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笑妍
自從北京網店新規霸王硬上弓起始,網商為了規避各顯神通,社會各界亦反響不一。如今,網商已經從小打小鬧升級至尋求政府的法律保護
一則“拋磚引玉”的地方部門規章引起了巨大的波瀾,關注和反彈的程度令決策者始料未及。
《IT時代周刊》在9月5日凌晨獲悉,“網商六君子”之一的“都市醉俠”表示,正積極為起訴北京工商局做準備,9月中旬有望完成取證工作,并最終敲定代理律師人選。此前,“網商六君子”——來自淘寶、易趣、拍拍網絡零售平臺的六位網商代表曾三次“上書”相關部門。

前兩次,他們分別遭到了北京市工商局呼家樓工商所和北京市朝陽區工商分局的拒絕。北京市朝陽區工商分局將《關于貫徹落實(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加強電子商務監督管理的意見》不合理的根源歸結于北京市人大的立法工作上,接待人員稱,“工商局作為執法機構,既無權力也無義務接受或轉交這份《聽證申請書》。”并要求六位網商代表去北京市人大提交申請。
在向北京市人大法制辦遞交的第3次投書后,對方建議六位網商代表去行政管理機構——北京市政府遞交聽證申請。
隨即,六位網商代表來到北京市政府,他們又被北京市政府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告知,“工商系統是獨立的編制,北京市政府也缺乏對他們的約束能力。”根據信訪辦人員的建議,要解決問題,最合理的辦法是到法院提交行政訴訟。
“都市醉俠”在9月4日曾對媒體表示:“有多名律師表示愿意義務代理‘網商維權的訴訟,同時還有一些律師事務所主動聯系他們了解情況,并表示要發起針對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名索網(被指趁‘網店新規之際高額收取工商企業網絡注冊、認證費用)的公益訴訟。至于在哪個法院上訴,以及何時上訴,將參考律師意見?!?/p>
難上難
7月2日,北京市工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項《關于貫徹落實〈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加強電子商務監督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網店新規”)的地方性規定,明確要求“利用互聯網從事電子商務經營活動的主體,均應依法登記注冊,在領取營業執照后才能開展經營”,并于8月1日實施。
制訂《北京信息化促進條例》的相關負責人曾對條例作了說明:由于缺乏對個人電子商務網站的監管,不少無良商家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消費者上當舉報后管理部門只能查封網站,卻無法為消費者維權或追回損失。該條例主要針對個人開設電子商務網站的行為,不包括那些有嚴格準入門檻、保障系統和監管體系較完善的大平臺。另外,由于受屬地管轄權力的限制,北京市工商局只能監管在北京登記注冊的網店。
按此說明,淘寶、易趣、拍拍等,之前各方均作出了“不受此規則約束”的判斷。然而,在“網店新規”出臺后,北京市工商局特殊交易監督管理處處長王靖強調,“無論依托于哪個電子交易平臺,只要是經營處所在北京的網店,就必須服從這一新規定。”
“走投無路了,我們只有起訴北京市工商局。”北京網店店主“窗花”(“網商六君子”之一)接受采訪時說,“‘網店新規執行一個多月后,亦步亦趨地按照工商局的規定‘辦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p>
“窗花”在辦照過程中已經嘗到了“流程繁瑣、辦事困難”的苦處。在北京市工商局呼家樓工商所辦照時,她得到的答復是:先領一份《名稱(變更)預先核準申請書》,一周后,如果店名通過審核,會進入下一流程。但工商所此時還提出需要附加兩個材料,房產證和居委會或業主委員會出具的同意將住房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證明文件。
僅房產證一項要求,便將那些勤工儉學“只為賺些脂粉錢”的高校學生和無力購房而租房經營的網店店主直接“踢”出局。
“窗花”雖有房產證,但程序走下來仍不輕松。比如,僅在將住房轉變為“經營性用房”一個環節上,她若想得到居委會的同意,首先要征求整棟樓總計100多戶業主的同意和簽字。并且,她在咨詢物業管理處時還得知,拿到營業執照,住宅變更為“經營性用房”后,該房的水費將由原來的居民用每噸0.6元上升到商用的每噸2元,電費從原來的每度0.48元漲到0.88元。粗略計算,一個月下來水電費要比原來多支出一倍以上,這對于每月1000多元的利潤的小店來說入不敷出。
面對這個龐大的任務,和“窗花”一樣吃了苦頭的大部分網店店主無奈選擇了放棄。
截至記者發稿前,新浪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85.23%的人不贊同“網店新規”,且有82.32%的人認為其會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眾矢之的
事實上,北京市“網店新規“的出臺并非獨樹一幟,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醞釀已久:從2003年首部立法《廣東省電子交易條例》在廣州實施,到2004年湖南的《湖南省信息化條例》以及今年初上海市地方性的電子商務法規的推出。今年4月份,商務部也公布了《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和《網絡購物服務規范》兩份文件。
然而,北京“網店新規”于7月初推出伊始,就陷入了網民、專家、媒體的口水之中。根據“網店新規”,網商“辦照”非常困難,嚴重損害其利益,成千上萬的網商將因此告別電子商務,最終或將妨礙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并且還會增加新的社會問題。
“網商六君子”代表指出,一位律師在郵件中表示:北京市工商局勾結名索網推出工商電子牌照認證一事,與剛剛被黨中央嚴格懲治的“電子標簽2000億”一案異曲同工,都屬于權力部門利用“立法、執法、商業服務三個環節中銜接不緊密”的漏洞,謀求私利的腐敗行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告訴媒體,他是《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的立法小組成員之一,據他了解,“北京市工商局趕在國務院廢除‘兩費前,甚至不顧奧運會期間的大環境,故意曲解《北京市信息化促進條例》,強推收費行政措施?!?/p>
因此,至今為止,沒有人看到任何關于網商辦理營業執照的具體細則。沒有細則,申辦網店牌照自然很困難。
并且,淘寶網上營業額較大的店鋪大多是有實體店的賣家,他們已具備營業執照,“辦照”真正困擾的是一些“小賣家”。這些賣家中有不少人正是因為資金匱乏,無力承擔傳統店鋪費,才選擇了網上創業。若“網店新規”發展下去,必定會讓不少人又將重新失去工作。初試創業的高校學生也將少了一條社會實踐和勤工儉學的途徑。
有知情人士稱,盡管工商局希望通過對網商頒發營業執照來核準其真實身份,防范網絡欺詐,但實際效果可能并不如淘寶、拍拍等網絡交易平臺運行多年的、相對健全的信用評價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障計劃。他指出,賣家對于目前電子商務發展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深有體會:存在少數不良賣家,但也僅僅是少數,整個社會網購消費者的滿意度依然很高。這體現在網絡零售市場每年有超過100%的增長率。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核實了網商的身份資料,卻沒有提供幫助消費者維權的救濟辦法,碰到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唯恐愛莫能助。
中國式管理
北京大學專家郭瑜表示,從世界各國的實踐可以看出,政府管理對電子商務發展必不可少。不論從促進網絡的發展,還是從制約網上的不法行為出發,政府都應當積極介入電子商務的管理。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美國政府采行的“美國模式”和新加坡政府采行的“新加坡模式”。
然而,從電子商務基礎看,我國正處于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企業信息化意識淡薄,缺乏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從政府管理水平看,我國人員素質和管理經驗等方面與新加坡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國政府在管理方面,不宜照搬國外任何一種模式,而應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研究部副部長盧奇駿表示,政府的管理方法應該是事后管理,不應該事前介入,應該是備案制、免費的,而不是收費的許可制。事前做資格認證,根本無法確定進入市場的經營者是不是合格的經營者。最好的辦法就是誰出現問題制裁誰,對經營者進行嚴格的懲治,這能起到很強的市場懲戒作用,會反過來促進行業發展?;ヂ摼W專家呂伯望的觀點和盧奇駿相近,他也認為,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對我們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新事物,政府應當首先承擔起教育和引導消費者的責任?!?/p>
對于業界有人主張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從政府間電子商務到政府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再發展到企業與企業間和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電子商務,郭瑜認為這種說法不僅不現實而且有害。他指出,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交易模式,只能是企業作為基本主體,政府可以參與但不可能充當主力。如果政府在電子商務的大潮中將主要精力用于代替企業行事,又是建平臺,又是建認證中心,凡事親力親為,實際上不僅將阻礙企業的自由發展,而且不能發揮作為電子商務的管理者所應起的作用。“為達到積極引導的目的,政府可以采取強制使用或示范指導等手段來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惫ふf。
以指導激勵為主,政府宏觀規劃,企業積極配合也許可以引導我國電子商務邁向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