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懌人
由于自身的“復雜”特性,復雜制造業的“痛”,還真是說來話長……

通常對制造業的分類有這么幾種方式:按照行業即產品的歸類區分,大致有機械、電子、汽車、食品、醫藥等;按生產驅動方式區分,大致有MTS(Make to Stock,面向庫存生產)、MTO(Make to Order,面向定單生產)、ATO(Assemble to Order,面向定單裝配)、ETO(Engineering to Order,根據定單設計)等;如果按照生產批量來區分,有單品小批量生產、大量重復生產等;還有按照生產形態來區分,有離散型生產、連續型生產等。至于連續型生產,流水線是一種形態,管道式生產也是一種形態。除了這些常見的制造業分類方式之外,還有一種分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制造企業的復雜度,其中包括復雜制造業(Complex Manufacturing)。
怎么評判一個企業是屬于復雜制造業?我們基于以往的經驗,概括出以下幾個特征:①產品組合復雜度、②銷售報價復雜度、③計劃編排復雜度、④供應管理復雜度、⑤生產協調復雜度、⑥工裝設備復雜度、⑦銷售發貨復雜度、⑧售后服務復雜度、⑨成本控制復雜度、⑩知識規范復雜度。這些特征是從不同方面去衡量一個制造企業夠不夠復雜的標準。一般來說,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例如,如果產品組合復雜度高,通常也會使銷售報價的復雜度高。但是,這些特征也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報價復雜度高的企業,其供應管理的復雜度不一定也很高。從上述這些方面去衡量一個制造企業,如果發現其大部分特征的復雜度是比較高的,那么,這個制造企業應該可以被認作復雜制造企業。
對于復雜制造業來說,由于其具有很多“復雜”的特征,因此,在企業管理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痛也不是一般企業能比擬的,有很多地方痛,有些地方甚至很痛。
基礎信息增長迅猛,要實現完全的管理難度很大
這是復雜制造企業的一個明顯癥狀。以一個電梯制造企業為例,普通電梯的部件清單大約有幾萬行,也就是有幾萬個機械加工件、零部件和電器元件構成一臺電梯。而這幾萬個部件中,有一部分是每一臺電梯都會用到的,這些也可以稱為通用件,另外很大一部分物品是只有少數電梯才用到的,常被稱為專用件、定制件、特征件等。所以,幾年下來,這個電梯制造企業的物品記錄就有幾十萬行甚至上百萬行。不但物品記錄快速增長,BOM記錄、供應商清單、采購單、銷售單、庫存收發記錄、ECO工程更改單、客戶售后維修記錄等信息全部是在快速增長的。
在以上這些信息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要實現完全的和完整的記錄,其難度是很大的。我們所說“完全的和完整的記錄”,不是指各種信息留存在圖紙上、紙面單據上、或者分散的個人電腦中,這些分散的或以紙為介質的信息記錄是無法實現快速查詢、統計和共享的。
俗話說先打好基礎再蓋高樓,這些基礎信息就象是蓋高樓的地基。而基礎信息快速增長,對這些基礎信息進行規范化建檔的速度跟不上其信息量增長的速度,造成基礎不好、管理不順、流程不規范,這就是一些復雜制造企業的痛。
爭取銷售定單很不容易
產品復雜、可配置程度高、銷售報價時的變化因素多、項目型銷售和關系型銷售、招投標等,都會造成爭取銷售定單的困難。
撘患疑產大型電氣控制柜的企業,當獲悉一個正在建設中的電廠需要控制柜,那么首先要去介紹企業和介紹產品,然后經過電廠初步考察之后入選可以投標的范圍。在投標前,根據電廠的技術要求和預算情況進行產品的配置設計,根據設計初步核算成本價格和確定銷售價格,然后制作投標文件去投標。這些企業在爭取銷售定單時常常遇到的問題是?* 反應不夠快速:做配置設計要參考以前的歷史信息,平衡所選擇的可選件和采購成本及加工成本,而想做好這些工作又覺得資料不全、時間不夠;
*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客戶壓價也越來越厲害,所謂基于成本的報價報出去后心里也沒底,盈虧不可預知,因為成本是基于經驗及感覺來估算的,并沒有精確的計算,一旦贏下合同,最終會是盈還是虧不清楚;
* 投標文件出去之后,能否真正按時完成不敢肯定:因為客戶有些要求是新的,以前沒做過,甚至也有些特殊的要求還不清楚設計是否可行?車間是否有加工能力?所需專用材料是否采購得到?這些都是不敢肯定的。
所以,復雜制造企業在爭取定單時,想壓低價格怕虧,想承諾更短時間交付怕做不到,客戶有特殊需求時想承攬下來怕最終做不了,這樣就使得每爭取到一個定單都是相當的困難。
爭取到之后要完成定單更不易
在復雜制造業中常常會出現“項目”這個詞,其實就是一組任務,有明確的時間、要求、資源、衡量指標等。一個項目合同中,有些是要交付一個大型的產品,這個產品要分期制造分批運輸提交,提交之后還要組裝、調試,最后才算完成交付。一個項目合同中,也可能是要交付一批產品,這些產品不但有明確的交付時間、交付方式、交付后驗收的約定,更要求在采購物料和生產計劃編排時就有很明確內部約束管理。
有一個重型自卸卡車的生產企業,因為駕駛室總成是可改變的,發動機是可選擇品牌及功率的,標配的輪胎是可調換的,車廂上的附屬設施是可以選配的,基本上除了車架是標準的之外其他很多是要ATO(Assemble to Order,面向定單裝配)、MTO(Make to Order,面向定單生產)或者ETO(Engineeringto Order,面向定單設計)的。這個企業的計劃及生產部門的困難在于:
* 在沒有得到確切的銷售合同之前不能開工生產。有一段時間里裝配車間空蕩蕩的沒幾個定單在加工,而一旦幾個銷售合同同時確定,車間里一片忙碌還是趕不上要求交付的進度;
* 有時候,看上去銷售合同確定了,但在最終交付之前客戶還是會提出一些更改的要求,如果更改要求所涉及到的部件或總成已經完工,那么就要重新拆卸后返工,甚至要重新加工生產。本來幾個定單的加工工期是排好順序的,只要其中一個定單產生了這類變更,那么其他定單全會受到影響,造成的問題可能會很嚴重;
* 在銷售合同確定之后,進入實際生產過程時,會發覺設計上存在錯誤,如果按照原來設計無法完成加工生產,而要更改設計,就需要先解決一大堆問題:時間問題、成本問題、客戶認可問題等。
因此,復雜制造企業要爭取到銷售定單不容易,而爭取到定單之后要按預定目標完成也是很不容易的,這是其另一個痛。
成本高,庫存大,供應商難控制
制造成本中很大的一塊來自于材料費用和加工費用,只有利用最合適的設備以最合理的工藝去加工,使用最合適的材料,并確保損耗率和報廢率處于合理的水平,才能使制造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在復雜制造業,做到這些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
* 部分物品是通用件或通用材料,可以很好地控制庫存,即使買多了也不至于浪費掉。但有很多專用件、定制件、專門材料,這些東西如果定的量少了,一旦損耗超出預期將會因缺料而延誤后續的生產進度,而一旦定的量多了,那么很容易就變成呆滯庫存,并最終成為報廢的物品;
* 大量的基礎信息要嚴格管理難度不小,有些物品原來已有記錄,但因為疏忽而給予新的編號,繼續去采購,這種情況也常見;
* 工程更改常常發生,有些只是加工工藝的改進,有些是選用的部件要切換,按照新工藝或用新部件加工出來的新版本物品將取代原來版本的物品,這被稱為“斷點控制”,何時該取代?是原有物品用完后用新物品去取代還是從某一時間點起就取代?斷點控制不好將使大量被取代下來的物品先進入庫存,再變成呆滯,最后變成報廢;
* 新物品越來越多,供應商也越來越多,有些物品的需要數量很少、很長時間才需要采購一次,因此供應商對企業不是很重視,不但價格高,而且交貨周期也沒有保證。
對于復雜制造企業來說,能接到定單、也能按照定單要求及時完成交付,并不代表企業的運行就很正常。有些企業的痛處恰恰在于:不做少虧,多做多虧。或者很多產品的生產銷售是贏利的,就是某幾個產品,銷售得越多反而把利潤消化掉很多。
信息孤島、信息不透明現象嚴重
銷售部門用的EXCEL表格來跟蹤銷售,設計部門用CAD軟件來進行設計,倉儲部門用收發存軟件管理庫存,財務部門用財務軟件來記帳,各個部門的信息是局部的、孤立的。沒有形成閉環、沒有形成整體、無法實現信息共享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信息是孤立的,所以,相互之間少了約束,如物品編號是用設計部門的圖號來表示還是用一個標準的編碼來表示?原材料沒有圖號,那么就以倉庫部門自行給予的編號來表示?當一個部件的設計圖號做了更新,但作用、功能、屬性、成本、所包含的子件完全沒有任何改變,是當做一個新物品還是當做和原來一樣的物品?這些管理方面如果不成規矩,就帶不來后續作業的規范運行,大量重復勞動不可避免,信息互通性差、可參照性弱的問題就顯現無疑。
我們說,復雜制造業本身也是制造業,一般制造業所具有的特征、問題應該都有,但是,在復雜制造業中,上述幾個方面的疼痛點應該是更常見、表現更加明顯也更加強烈。我們期望能夠通過分析各個企業的痛,借鑒好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消除企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