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
北京城的空氣里充滿了奧運的味道。出租車頂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馬路兩邊漂亮的景觀花壇,地鐵站里總是帶著友善微笑的奧運志愿者……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中國人期盼已久的奧運會已是近在眼前。
明天(指8月6日),我將作為奧運的火炬手,親身參與圣火的傳遞。
我還記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王軍霞身披五星紅旗環繞賽場奔跑的情景——那時我還在位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工作。看著電視里舞動的紅旗、雀躍的觀眾,我一時百感交集。這是中國運動員首次在奧運會上獲得長跑金牌。王軍霞身上展現出新時代的中國人身上那些最優秀的特質,自信、勇氣、堅忍、不屈不撓……

時光流駛至2001年——這一年的7月13日無疑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至今我仍清晰記得當天的情景——在北京燕莎(商場)的普拉納酒吧,我和朋友們一起等待著最后結果的揭曉。晚上十點多,當電視里薩馬蘭奇宣布北京贏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時,整個酒吧沸騰了。中國人、外國人,相識的人、不相識的人,都起立歡呼、相互擁抱,我身邊是澳大利亞使館的工作人員,他們也十分激動地向周圍的中國人表示祝賀。
在那個時刻,小小的酒吧好像已難以容納人們四溢的歡樂,大家都沖到街上,和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流匯聚在一起,涌向長安街,涌向天安門——原本疏闊空曠的天安門廣場則早已被密集的人潮填滿。夜空里煙花怒放,到處都是燈影和掌聲……直到凌晨3點,我才回到家,卻因難以遏制的激動而輾轉無眠。我索性坐在電腦旁,給史蒂夫·鮑爾默(微軟公司CEO)寫了封郵件,談到我在這個沸騰的夜晚所體驗到的強烈且美妙的情緒,談到奧運會及其背后深層次的國際化因素可能會給北京乃至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帶來怎樣的改變。
鮑爾默立刻回了一封充滿激情的郵件。他說,得知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他和我,和數以千計的微軟中國員工,和近13億中國人一樣,感到“無比的激動”。“事實證明了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他說:“我很高興奧運會能在中國舉辦。我還想指出,奧運精神其實和微軟公司的價值觀一脈相承——我們都鼓勵個人放手追求極致成就,但同時我們也高度看重團隊的力量,相信價值會因有效的合作而倍增。我們都追求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探索未知。我相信北京奧運會一定能取得成功!”
而今,我榮幸地加入了奧運火炬手的行列。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也有著自己的“奧運目標”和“中國夢想”。
奧運精神不只存在于體育界。正如史蒂夫·鮑爾默所說,半個多世紀以來IT產業的飛速發展正是基于無數先行者對于“卓越”和“再超越”的不懈追求——矢志創新,持續向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發起挑戰,這是包括微軟在內的IT產業參與者,之所以能用短短的數十年改變全球億萬用戶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關鍵所在。
中國所要面對的,也不僅僅是體育競技的奧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制造大國,今天的中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并努力向“‘智造強國”轉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我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的時候,中國的大門已經向世界打開,莘莘學子們走出國門,去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期望著有一天能學以致用,幫助自己的國家走向振興。2003年,當我有機會在北京向基辛格博士介紹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發團隊時,他驚奇地發現每個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在中國大陸成長;在中國大學里獲得學位,然后赴海外深造,最后回到中國工作。當時基辛格自豪地表示:“這也有我的一份功勞,中美建交是中國對世界敞開大門的起點。”他認為,微軟在中國設立研究機構,為中美間的科技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我的一個夢想是,中國也能成為全球科技奧運的冠軍和領袖之一。帶著這個夢想,我將把手中的火炬傳承下去。
博主簡介: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