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華
寓德育教育于科學教學之中,是初中科學教師的職責.在科學教育過程中,應重視科學課程本身所蘊含的德育要素,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與其他課程及各教育環節一起,共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奠定基礎.只有充分利用教材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展.
一、努力創設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
愛國主義教育的例子在初中科學教材中很多,教師要善于挖掘,創造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情感和氛圍.例如,講小孔成像時,可向學生講述:戰國時代的墨翟和他的學生做成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第一次能科學解釋光的直線傳播.在講慣性時,可介紹漢代張衡正是利用慣性設計和制造了地動儀,用來測定地震震源的方向.在講磁場時向學生講述“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以及我國沈括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地球磁偏角的人.在講能量轉化時,講我國燧人氏鉆木取火.這些成就對科學的發展與進步起推動作用,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從而增強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如“擁有與比爾·蓋茨同樣資產的人”一袁隆平,他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有人甚至將他的雜交水稻方面的貢獻譽為繼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之后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它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可以和比爾·蓋茨媲美;鐘南山在我國醫學領域,特別是傳染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上海的磁懸浮列車;京藏鐵路成功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神舟系列”航天火箭的成功發射,特別是“嫦娥一號”奔月成功.讓學生通過學習,看到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輝煌成就,懂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樹立為祖國富強、為科技進步而刻苦學習的信心.
二、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
1.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樹立和培育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初中科學教材中的許多知識內容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運動和靜止、正負電荷、力的排斥和吸引,揭示物體間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滲透著對立統一規律.生物學中形態、結構、功能相適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滲透著否定之否定規律.做晶體熔化實驗時,晶體熱升溫是量變的過程,后來晶體熔化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滲透著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物理學中光、聲、熱、磁、電等現象,滲透著世界的物質性.人體的八大系統在神經和體液的作用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共同完成人體各項功能,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們總是先認識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特殊性質,而后才認識一般的事物或事物的一般性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人的成長也是一個運動過程.青少年在求知求學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人的思想在激烈的競爭條件下也會發生轉化,發生質變.我們應引導學生防微杜漸,積極進取,從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科學的人生觀.
2.以危為鑒,引導學生樹立“憂患意識”.強調有愛國之情,必有憂國之心,有遠大理想和信念必須腳踏實地,艱苦拼搏.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尷尬,我國許多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炸藥之父”諾貝爾設立了世界科技第一大獎——諾貝爾獎.一個國家獲得該獎人數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領域世界排名的依據,到目前為止,新中國沒有一個人獲此殊榮,這是中國科技的遺憾和不足.正確看待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間的差距,并用優秀科學家的榜樣力量影響學生,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3.樹立環保意識.教學中講到環境保護、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內容時,多收集一些數據、畫面,并向學生展示觸目驚心的例子.如黃土高原以前是茂密的森林,現在成為不毛之地.1998年長江、嫩江流域大面積洪水泛濫: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財產和生命損失,原因是上游森林的大面積砍伐,水土流失嚴重,河床增高,蓄水能力降低.通過介紹一些驚人的數字和嚴峻的形勢讓學生認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的落后,增加“憂患”意識,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豐富的科學發展史教育學生樹立愛科學的理想
現在的學生有很強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很“笨”,不可能在科學上作出貢獻.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介紹科學家鍥而不舍敢于獻身的精神.如學習歐姆定律時,介紹歐姆由于幼年貧窮,中途輟學,自學完成學業,為了總結這條重要的電學規律花了10年的心血;只讀過小學的法拉第經過許多年的艱苦探索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有1300多個發明的愛迪生被老師說成是教不會的學生;化學家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研究炸藥.通過這些例子的介紹,使學生明白科學成就的取得來自勤奮,不完全在于先天因素.用歷史材料不斷激發學生尊重科學和熱愛科學的情感,使學生初步樹立起為科學的發展而發奮學習的獻身精神.
四、規范行為習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實驗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是一個很好的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實驗室規則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物品擺放整齊有序,使學生養成愛整潔的習慣.做實驗必須按操作程序科學規范地操作,并且要注意安全.嚴格的規范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教育學生愛護公物,節約水電,節約藥品,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通過小制作,課外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做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認真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處理好實驗室的“三廢”,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讓學生從“做中學”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
總之,德育是學校教學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科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推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是教書育人的必有之路.在備課過程中,積極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同時收集有關最新資料.在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從學科內容出發,寓德育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切忌簡單的說教,也不能喧賓奪主.最后愿每一位教師都能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