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衛忠
一、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前提和目標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什么是興趣呢?興趣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由于客觀事物同人的本性情緒相適應而吸引人造成的,表現為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情緒傾向.興趣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我們知道,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我們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質世界里,每時每刻感受著物質世界的不斷變化,新生事物的不斷涌現.而化學就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用途以及合成的基礎自然科學.因此,可以這么說,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我們打開化學課本,就會發現它非常有趣:放在化肥袋內的碳酸氫銨在袋子和扎口都保持完好的情況下怎么會少了呢?用玻璃棒蘸了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的混合物后去點酒精燈,為什么能把酒精燈點燃呢?棉手帕用酒精溶液浸泡后燃燒,手帕為什么燒不壞呢?……新化學課本把我們帶入一個魔幻般的世界里,激勵我們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索,激發起我們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當然,興趣還要靠我們不斷地去培養.一方面.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發明家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對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有著強烈的興趣的.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是因為從小對昆蟲非常感興趣,從而不斷探究,才寫出了他的名著《物種的起源》.如果我們對化學有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去追求化學知識,會把解決化學難題看作是一種樂趣,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另一方面.興趣和求知欲是緊密相連的,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才能永葆濃厚的興趣.
二、實驗是知識的源泉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建立和發展是與實驗分不開的,化學上的許多原理、學說,無一不是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化學實驗是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探究性實驗,為獲取知識、培養智力和非智能力品質發揮積極作用.因此,要求我們積極參與化學實驗:在實驗中求得樂趣,在實驗中求得知識,在實驗中求得結果,我們要積極、主動、認真、細致地去做好每一個實驗,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從而學會嚴謹、規范、科學的化學實驗操作方法,弄清每一實驗步驟,每一實驗裝置的目的和注意事項.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因此,我們還要積極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做好每一個拓展性實驗,做好每一個探索性實驗.
三、教師要積極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規范、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因為新教材絕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并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