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一個農民若是只習慣于天天干農務,只是模式化地干農活,就不能算是掌握了農藝;一個工人若只是年復一年地在工廠上班,被動地應付他的工種,沒有高于平平常常的本領,就不能叫作懂得了工藝。推而廣之,沏茶的、制衣的或一切以天天抄寫為業的人,也不能叫做精通茶藝、剪藝、書藝。
“藝”是一種特殊本領,是技術和智能的總和。
具體到教師,必須懂教藝。
具體到語文教師,尤其需要懂得教藝。
什么是語文教師的教藝?回答這個問題先不必講什么深奧道理,只講一個淺顯例子即可,這個淺顯例子就是:語文教師首先要像語文教師。
什么叫像語文教師?舉例說:他一經走到講壇上一開口,或在黑板上一動筆,以及在學生的作業上寫批語,就使人感到這是語文教師!他很懂得教藝!
包括與學生、家長、其他人談話時,對方也能立刻感受到:這是語文教師!他很懂得語文教學的教藝!
語文教師的教藝,最起碼的要求是語文的基本功扎實。如:講話沒有語病,不啰唆,沒有多余的語言贅物。什么是語言贅物?其一便是經常使用“這個這個”或“也就是說”之類的口頭禪。此外,語文教師更不應該有語法不通、前言不搭后語等毛病。特別是語文教師一經寫字,就力求將字寫得規范、工整、端莊、有美感。尤其是在學生作業(特別是學生作文)上寫批語,或寫上修改性的話,必須做到用字正確,用詞得當,語句順達,兼之字體清秀。
有人認為這是小問題,無須認真,不對!須知:語文教師首先是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的表率!
上面說的教藝,當然只是基本的教藝。語文教師較高、很高的教藝,就不能只限于此,應當使語文教學力求生動化、文采化。無論是中國的語言文字,還是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生動品格,具有文采魅力。若是把語文教呆、教僵、教死,使學生有畏懼感、厭倦感,這是語文教學的致命性失敗。
要想使學生愛語文,并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高知識水平,增進文采才氣,語文教師的首要本領就是善于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興趣,繼之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的熏陶中步步提高閱讀的品位,提升寫作的能力。
語文是所有學科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最有能量的文化門類之一。希望語文教師提高教藝,使語文在社會上發揮出更大的文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