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常

新聞鏈接:
《大學學費是如何計算出來的》(2007年9月6日《中國青年報》)
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認為,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目前還是一個大難題。對教育成本通行的計算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實付制,即當年投資項目所花的錢都要算在教育培養成本里面;還有一種叫權責制,即把所有用于支持高校發展、所有與學校有關的費用統統計算在里面。
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復雜。譬如,建教學樓、科研樓或學生宿舍,是要長期使用的,這個成本當然不能集中在新入學的這一兩屆學生身上,由他們來全部承擔,但具體如何來分攤,按多少年折舊比較合理,還沒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統一標準。另外,校園征地的費用、水電網的鋪設、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投入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應該算誰的?
張保慶介紹,對學費有兩種核收方法:一種是按實際成本,一種是按日常的運行成本。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成本計算的復雜性,我們選取了后一種辦法。我們對高校生平均年日常的運行經費進行過充分調研,高的超過1.4萬元,低的在1萬元左右,綜合一下,按25%提取,每個學生每學年的學費定在3 500元,現行的學費標準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有人說人分男女,但在我國性別似乎不是那么重要,經過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宣傳,重男輕女的思想只在個別古董的腦子里有那么一點位置。在國人的思想里,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已不是性別而是貧富貴賤。
幾千年來“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無論貧富,無論高低貴賤,讀書成了眾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選擇。當然,丁俊暉除外,他有個軍事專家般的父親曉得釜底抽薪,迂回進攻,避實就虛,在取得另一種成功后等著卑賤的教育者把文憑送到他手里去。
有名有利后拿文憑比靠純粹的努力學習拿文憑要簡單輕松容易上幾百倍,君不見明星臉蛋一晃就將高校的名頭貼臉上,還美其名曰:虛心充電!
其實是充數罷了。
富人名人充數,窮人家的孩子也充數。教育部部長周濟曾經撰文指出,現在一些學校在本科生收費被控制以后,把變相擴大研究生收費作為新的財源,擴招中大幅增加了自費生的比例,研究生的擴招早成了高校斂財的工具。日漸下滑的教育質量和以小時見漲的教育收費豈是窮人家孩子承受得起的,從父親撿垃圾供兒子讀書到母親吃咸菜給子女節約學費,一個個窮光蛋踹著父母趕老牛拉大奔,讀不起你折騰什么?折騰自己無所謂,怎可以連父母都折騰!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不能考研,確切地說,不要單一地在學校直接考研,不甘心的話完全可以參加工作后再去報考,更何況,在早已取消了分配制度的今天,研究生工作比本科生的工作要難找許多,本科生是個人才,研究生只算塊好料,當一個研究生連重點科室都不能直接進入的時候,這好料也只是擺設而已。
窮人的孩子不能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談戀愛,別看了幾本愛情小說就迷迷糊糊地想買個冰淇淋蛋卷帶著小學妹逛街,現在談戀愛的開支比你的生活費高出N倍,別想著躲在沒人的地方親個嘴兒就是一種幸福,現在都是在人多的地方親嘴兒了,想親熱去賓館,開不起房間去租個小屋也成,女孩子不計較吃穿,但蹲在道沿上,坐在花壇邊的事兒歷史書上都找不到了。
窮人家的孩子也不能拿父母的血汗錢在學校給自己養個女人,談戀愛還是免了吧,偶爾暗戀一下,不讓愛心干枯就OK。
窮娃子不能談戀愛,窮人家的女娃子也不能談戀愛,找個富公子愛情沒保障,除非你天生賤命想被別人玩弄。找個窮孩子還不如單身自己過,捉襟見肘,四眼相瞪,想吃點水果都沒有的時候,要多難受有多難受,那感覺比餓的時候從垃圾箱里撿個爛蘋果啃還不爽。
窮就窮,窮了還考研談戀愛,充什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