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編者按
因其背藏巨大的市場利益,手機電視國標為各機構慘烈爭奪。因此,沒有強大支持背景的新岸線能夠勝出,絕對不能簡單地用“一匹黑馬”來解釋。而現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廣電系標準竟然發展得如火如荼,擁有“手機電視國標”名號的新岸線標準卻形同虛設。那么,這錯位的一幕是怎樣造成的?本應公正無私的評選,究竟夾雜著哪些利益糾葛?無奈的新岸線又將何去何從?

猶如投入一枚重磅炸彈,“朝陽產業”的手機電視陷入了國標評選的黑幕之中,讓業界震驚!
日前,一篇匿名文章《誰操縱了手機電視國標評選?》援引了另一篇署名為“國標漫談”的博客——《內幕:手機電視國標投票的數學游戲》的部分內容,聲稱后者所講述的情況與自己“調查得知的情況基本一致”:手機電視國標評選的兩次關鍵性會議(第五次、第六次)曾出現拉票、專家回避和投票人數過少等一系列問題。而此前6月21日,正是以上兩次會議最終確定了北京新岸線公司(下稱“新岸線”)推出的T-MMB標準成為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非強制性國家標準(下稱“手機電視國標”)的身份。
質疑并不僅僅是針對投票事件本身。《IT時代周刊》在深入調查中得知,早些時候,有業內人士就曾在某專業論壇上貼出手機電視國標第六次會議測評數據的影印資料,并指出“新岸線標準沒有自稱的那么好”,這與新岸線曾公開表示“此次評選非常公正,T-MMB的整體技術性能全面優于其他標準”的說辭完全矛盾。對此,新岸線至今再也未能給出其他說法。
《IT時代周刊》記者還了解到,在手機電視國標的激烈競爭中,相關部門先后召開6次評審會議(最后兩次最為關鍵),并對包括廣電系(CMMB)、新岸線(T-MMB)、清華(DMB-T/H)和中國通信標準協會(CDMB)在內的4家標準(后三家因為得到電信部門支持而被統稱為“電信系”)進行測評,但這幾個被測試方案的工作方式、系統環境以及各項性能結果卻從未被公開。正是這層神秘色彩,在幾篇“內幕文章”的作用下,引爆了業界的議論。
目前,沒有任何官方聲音對此作出評判,卻有跡象顯示,在手機電視國標評選塵埃落定兩個月后,新岸線并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而受益。相反,一直拒絕參評國標的廣電系CMMB的產業化布局正在提速,并在諸多重要城市取得實質性戰果。

“手機電視國標選擇有太多令人百思不解的地方。”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手機電視國標正式頒布的時間曾一拖再拖,“先標準后產業化” 的國標評選模式也值得重新審視。他們指出,新岸線國標被邊緣化的表象之下必有內情,倘若無力改變,這家企業有必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出路了。
編者按
因其背藏巨大的市場利益,手機電視國標為各機構慘烈爭奪。因此,沒有強大支持背景的新岸線能夠勝出,絕對不能簡單地用“一匹黑馬”來解釋。而現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廣電系標準竟然發展得如火如荼,擁有“手機電視國標”名號的新岸線標準卻形同虛設。那么,這錯位的一幕是怎樣造成的?本應公正無私的評選,究竟夾雜著哪些利益糾葛?無奈的新岸線又將何去何從?
猶如投入一枚重磅炸彈,“朝陽產業”的手機電視陷入了國標評選的黑幕之中,讓業界震驚!
日前,一篇匿名文章《誰操縱了手機電視國標評選?》援引了另一篇署名為“國標漫談”的博客——《內幕:手機電視國標投票的數學游戲》的部分內容,聲稱后者所講述的情況與自己“調查得知的情況基本一致”:手機電視國標評選的兩次關鍵性會議(第五次、第六次)曾出現拉票、專家回避和投票人數過少等一系列問題。而此前6月21日,正是以上兩次會議最終確定了北京新岸線公司(下稱“新岸線”)推出的T-MMB標準成為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非強制性國家標準(下稱“手機電視國標”)的身份。
質疑并不僅僅是針對投票事件本身。《IT時代周刊》在深入調查中得知,早些時候,有業內人士就曾在某專業論壇上貼出手機電視國標第六次會議測評數據的影印資料,并指出“新岸線標準沒有自稱的那么好”,這與新岸線曾公開表示“此次評選非常公正,T-MMB的整體技術性能全面優于其他標準”的說辭完全矛盾。對此,新岸線至今再也未能給出其他說法。

《IT時代周刊》記者還了解到,在手機電視國標的激烈競爭中,相關部門先后召開6次評審會議(最后兩次最為關鍵),并對包括廣電系(CMMB)、新岸線(T-MMB)、清華(DMB-T/H)和中國通信標準協會(CDMB)在內的4家標準(后三家因為得到電信部門支持而被統稱為“電信系”)進行測評,但這幾個被測試方案的工作方式、系統環境以及各項性能結果卻從未被公開。正是這層神秘色彩,在幾篇“內幕文章”的作用下,引爆了業界的議論。
目前,沒有任何官方聲音對此作出評判,卻有跡象顯示,在手機電視國標評選塵埃落定兩個月后,新岸線并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而受益。相反,一直拒絕參評國標的廣電系CMMB的產業化布局正在提速,并在諸多重要城市取得實質性戰果。
“手機電視國標選擇有太多令人百思不解的地方。”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手機電視國標正式頒布的時間曾一拖再拖,“先標準后產業化” 的國標評選模式也值得重新審視。他們指出,新岸線國標被邊緣化的表象之下必有內情,倘若無力改變,這家企業有必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出路了。
國標如此選出
面對多個自身實力和關系背景皆強大的競標者,新岸線的最終勝出確實讓人不能理解。2004年6月才成立的它無論是在公司履歷,還是在技術實力方面都顯得有些單薄。
但知情者透露,新岸線標準能笑到最后絕非偶然。他說,3年前國務院相關部門協商決定通過公開征集技術方案方式遴選“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手機電視國標名稱曾三次變更,由‘手機電視改為‘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再改成現在的‘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國家標準。當時,廣電總局和幾大電信運營商都有意競爭,但過程卻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幾大主要競爭者中,不僅廣電系退出,中移動力推的通信式手機電視技術TD-MBMS也被排除,華為的CMB方案也因同樣的理由退出了評選。
這是一次飽受爭議的評選。上述人士直言,按常規來講,確立一項國家標準是行標先行,再定國標,而現在多個行業標準都尚未完全成熟,仍在不斷改進且談不上市場化的情況下就率先制定國標,太過倉促,也給未來產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那么,手機電視國標是怎樣確定下來的呢?
從已經公開的資料看,起先參與手機電視國標評選的候選方案有五個。它們分別是廣電標準、新岸線、清華大學的兩個“數字多媒體移動廣播系統”(即DMB-T/H),以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數字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系統標準組合方案(簡稱CDMB)。
據某媒體報道,2007年12月16日,參與測評會議的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主要領導表示,除廣播電視規劃院外的其他兩家檢測機構——原信息產業部中國泰爾實驗室和國家數字電視檢測中心都沒有測試資格,要求將所有檢測工作交由該院負責。但此要求未得到與會其他專家的支持,廣播電視規劃院因此攜其所支持的標準CMMB退場。
這一退,讓廣電方面落得“倨傲自大、無視國標評選、參加一定要勝出” 等罵名。但中廣信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曾會明卻透露:“廣電的人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卻不懂得如何宣傳自己。”他說,在提出單獨負責測試工作之前,廣電規劃院堅持在性能測試前先按照慣例對被測系統技術規范文本及被測試設備進行符合性、一致性驗證,并強調性能測試應在統一的測試條件下進行,但這些要求均遭到測試組拒絕。由于擔心得不到公平、公正的測試結果,廣電總局規劃院才選擇了退出。
今年4月4日,手機電視國標最終花落新岸線。13天后,某論壇上貼出了自稱“來源可靠”的手機電視國標最后一次會議測評數據影印資料。從中可以清晰看到,此次國標評選測試的重點以信道測試為主,包括各種信道環境下的18項傳輸系統性能測試和15項功能測試,而承擔測試的正是泰爾實驗室和國家數字電視檢測中心。
“T-MMB并沒有自稱的那么好。”這是上述帖子得出的結論。而從新岸線公開的一份《T-MMB國標測試結果與國際標準的比較》文件來看,其中19項測試雖有7項無對比數據,但T-MMB仍有10項優于國外主流的DVB-H標準,另有2項也與DVB-H相當。
曾會明認同了論壇匿名帖子公布的數據,他也證實了“國標漫談”所言的手機電視國標評選拉票等問題,他說自己 “曾經向多位當事人求證,得知確有其事”,其他的不愿多談。盡管如此,本刊記者從其今年4月21日寫的一篇博客中還是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該博文寫道,自今年年初發改委、國標委、信產部和廣電總局四部門共同協商手機電視國標制定工作后,確定的29位評議組專家中有10位因工作背景原因需要回避。當時就某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否應回避的問題上爭議較多,因為正是該院士于2006年12月致信國標委推薦了新岸線方案。后記者調查得知,該工程院院士為鎢賀銓,是一個廣電“不喜歡的人”。
據稱,就在4月4日媒體爆出新岸線標準勝出的前一天上午,第六次手機電視國標專家評議組會議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會議決定以投票方式評選出國標技術方案。按照規定,本次投票應為19人,但原本10位已列入回避名單的專家中,來自中國移動、中衛星空(系出于中國衛通旗下)和中國聯通的3人仍參加了投票,因此實際投票人數是22人。
微妙的是,19名合法投票人中有6人拒絕出席會議,1人中途退場,兩人也由他人代替投票,另外兩人在會上自動要求回避。如此算來,當天實際投票的人數是10人,加之應回避而又出席的3人,現場共13人投票。最終,新岸線以12票通過,1票廢票當選國標。
按照專家組早已明確的工作機制,投票表決,逾2/3通過才有效。但即使將應回避的3人計算在內,22位專家的2/3有效票應為14.6票。也就是說,本次投票結果不應獲得承認!不僅如此,在3月15日第五次會議前一天,部分與會專家曾收到神秘短信或電話,稱專家組組長讓轉告“在會上不要提反對意見”、“要投新岸線方案的票”云云,赫然出現拉票現象。在第二天的會上,部分專家力爭停止了投票,要求測試組按專家意見進行補充測試,但直至4月3日也未見任何整改。
是誰在為新岸線掃清國標道路?目前難于追查。但當《IT時代周刊》聯系新岸線進行求證的時候,該公司一位自稱負責媒體接洽的張先生明確表示“近期不接受任何媒體采訪”,并稱新岸線標準正按國家有關規定穩步推進中。
同室操戈?
資料顯示,新岸線研發T-MMB技術與廣電頗有淵源,它最初曾是廣電方面的備選標準。
作為較早介入國內手機電視研發的科研者,新岸線總裁鮑東山自身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本刊記者在一家名為SOOPAT的檢索網站發現,鮑本人的專利申請集中在兩個時期:2002至2003年間多以應用軟件系統為方向;2006至2007年集中于手機電視領域,專利多達50項。而2006年正是新岸線沖擊國標的起始期。
新岸線與廣電的淵源也始于鮑東山。據悉,最先是鮑主動向廣電總局和原信息產業部提出做手機電視,但未引起重視。直到2004年下半年,廣電總局有關部門才找鮑溝通,提出做手機電視研發。面對當時國內對借鑒哪套國際標準的大討論,有關單位認為,手機電視理應力爭“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就在那時候,廣電采用的還是新岸線設計的三套方案中的一套。
就在新岸線滿懷希望地加緊研發之際,事情發生了變化。2006年4月30日,廣電有關部門單方面通知新岸線,終止合作。這讓新岸線當時一再高調宣傳“T-MMB是在廣電總局親切關懷指導下完成” 的美好意愿戛然而止。
究竟是為支持嫡系的CMMB,還是顧慮T-MMB源于韓國技術T-DMB的背景,外界對廣電總局態度的轉變議論紛紜,廣電總局至今也未對自己的取舍給出解釋。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廣電主導的CMMB實際是通過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TiMi改造至適用于手機的“天地一體”(sTiMi)衛星方案,而本次國標評審強調的恰是知識產權問題,新岸線在其申報文本中去掉了韓國T-DMB部分以回避信道專利問題,但提供的測試樣機三星SCH-B109的參數明確標注支持T-DMB多媒體數字廣播技術。
據悉,終止與新岸線的合作后,2006年10月24日,廣電總局在國務院相關機構確定公開遴選手機電視國家標準,宣布CMMB為廣播電視行業推薦性技術標準。目前,CMMB標準已由嫡系企業北京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廣電總局下屬廣電科學研究院持股51%,簡稱泰美世紀)研發。2006年10月24日,廣電總局發布了CMMB的第一部分內容(廣播信道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一個月后,發布了第二部分內容(復用); 2007年8月10日,它再次發布了CMMB的第三部分內容(電子業務指南)。
隨后,失去廣電支持的新岸線開始一心尋求工信部、運營商等機構支持,兩個原本并行的標準在其后的爭奪中漸行漸遠。
何去何從
國標身份的確立尚未幫助新岸線從中獲益,CMMB就搶先成功實施奧運戰略,這讓一向高調的新岸線手足無措,奧運后也遲遲未見任何市場動作。僅有的也是中衛通在奧運前夕,在北京、天津、青島、秦皇島4個奧運城市開始了小規模試驗建網。其中中衛星空已在北京上地區域架設了試驗發射塔。
而產業鏈中,成熟的芯片廠商都只是對新岸線標準予以關注,但尚未直接投入生產,芯片暫時也是新岸線自己在研制。終端上,到目前僅有夏新、三星等企業提供樣機,全面推出市場仍無時間表。不過,新岸線與個別運營商合作開發的T-MMB系統運營平臺,已可以實現包括身份認證、條件接收、節目指南、數字版權、漫游計費、流量檢測和網絡管理在內的多項功能。但在業內看來,它在產業化方面至少落后廣電系標準2-3年。
而在廣電系方面,僅在北京奧運會期間,4萬部CMMB電視手機讓廣電移動多媒體廣播產業化提速。此前,在7月18日,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向各有關單位發出《關于開展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解碼終端入網認定的通知》,稱為了規范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接收解碼終端的技術質量,保證奧運服務質量,總局科技司決定自2008年7月21日起正式開展CMMB接收解碼終端入網認證工作。有近40家企業向廣電總局質量認證受理中心進行了咨詢,20多家企業提出了質量認證申請,最終包括天宇、聯想移動和中興等9家企業的9款機型獲得了廣電準入認證。
從一份聯想移動ET880型手機獲得的證書來看,有效期為三年,證書名稱明確標注為“廣播影視系統質量認定證書”字樣,標注設備類別,內容為“經審查,下述廣播影視系統設備符合質量認定要求,準許進入廣播影視系統使用”。
分析人士指出,廣電總局此舉改變了中國長期只能由運營商頒發手機入網許可證制度,雖未必能繞過工信部和運營商,但僅就其所轄領域頒發檢測認證也未嘗不可。不僅如此,廣電方面完成上海首個室內覆蓋,擬成立移動電視總公司實現全國運營,以及加緊研發下一代CMMB技術,重點將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到下一代CMMB中,使用回傳網絡,實現端到端的回傳系統。
不過,CMMB產業化在飛速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現實問題。比如,一直以來,計費系統設計與信號回傳問題是困擾CMMB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收費廣播、增值服務等內容的推出已經納入廣電的下一步規劃中,并將在今年底實現324個城市的覆蓋目標。
在中廣互聯的網站上,一條新近發布的消息引人注意:8月14日,該網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信號覆蓋情況一覽表》,內容顯示自今年6月10日至8月5日,廣電有關部門組成CMMB測試小組,集中對17個主要城市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網絡覆蓋性能進行測評。結果表明,各城市總體接收成功率均在72.1%-99.535%之間浮動。而在17個被測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在內達到90%以上的僅有7個。
而在本刊記者拿到的9家獲廣電入網認證的接收終端產品提供商明細表中,除聯想、中興、天宇等幾家知名企業外,其他均鮮為人知。有觀點認為,即便目前CMMB進展迅速,但要實現真正的產業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無論是廣電標準還是新岸線方案,它們都只相當于在現有手機上添加了一個電視接收裝置,要實現手機電視點播功能,關鍵還需要3G網絡的支撐。顯然,未來不排除基于TD的大唐移動的MBMS技術成為CMMB、T-MMB最大的競爭者。同樣,在工信部官網上,4項關于TD-MBMS的技術標準(第一階段)赫然在列。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人士透露,中移動已經要求他們今后在新上市的3G電視手機產品中配置TD-MBMS標準。而中移動預計明年初將完成全國28個城市的TD二期建網工程,這對大唐移動標準的發展也是利好因素。
產業圍繞技術標準之爭讓下游廠商陷入兩難境地,畢竟他們是最先要做好備戰商用化的一方。有為廣電標準服務奧運而提供終端的廠商坦承,目前手機電視標準一片亂局使他們很難抉擇,只能先做好技術儲備,而產品規劃還要看整個產業和運營商的未來導向。
而關于新岸線方案的最終去向,曾會明指出,“新岸線標準市場化進展緩慢也有客觀原因,其標準、芯片目前都是自己研發,而手機電視的運營應是牌照、網絡、頻率三位一體的,因此CMMB的整個產業鏈的速度顯然更快。”身處廣電陣營的曾會明同情地說,“到最后,新岸線標準可能淪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