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教師的愿望是所教的學生都能樂于接受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而學生是怎么想的,能否愿意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目前南寧市初中生物科不是中考科目,有的學生認為生物科可學可不學,這更為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濃厚的興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開發他們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濃厚的興趣,還會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課外時間敢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優異成績.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談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師生感情,激發興趣
如果學生對教師有好感,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深厚感情,做到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同時,課余時間應多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和他們聊天,介紹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和科研成果,幫助解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為什么我們的外貌特征有的像父親,有的像母親?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為什么要脫皮?春天桃樹開了很多花,為什么有的能結果,有的不能結果?這樣使學生覺得生物界有許多奇特的東西和奧秘,自然也會喜歡你這個生物老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言,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應該認真仔細研究每一節課的開場白,使每堂課開場能引起學生注意力,激起興趣,為傳授新知識打好基礎.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情況、不同內容設計了不同的語言表達.如,對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課時,首先舉例說明什么是生物,生物包括哪些,并先后介紹了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神奇的微生物、動物一些特殊行為及仿生學、生物技術的應用和生物學的發展前景等,同時介紹一些生物學家的趣聞軼事.深入淺出的講述,使學生沉醉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世界之中,學生自然會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理論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課本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使理論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大分子不能通過時,筆者提出平時淹蘿卜時要加入醋和白糖,為何醋和白糖能滲透到細胞內部?若一次施肥過多,植物為何會燒苗?苔蘚植物為什么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當這些問題得到解答后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而且會對生物產生強烈的興趣.
四、運用直觀手段,激發興趣
直觀教學包括觀看掛圖、模具、實物、錄像等,利用直觀教具可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同時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DNA分子結構模型講述DNA分子結構;利用心臟模型或新鮮的豬心臟來講述人體心臟結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之前,讓學生先看錄像,使學生對有絲分裂實驗的操作過程一目了然,這樣,做實驗時,學生就會認真投入.講完植物類群后,帶學生到學校周邊尋找各類群的代表植物,可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利用參觀手段,激發興趣
參觀學習是生物教學中的輔助手段,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參觀學習是讓學生走出課堂,把親眼所看到的現象,從感性的認識提升到理性的認識.這樣可培養學生努力鉆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發酵技術后,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到啤酒廠參觀學習,觀看工廠的設備、生產流程,和工人師傅交談等;講生物多樣性后,組織學生到林場參觀學習,觀看植物各類群的分布情況以及主要特征,教師邊講解邊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疑問.這樣,學生可以在外面看到和學到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就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當然培養興趣的關鍵在于教師的不斷學習、解放思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