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1944年4月29日生,江蘇鎮江市人。1961~1966年,在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雷達通信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4~1985年11月,在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工作,先后任副總經理、總經理。1989年11月~2001年3月,任聯想集團總裁。2001年4月至今,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2001年4月~2004年12月,兼任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年12月至今,兼任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在企業的轉型過程中,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是今天的中國科學院以及很多企業要辦好的重要因素。
聯想當初由中國科學院投資20萬元。是百分之百的國有企業。我們的政府在制度和體制上的創新,給中關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關村的企業大軍里有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就是科研院所的人員走出來創辦的企業。聯想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辦到今天,我覺得有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觀念上的突破。這個觀念已經不僅僅要把我們的科研成果和經濟結合起來,而是怎么能夠把產品變成錢,這有重要的差別。因為從科學院走出來,特別容易看中科研本身,而不知道走向市場有多少個環節,怎么配合。聯想付了很多學費了解到,這里面有許多故事。
在1986年的時候,聯想推出了二型漢卡,推向市場賣得并不好,根據市場需要再作修改、宣傳。等到修改好了,三型漢卡又出來了,因為心情迫切,在企業內部討論,銷售人員認為不到時機,然而我們還是硬著頭皮推向了市場。結果“二型”賣不動,而“三型”又出沒有修改好,失掉了整個先機。其他廠商的漢卡系統就趕超了我們。聯想的這個例子,說明成果要變成錢需要很長的過程。
其次,在國有起家的科技企業里,科技人員如何參與分配,經過了反復的討論和實踐研究。這說到底是怎么做到讓科研人員有股份,想了一系列的辦法,最后終于實現了體制創新。
簡單地說,1993、1994年中科院給了我們分紅權,存了8年,到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部、財政部拿這個錢買回了35%的股份,這個做法確實是一個創新。今天聯想能夠有這樣的發展,完全是因為有技術。另外,就是科學院的企業、大學的企業社會化,這是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提出的,我們要形成一個新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一個制度的創新。說到底就是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體,具體落到實處,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
第三,談談管理的創新,光有觀念、機制的創新,只是奠定了基礎。必須有管理的創新,才能讓企業做好。在制定路線的時候,沒錢,又不懂得若干的環節。在這樣情況下,聯想走了一條“貿工技”的路:除了自己賣電腦以外,我們干脆給其他廠家做代理,通過跟HP、IBM這些公司的合作不斷學習——怎么了解市場,怎么做服務。所以,“貿工技”的路,現在大家可能不用走了,而在當時,我覺得是創新,通過積累的資金,了解企業發展的過程。另外就是關于從集成技術向核心技術推進的過程,聯想壯大以后。社會上甚至領導同志都要求我們掌握核心技術,我決心不能只為爭一口氣,必須先把自己的命保住。于是我們走了集成技術這條道路,就是根據市場的需要,把成熟的技術變成產品。
舉一個例子,1997,1998年,網絡電腦風行的時候,我們推出了“一鍵上網”的電腦,按一個鍵就能上網。對企業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做成了,我們的市場份額提高了8‰并且那時候,企業有很強的銷售和市場推廣能力,光有好產品,用戶不知道也不行,這些為我們的資本奠定了基礎。之后聯想又有了“一鍵恢復”技術等。有了資本基礎,聯想電腦的毛利率就始終領先,現在逐漸向前瞻性技術挺進。
并購了IBMPC,我們的技術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利潤、營業額都有了四五倍的增長。其中最好的有兩件事,一個是買了牌子——這個牌子在國際上確實好用;第二,買到了技術,IBM筆記本的技術在世界上絕對屬于第一位。它的開發力量跟我配合得也非常好,我們一下就躍到了技術的頂層。
另外,聯想這些年不斷研究積累,怎么建班子、帶隊伍,越來越充實,不斷培養自己的人才。因此,以聯想在后期形成了持續發展的結構,不僅做電腦,而今把電腦的經驗總結出來,開始做投資。我們投了70多個高科技企業,成功率很高,回報率也很高,這是人才積累和管理創新的結果。
我相信中關村企業,都是以觀念、機制、組織、創新為基礎。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組建國家的科技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