰QQ的霸主地位。
無線之困
2005年,MSN甫一成立,微軟即與深圳市清華深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聚合雙方的人員、技術和服務成立“移動技術研發中心”,希望迅速為中國本土用戶提供具沖擊力的MSN移動產品和多媒體服務。
MSN無線戰略一錘定音的原因即是3G時代來臨給移動IM帶來的發展良機以及蘊含的附加增值業務的巨大盈利能力。而傳統互聯網IM市場的持續飽和也使MSN逐漸把重心轉移到移動領域。
2005年9月,MSN移動服務正式推出。2008年1月30日,微軟正式發布手機MSN 4.O版本,可提供包括IM、郵件等一站式手機互聯網服務。此外,微軟還宣稱最新推出了手機“MSN群”及視頻等功能,這將使移動IM與移動互聯網內容更加完美結合。同年5月21日,微軟宣布將擴大手機廣告的覆蓋范圍。在中國國內,2007年6月,分眾無線則成為MSN手機終端的獨家廣告合作伙伴和運營合作伙伴。
但該戰略的發展未如微軟預期中順利。
移動IM帶來的利潤的確誘人,但移動IM與互聯網IM之間的一個巨大差異在于產業鏈移動運營商的參與。有分析說,移動運營商在無線增值服務上,不僅僅是游戲的參與者,更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因此,MSN等IM服務提供商在從互聯網IM向移動IM領域轉移時,業績縮水不可避免。
此次MSN的真實牌背后也有深意,一方面可以依靠吸引更多的用戶來聚集更多的廣告商,另一方面,對用戶來說,對照QQ的虛假廣告和“中獎”陷阱,在真實溝通平臺上發布的廣告信息也被染上了可信的光輝,廣告的效果將更佳。但是按照上述分析,這也僅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有知情人士透露,這種操作模式的難點主要體現在渠道,“該服務有賴于與移動運營商的緊密合作,但中移動一直希望由自己來切割這塊蛋糕”。
2007年6月5日,中移動的IM業務——“飛信”正式商用。今年4月12日,在博鰲論壇電信分論壇上,中國移動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建宙坦言,中國移動的策略就是想以IM飛信系統作為載體,以構建移動通信與互聯網互為一體的互聯網社區。而本刊記者得到的內部消息則稱,中移動即將組建獨立互聯網子公司,運營包括飛信、有線無線廣告等在內的四大移動互聯網類產品。
怎樣在中移動這個龐然大物口中搶食?真實策略恐怕還不能一解MSN的無線之困。
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MSN最近上鏡率頻頻,但是它的競爭對手也沒閑著,一個個還都大有來頭。
MSN的頭號勁敵QQ已經在相當廣的范圍內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這只肥企鵝的足跡尚未完全延伸至商務IM。QQTM目前也只能做到形似,無法對MSN構成實質
性威脅。MSN先前符合白領心態的一系列營銷也恰到好處地鞏固了這個市場。甚至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MSN中國在兩個月中的幾次社會公益“主題”活動,是提升流量與網站聚合效應的有效方式。其明顯區別于QQ的品牌新主張,與社會責任感相關的定位不僅能提升已有的群體認同,鞏固“精兵路線”,而且也較易得到輿論支持。贏得厭惡虛假詐騙的用戶的青睞。
但在現實世界之中,效果是否顯著還需觀察。互聯網專家康國平表示:“QQ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注冊用戶數達到一個臨界值,很多人不得不重復上QQ,以保持溝通。而QQ上的商業產品的設計,則進一步捆綁住了已經花了不少錢在這上面玩的用戶。”
同時,騰訊已推出基于IP技術的移動QQ,鞏固了自己在移動市場的地位。更高明的是,它避開了與移動運營商的競爭,通過一定的比例分成直接與中移動合作,完成原有“移動QQ”向“飛信QQ”的遷移。
在IM新銳百度Hi面前,MSN也需警醒。有觀察家認為百度的Hj不僅僅是一個IM。他分析,“百度IM的發展不是同QQ等IM直接競爭,而是通過自己的社區發展自己的IM。如果能夠讓貼吧和空間的用戶都使用百度IM,百度的IM用戶數將過億!并且IM好友相對精純得多的雙向關系將實現精準用戶廣告的商業目的。”由此,百度Hi將是百度SNS-IM-廣告效益-C2C布局利益鏈的關鍵一著。易觀國際互聯網分析師易飛凡指出,百度通過旗下多款產品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這使得百度IM在推出后能較容易地將用戶數發展起來。
死對頭谷歌也不讓人省心,Gtalk與MSN類似的定位,舒適的使用體驗也不得不讓MSN加以提防。
各路豪杰似乎都將IM放人了自己的通盤考慮范圍,微軟雖宣稱將建設IM、Mail和Space的“無間體驗”,但前途似乎不明朗。而其互聯網戰略之下MSN向Windows Live的變更使很多用戶對微軟這次突如其來的升級頗為不滿,對新操作界面的不習慣也引來諸多抱怨。
MSN品牌新主張可能是獲得機會的一張牌,但不會是一張王牌。
國內最流行的IM
QQ(OICQ):1998年11月12日,馬化騰和他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張志東正式注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當時主要針對企業或單位提供中小型網絡服務。1999年2月,騰訊推出OICQ的第一個測試版本,其后推出OICQ99a,OICI 99a的推出奠定了騰訊在中國在線即時通訊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MSN Messenger:這是出自微軟的即時通訊工具,1999年7月發布。在國內受歡迎程度僅次于QQ。現已更名為Windows Live Messenger。
新浪UC:新浪UC是新浪網研發的即時通訊軟件,將場景聊天模式以及視頻電話、可斷點續傳的文件傳輸、多人聊天、消息群發功能和在線游戲功能以及同學錄(團體)等有機結合,較受年輕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