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健
還沉浸在奧運喜悅中的中國人,今天也許很難想象,在1980年以前,奧運會絕不是像今天這樣,成為世界各國爭辦的香餑餑,而是需要國際奧委會的官員,到世界各地上門去推銷。受到冷臉不說,有時甚至吃閉門羹,很多國家會找出各種理由推脫,如:本國的經濟承擔不起,政局不穩定,等等。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薩馬蘭奇上任后,這一局面才逐漸得到改變。

出生于西班牙的薩馬蘭奇,大學畢業后,做過家族生意,當過外交官,也擔任過西班牙奧委會主席。他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后,開始全新演繹奧運精神。他用政治家的膽識,頻繁穿梭于各國首腦之間,不斷溝通彼此的見解,讓更多國家元首理解、關注和熱愛奧林匹克;他用商人的眼光,果斷把電視轉播權通過競標,分別賣給各個國家的電視臺,讓一窮二白的奧委會一夜暴富,每屆都有幾十億美元進賬(今天的人們也許很難想象,薩馬蘭奇接手的時候,國際奧委會的賬面上只有20萬美元);他用友好的心態,善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贊助商,時刻關注對方付出和回報的比例。
他深刻認識到,只有合作伙伴成功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才可能成功。為了讓電視機構多一個周末直播,多一些廣告收入,他毅然決定把比賽時間從14天延長到16 天。
薩馬蘭奇思路清晰,膽大心細,敢用一流的營銷人才和一流的國際機構來為自己服務。在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下,他頂住壓力,讓奧林匹克精神和商業利潤實現了完美結合。
在為薩馬蘭奇創新意識和堅韌精神而贊嘆的時候,我與大連中國國際軟件交易會宣傳策劃部部長張曉琳女士有了一次深談。這是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女性。我和她認識好幾年了,她性格直率,思維活躍。一見面,她就對我說,大連中國國際軟件交易會已經辦了六年,我們還需要上一個新的臺階,現在有很多的資源沒有用起來,比如,每屆交易會上,我們都要接待很多世界500強的總裁,很多的省長、市長也興致勃勃地來出席軟件交易會,核心企業領袖就更多了……
我對她的創新精神感到高興和欽佩!在我看來,大連市政府不斷創新,把軟交會一口氣辦了六屆已屬不易,更何況一年比一年強,上對中央下對百姓應該都可以欣慰了。沒想到他們并不滿足,看來張曉琳以及她的領導胃口越來越大。
張用堅定的口氣對我說,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把大連軟交會的論壇辦成像歐洲達沃斯論壇那樣有影響力呢?人家能在歐洲的一個小鎮辦出一個全球聞名的論壇,我們大連市要比它大多了。
聽完她的話,我向她推薦了由北京華旗資訊公司推出的一套叢書《奧運大逆轉》,我相信,其中有關奧運會的曲折故事,一定會對大連有所啟發,因為奇跡往往就在對夢想的堅持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