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嚴峻的經濟形式下,企業的增長點到哪里去尋找?全球化與行業整合是企業面對增長乏力時做出的兩種選擇。
全球企業都在關注業績增長問題,尤其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油價攀升,而糧食也日益成為一大問題。由于這些基礎性問題引發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經濟衰退都成為企業增長的不利因素。企業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里,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獲得?
尋找市場機會
企業目前對于增長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根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調查,在全球1000強的企業中,90%以上的CEO都認為企業的關鍵問題是增長,而60%以上認為未來的增長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來自于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擔憂,也來自于對企業自身戰略、營銷、運營和組織等方面的審視。
Google作為搜索領域的巨頭,一度發展飛速,凈利潤高達10億美元,幾乎威脅到微軟。不過隨著規模的擴大,Google也在面臨增長速度減緩的挑戰。由于人才流失,資深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紛紛出走自立門戶,Google陷于人才困境,不得不開拓新的市場。據悉,Google最近以31億美元收購顯示廣告服務商Double Click。顯示廣告和我們在電視或雜志上看到的差不多,它們注重圖像和信息,而不注重交易,交易是文本鏈接廣告的誘惑所在。在線顯示廣告同搜索廣告相比,增長速度要慢得多,卻是一片廣袤而有待開墾的土地。這可以說是Google的一大賭注。
面臨增長乏力的挑戰,如何去發掘市場機會,如何調整戰略方向,成為企業關心的問題。而企業在增長上面的關注,也催生了咨詢服務需求。在這種背景下,Frost & Sullivan 公司推出的GPS(Growth Partnership Services)業務,即企業增長咨詢服務,正是順應這種需求。通過收集市場情報,從市場、經濟、人口統計以及技術這幾個緯度來分析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機會,幫助企業判斷業務增長機會,制定增長戰略,從而達成業務增長的目標,Frost& Sullivan 全球總裁Aroop這樣解釋GPS服務。Frost & Sullivan中國區副總裁王昕談到增長咨詢時說,目前的客戶關系經過從customer-client到partner的轉變,正在形成新的伙伴關系。一方面,咨詢服務公司會一直伴隨企業的成長的各個階段,根據市場環境提供實時的建議;另一方面,通過提供這種穩定的、價格相對低廉的服務,咨詢服務公司能夠形成穩定的業務來源和現金流。
立足本地,放眼全球
2006年,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迅速暢銷全球,商界人士人手一本,關注這樣一個越來越平的世界。這本書展示的正是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可以稱為全球化3.0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政治、經濟、文化理念等都能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資本市場的全球化首當其沖,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了全球經濟,而美國道瓊斯指數的波動,也很快就能在A股市場上反應出來;文化領域的鴻溝越來越小,中國的文化加速向外傳播,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在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
全球化3.0時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在向外尋找機會,進入通過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業務增長的新階段。聯想通過收購IBM的PC業務,成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目前聯想整合IBM PC業務已經初獲成效,并且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營銷網絡,并且把品牌戰略也放在一個全球化的背景下來做,這些舉動越來越顯示聯想成為跨國企業的決心。中興、華為也早已經在進軍海外市場的路上了,作為中國通信巨頭,以亞非拉國家為切入點,目前已經在歐美成熟市場打拼出了一片天空。
全球化的過程是困難重重的,聯想、華為在這個過程中都遇到過很多阻力。對于企業本身來說,是否已經準備好這種全球化的能力,是否具有全球化發展的戰略眼光以及團隊管理能力,成為關鍵。
Aroop認為,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可以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企業應該順應這種潮流,將企業的發展思考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下。Frost & Sullivan有個原則,叫做“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動”,Aroop堅信此原則。當然,每個國家、每個城市的市場又有其特殊性,比如印度、中國的市場和歐美成熟市場相比,都是非常獨特的。在實踐企業戰略時,還得根據本地化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去執行,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都在思考本地化的原因。
王昕給了這個原則一個形象的解釋,這就好比望遠鏡和放大鏡。全球化思考就是望遠鏡,通過它能夠更加宏觀和做方向性的判斷,而對于細節,就需要放大鏡來看了。這種對于細節的關注,是本地化行動的一個注解。
順應行業整合大勢
除了全球化和對于業務增長的關注外,信息化發展的日新月異也對企業的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語音、視頻和文本的融合,使得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便捷。同時,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進一步結合,手機終端上可以實現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包括收看視頻、收發郵件、網絡購物、導航等。
而中國電信業的重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Aroop認為電信重組是大勢所趨,不僅僅是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過這種電信業整合的經歷。印度曾經有10-12家運營商,整合之后只變成6家。通過整合,電信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能夠提升服務水平和降低服務價格。
一方面,產業格局趨于平和,競爭加劇。從重組后的企業實力變化情況看,最顯著的是原來綜合實力較強的中國電信。作為老牌運營商,中國電信在寬帶市場和小靈通市場已經取得不小的成功,近年也為3G市場運營準備做了充分鋪墊;獲得覆蓋完善的C網后,形成了強勁的全業務運營局面,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展開運營,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而原中國聯通和原中國網通雖然綜合實力較差,不能在短期內迅速改變人員與機構復雜的局面,但新中國聯通在割離C網后,避免了長久以來兩個移動網絡相互競爭的尷尬問題,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采取更簡約的運營策略,也不容小視。另一方面,整合后的三家運營商都進入全業務運營階段,各種綜合運營手段會對電信資費產生顯著影響。
在這種信息融合的大勢下,不僅僅電信業在進行重組,很多行業的整合并購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整合優質資源,拋棄發展緩慢的部分,實現業務結構化的合理配置,從而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行業整合的大勢。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提出的“新洋務戰略”正是這樣一種思想:在全球視野下尋找增長的機會,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并創造性地尋找本土企業撬動世界主流市場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