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得英
摘要: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者,教師本身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關鍵詞:創新教育實驗知識多媒體
創新教育是通過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來實施的,教師是創新教育環境的營造者,創新活動的組織者.對于每一位受教育者來說,其創新精神是受鼓勵還是受壓抑,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教育觀念,沒有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所以要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它決定了教師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師行為的基礎.不同的教育觀念所引發的教育行為及其后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作指導,即使有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設施,要實施創新教育也只是空談.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在物理教育中出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與經濟、科技發展相脫節的現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分數而不是為了人,忽視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甚至出現教師為了考試教實驗,學生為實驗而實驗,出現你做我看,你講我聽,你寫我記的現象,學生縮手縮腳,不敢也不會動手實驗.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實施創新教育,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注重開發人的潛能及培養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思想.只有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物理教師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發展人的智力、培養人的能力放在首位,才會不斷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和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克服那種重講授、輕實驗的思想.實驗是創新的關鍵,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中,物理學家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曾通過科學實驗,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規律.所以我們不能再培養只會背實驗而無實際操作能力的“高分低能”的學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思維能力,實現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教育向以培養創造力為重點的教育轉移的目標.
二、物理教師應具備創造性品質
教師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如果教師本身不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教師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具有廣博的物理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探索研究現代物理教育理論、把握教學規律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物理教學能力和較高的教學藝術;具有較熟練的實驗操作和實驗改進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完善的能力及不斷進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必須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科學素質的養成.我們物理教師必須克服只注重學生的物理學習結果,而輕視物理學習過程;只重視習題教學,而忽視實驗教學;只重視考試分數,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只重視學生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成長;只著眼于學生當前的成長,而忽視學生終身的發展等片面思想,要用新世紀創新教育的觀點,積極構建適應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努力探索,開拓進?。?/p>
三、物理教師應該具備多元的知識結構
1.物理教師要有較強的物理實驗能力
要在物理教學中真正實施創新教育,必須使學生能規范、熟練地進行物理實驗操作,并具有喜歡做物理實驗、敢于進行實驗探索的精神,而這一切則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所以.物理教師本身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驗能力.在上課前對將要進行的實驗作嚴密的檢查、精妙的設計以防止在教學中出現疏漏.同時還要能鎮靜自若地處理演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實驗失敗時要能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如果教師做演示時錯誤百出,手忙腳亂,既不能給學生以應有的示范性,還會導致學生怕做物理實驗的后果.同時,物理教師還要能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傳授觀察實驗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明確目標,掌握觀察的一般程序?怎樣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如何使自己的觀察重點突出并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周密性和選擇性?教師通過演示實驗還要能準確地教給學生使用儀器的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為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
隨著教育內容的社會化,學科教學的整體化,要求教師要善于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物理教師既要熟悉大量的物理與交通、自然、軍事、醫學、生活、天文等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又要通曉地理、數學、生物、化學等有關學科的知識,例如解釋大氣壓與季節、氣候變化的關系,就必須結合地理學科的知識.物理教師只有具備了廣博的知識,才能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使教育一改各利封閉的局面,充分體現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特性,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能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信息.此外,物理教師還應該了解和把握物理學科在高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及動態,并能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后轉換成教學資料提供給學生,使學生開闊視野,更新思維.毋庸諱言,由于要保持現行教材的相對穩定性.所以有些教材內容比科學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教師必須經常關心網絡、新聞報刊的新信息,對教科書的內容做些更新、添補.不斷完善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識.
3.物理教師要具有電化教學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教學手段和方法也發生了變革,僅用粉筆加黑板進行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教師角色的歷史性轉變.它要求現代教師要具有正確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相應的熟練操作、改進信息系統的教學能力.一個不會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教師,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增大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快而多地獲取解決問題的信息,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夠把靜止的物體動態化.微觀的現象宏觀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初中物理第二冊《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導體容易導電,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是本節的教學難點,課本對這個問題僅有簡單的一小段敘述,學生感到抽象難懂.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來模擬展示其微觀圖景,將肉眼看不到的微觀機理變成熒光屏上的宏觀現象,學生通過熒光屏了解到了導體中的大量電荷是怎樣自由移動的,通電后,這些電荷又是怎樣發生定向移動的.這些直觀、形象、色彩豐富的動態畫面,通過學生的視覺器官在其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還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再去理解抽象、枯燥的這段文字時就感到容易多了,使教學難點順利地被突破了.所以教師作為科學發展變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盡快掌握以電化教學為標志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具備運用新教學手段的能力,才能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很好地實施創新教育.
4.物理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價值觀發生深刻裂變、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滲透的宏觀背景下,應當弘大教師作為研究者的主體價值.新的教育觀要求每一個教師不當教書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要不斷地積累、總結經驗,再把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學科為基礎,能夠把自己日常的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又用之指導實踐,探索出物理學科中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學法,比如:談“平衡力的應用”、“實驗教學體會”、“物理學法指導”等.認識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師在工作中增強科學性,減少盲目性,更好地培養創新型人才.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學者型教師的重要標志,學者型教師既是教育實踐家,又是教育理論家.這就要求現代教師應當具備教育科研能力.這樣的教師已不再是照亮別人、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既能照亮別人又能豐富自己的火炬了.這是每位教師應當追求的境界,也是每個教師應當具有的風采.
綜上所述,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而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在物理教學中,只有找到了基礎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結合點,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主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東延民主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7,(6).
[3]盛連喜主編.中學理科園地[M].吉林:延邊人民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