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要將這些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教學中,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學科邏輯程序呈現的知識化為學生待探究的問題情景.在這當中,實際上揭示了新課程中教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材料組織課堂教學的問題情景,是像以前那樣,照本宣科,還是既駕馭教材又把握學生,在教材與學生之間鋪設以問題情景為基本形式的橋梁.在新課程的場景中,教師要擔負起課程開發的職責,也就是對現有的教材進行“二次加工”,根據自己所任教班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教學內容加以轉化、加工,使其成為師生有效積極互動的載體.問題情景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產生學習的動力.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具體做法和一些體會.
一、創設直觀性圖形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在教“數軸”這一節時.我通過創設以下兩個問題情景得到數軸的三要素.
情景1:溫度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溫度的重要工具,你會讀溫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情景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米和7.5米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米和4.8米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景.(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動手操作)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出數軸的三要素:①原點;②正方向;③單位長度.
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景設計的原形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現了從感性認識一理性認識一抽象概括的認知規律.
二、創設趣味性問題情景,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有理數的乘法”這一節時,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教科書36頁蝸牛沿直線爬行的引例,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問;(1)和(2)及(1)和(3)這些問題有何區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用動畫演示出蝸牛在四種不同的情況下的運動過程,引導學生列出算式.觀察得出的四個算式,引導學生思考有理數乘法中四種不同的形式,完成下面填空:正數乘正數積為____數,負數乘正數積為____數,正數乘負數積為_____數,負數乘負數積為_____數,乘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_____.根據前面的研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本節課采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演示出蝸牛的爬行來引入.自然親切,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興趣的指引下逐步開展探究.在情景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正負數在實際問題中求積的問題與小學算術乘法相結合.通過直觀演示與多媒體結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出法則,在得到歸納法則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也讓學生通過歸納體驗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使他們既學會發現,又學會總結.
三、創設已有知識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的生長點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是七年級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第一節課引入了一道與生活相關的移動電話收費的問題:信息社會,人們溝通交流方式多樣化,移動電話已很普及.選擇經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現實意義.觀察下列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表
設計以下問題:
(1)從上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試用自己的話說說.
(2)猜一猜,使用哪種計費方式合算?
(3)一個月內在本地通話200分和300分,按兩種計費方式個需交費多少元?
(4)對于某個本地通話時間,會出現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一樣的情況嗎?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本章內容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豐富多彩的問題情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本節中,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移動電話收費、旅游費用等問題展開探究.使學生在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中經歷多角度認識問題、多種策略思考問題,嘗試解釋答案的合理性的活動,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創設美妙畫面,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數學特征
在教“點、在、線、面、體”這一節時,我從西湖風光人手引入:多媒體演示西湖風光,垂柳、波瀾不起的湖面、音樂噴泉、雨天、亭子……隨著鏡頭的切換,學生在欣賞美麗風景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垂柳像什么?平靜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隨著音樂起伏的噴泉又像什么?在岸邊的亭子中我們尋找到了哪些幾何圖形?從中感受生活中的點、線、面、體.
接下來又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燦爛的星空,有流星劃過天際;汽車雨刷;長方形繞它的一邊快速轉動,問:這些圖形給我們什么樣的印象?學生觀察、討論,讓學生共同體會“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的傾向,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數學學習活動中,應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學習活動情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妙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點、線、面、體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利用課件動態演示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再認識.在學習中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觀察感受,親身經歷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感悟知識的生成、變化、發展,激發學生的聯想與再創造能力.
總之,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應從角度、難度、梯度、廣度等方面啟迪學生思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經常處于“憤悱”狀態,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漸由已知導入未知,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