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風
既然合作伙伴無力撼動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的霸主地位,且這種情況對自己日益構成威脅,谷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親自出馬直面競爭。所以,蟄伏兩年后,忍無可忍的谷歌終于向微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Google Chrome
2008年注定是微軟難稱心如意的一年。在年初并購雅虎一案中間接輸給谷歌后,它現在不得不在瀏覽器市場再度與這個冤家站在對立面。
2008年9月3日,谷歌宣布向全球100多個國家推出“Google Chrome”瀏覽器(測試版)。據悉,該瀏覽器可支持43種語言,側重于操作的便捷性,并在功能上實現多種突破。尤其重要的是,它相比包括IE在內的其他同類產品,其反應速度更為出色。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剛剛在8月30日推出了全新的IE8瀏覽器。據稱,微軟新產品能極大削弱谷歌業已得到的互聯網廣告優勢。

在發布會當天,多位谷歌高層表示,自己的瀏覽器旨在應對人們對互聯網越來越高的體驗要求,它強大的搜索引擎技術甚至已經指向了下一代的網絡應用。他們強調,Google Chrome并不針對任何同類產品。作為一款開源軟件,它的研發架構基于其他開源項目基礎之上,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改進和發展,從而促進競爭與創新。
但不少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上述說法不過是谷歌的“外交辭令”。他們向《IT時代周刊》指出,谷歌一直希望在多個領域內最大限度地抑制微軟。為此,它曾從中作梗,成功阻撓對方446億美元并購雅虎的擴張計劃。然而,在微軟新瀏覽器IE8今年3月首次公布后,谷歌就開始指責微軟居心叵測,不但在該軟件上設置以自我為中心的搜索欄,還試圖阻止其收集廣告有效性等相關信息。他們認為,雖然谷歌與火狐等廠商也有長期的合作,但自己掌控命運明顯要比依賴他人擁有更多的自由與安全感。
厚積薄發的谷歌在瀏覽器市場的努力不可小視,在新產品發布的首日就讓業界深感其影響力。來自網絡流量統計機構StatCounter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微軟的IE瀏覽器把持著全球70%左右的瀏覽器市場,火狐則以22%的份額位列其后,但僅在發布首日,Google Chrome就已經搶下了1%份額,表現可謂相當驚人!
高度保密
谷歌的瀏覽器開發計劃其實可以前推至2001年。當時,公司創始人拉里·佩奇與塞吉·布林對當時剛加盟谷歌不久的CEO埃里克·施密特說,“我們要開發自己的瀏覽器。”他的這個觀點遭到了后者的反對。
施密特日前回憶,雖然他那時候也十分渴望打造自己的瀏覽器,但時機還未成熟。“谷歌應該專注于搜索,而不是挑起一場沒有把握的瀏覽器大戰。”施密特說。

2004年,施密特為此第一次公開否認《紐約時報》一篇透露谷歌開發瀏覽器的報道。但在2005年1月下旬,鑒于谷歌大批招募Mozilla基金會(Mozilla推出了開源瀏覽器Firefox)成員的事實,業界再次懷疑其有意進入瀏覽器市場。那一次,曾是Firefox首席程序員的Ben Goodger和負責后臺基礎構造服務的Darin Fisher皆被谷歌招攬過來。
施密特當時確實沒有拍板這項研究戰略,但他也不再像幾年前那樣旗幟鮮明地反對。“我們的主要業務依賴其他合作者的瀏覽器,獨立自主是遲早的事。”谷歌內部人士如此回憶當時的情形。這種情況最終催生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組建一個專門小組對Firefox進行擴展與改進,使之更符合谷歌業務的發展要求。負責此項任務的工程師萊納斯·厄普森認為,如果他們能“讓Firefox長出三頭六臂”,就一定可以打造一款全新的瀏覽器。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Firefox升級帶來的改進工作白費的尷尬局面。
2006年4月,谷歌在主頁放上了Firefox的宣傳鏈接,以表示對合作伙伴的支持。隨后,它向美國司法部投訴微軟利用IE瀏覽器加強對自家網站訪問的壟斷行為,但沒有獲得支持。同年6月,施密特語氣軟化,他指出谷歌暫時還沒有計劃開發自己的網絡瀏覽器,但“如果新的瀏覽器確實可以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好處,我們可能會做一些事情”。
今天看來,這可以說是谷歌瀏覽器命運的一個轉折點。參與該項目的工程師布雷特·威爾遜說,高層們在那年秋天放出話來,如果做自己的瀏覽器,就必須與IE、火狐區別開來。更為重要的是,新產品不僅要令人“眼前一亮”,而且還要具備開源特點。這沒有難住Ben Goodger和Darin Fisher,他們在2006年6月就選定一個倍速于Firefox的開源引擎——它能順暢地在視窗系統中運行,甚至在某一標簽頁崩潰后仍能保證瀏覽器繼續工作。
但這些工作一直在谷歌的保密當中,因此,直到2007年5月,業界依然沒人能夠肯定谷歌在研發自己的瀏覽器。而當其以6.25億美元現金收編軟件安全公司GreenBorder Technologies時,他們甚至又開始懷疑施密特可能會涉足反病毒領域。而事實上,這家企業的技術曾被Firefox和IE用于創建一個被稱為“沙盒”的封閉、安全的環境,以阻止惡意軟件對計算機的侵害。

2008年9月1日,即谷歌正式發布Google Chrome的前兩天,專門追蹤谷歌動向的科技博客Google Blogoscoped公開了一本描述谷歌新瀏覽器技術的漫畫。據稱,這是谷歌通過聯邦快遞主動寄過去的。
微妙處境
施密特稱,谷歌瀏覽器并不針對其他某一同類產品,但作為互聯網的必經之門,瀏覽器的意義非同一般。此前,谷歌曾在文字處理、表格以及電子郵件程序等辦公軟件領域,推出諸多低收費或免費的產品與微軟對抗。
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說谷歌瀏覽器意在微軟,不僅因為二者結怨頗深,還在于占用用戶絕大部分上網時間的瀏覽器主導著流量走向,他們也有必要作出嘗試。即使谷歌不能撼動對手對瀏覽器的壟斷地位,也要對其實施牽制。
事實上,當微軟推出IE8 Beta 2的時候,《福布斯》雜志網站就已經撰文指出,微軟新產品將遏制谷歌在互聯網搜索業務上的發展。文章說,今年5月后,微軟采用搜索返現金的方式推廣自己的搜索引擎。雖然返還比例很大(最高為用戶購買商品價值的一半),但互聯網調查機構尼爾森在線的最新數據卻顯示,微軟的份額不升反降,由原來的13.6%跌至12%;同期,谷歌的市場份額則增至60%。
《福布斯》還認為,微軟將利用IE8的特性“巧妙地幫助用戶繞開谷歌的搜索服務”,這些特性包括在瀏覽器上提供雅虎、MySpace和Facebook等網站的搜索圖標。用戶也可以選擇頁面中一個街道地址,避開谷歌地圖直接打開默認的Live Maps。有觀點認為,微軟以上策略將一定程度上削弱用戶對谷歌搜索的依賴性。和谷歌推出新瀏覽器的說法一樣,微軟IE產品部門主管迪安·哈查莫維奇也強調IE8 Beta 2不是為了讓施密特失眠,但結果是什么尚未清楚。

雖然微軟和谷歌都聲稱新產品并不相互針對,但基于實際情況,華爾街一致認為Google Chrome的發布勢必進一步惡化兩家公司的關系。同時,新瀏覽器也讓谷歌與其他合作伙伴的關系處于十分微妙的狀態。
本刊記者還了解到,在谷歌支持下,Mozilla的火狐瀏覽器不斷蠶食微軟的市場份額,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從11%到19%的驚人跳躍。它在6月份推出的火狐3,首日下載次數達到830萬次。目前,火狐已經把今年的市場目標瞄準在30%。
表面上看來,谷歌在9月3日以后依然堅持了這項合作。它在8月下旬的時候曾將合作延長至2011年,并向Mozilla支付了一筆數額不菲的廣告點擊費,甚至Mozilla CEO約翰·利里也表示“不意外谷歌的到來,也不擔心可能面臨的競爭”。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Mozilla并不像其他互聯網企業那樣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它只有單一的瀏覽器,而谷歌正是它最大的客戶。
按照谷歌的說法,目前的Google Chrome只是測試版本,只能在Windows系統中運行,但很快蘋果和Linux版本也會推出。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猜測,谷歌與Mozilla的續約是利用對方對瀏覽器的專注,夾擊微軟。他擔心的是,谷歌瀏覽器表現出來的巨大市場殺傷力并非只針對敵人而不傷及朋友,只要它的市場份額擴大,損失的絕對不僅僅是微軟一家。
能否超越
按照業內的普遍說法,未來的互聯網也將被“云計算”的模式取代。如同現階段的電子郵箱服務,用戶的所有操作在終端上進行,但處理卻是在服務器上,屆時瀏覽器的地位將不低于操作系統。由此可見,Google Chrome對谷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美國博客網站PodTech.net創始人約翰·福瑞爾認為,用戶在下載谷歌瀏覽器的時候也許只是為了好用,無形中卻可能陷入谷歌軟件的包圍之中——谷歌瀏覽器、谷歌工具包、谷歌桌面搜索等。
然而,谷歌的希望也有可能只是幻想。就目前的情況看,雖然近年來微軟多次因為將IE瀏覽器與Windows捆綁銷售領到美國司法部開出的罰單,但這種推廣方式的適用范圍依然很廣,谷歌要想讓用戶在基于視窗平臺的情形下,自覺地更換自己的瀏覽器并不容易。
此外,《PC Magazine》網絡主編蘭斯·烏蘭諾夫對谷歌瀏覽器保持著一份清醒。他指出,谷歌新瀏覽器確實不錯,但卻不值得瘋狂,因為這“只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即認為只要谷歌邁進一個領域就可以成為霸主”。事實上,谷歌在搜索市場的呼風喚雨并不意味著它天下無敵。它同樣有深刻的失敗教訓,如Google Talk,現在鮮有人會像掛微軟MSN一樣在啟動電腦的時候想起它。
另一方面,從Google Chrome的一些功能來看,它處理含有Flash文件頁面的時候顯得十分吃力。它不支持Greasmonkey腳本,也沒有IE和Firefox那樣防“網絡釣魚”侵害的前端防御能力。它標簽的定制化讓程序員們歡呼雀躍,但一般使用者則可能無所適從。在這一方面,微軟已有失敗案例在前。
早些時候,微軟在IE7中也曾試著將“首頁”、“刷新”和“停止”按鈕移動,就已經遭到了用戶的一致反對,谷歌應該吸取教訓。蘭斯·烏蘭諾夫說,谷歌瀏覽器采用開源代碼,它目前的所有創新都可以在其他瀏覽器中實現,這肯定不是好事。
然而,業界確實已經看到了谷歌瀏覽器帶來的巨大影響。當迪安·哈查莫維奇“IE8瀏覽器仍是用戶首選”的話音剛落,9月4日,有可靠消息透露微軟正考慮向反壟斷機構投訴谷歌將瀏覽器、搜索引擎和新推的辦公軟件連成一體的做法違法。
但不管如何,瀏覽器市場的新變化值得谷歌竊喜,而微軟又將面臨一次艱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