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芹
安徽省懷寧縣是久負盛明“戲曲之鄉”,這里曾經是微劇的發源地和黃梅戲的發祥地,尤其是黃梅戲在懷寧有著十分悠久的民間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出門三五里,處處黃梅聲”便是對懷寧普通老百姓喜愛黃梅戲最真實的寫照。時至今日,全縣仍然有三十多個民間班社活躍在廣闊的農村文化舞臺,成為懷寧縣獨特的民間文化現象。在新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如何有效發揮縣級專業劇團的作用,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確實值得我們去認真探討并付出實際行動。
一、堅持原則,服務基層,注重抓好原創劇本的創作與編導
作為縣級專業黃梅戲劇團,必須始終以服務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為宗旨,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基層”的原則,積極參與送文化下基層進社區活動。黃梅戲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一些經典的傳統大戲和折子戲一直深受基層群眾的喜愛,有些劇目可以稱得上是百聽不厭、常看常新,但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這門傳統的戲曲藝術生動地反映懷寧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進步和新成就,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當前黃梅戲編劇人才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留住編劇人員,同時鼓勵他們深入生活、深入一線,創作出了一批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符合現實生活實際、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現代小戲。幾年來先后自編自演了《搬新家》、《建新村》、《實話實說》、《聘丈夫》、《重任在肩》等作品,其中《聘丈夫》和《重任在肩》在第八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上獲獎,并進京展演,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劇本創作是戲劇藝術生產環節中最本源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現代黃梅小戲的創作與編導,既要符合黃梅戲傳統的審美需求、讓觀眾樂意接受,又要注入新時代生活的精神要素;既要通過故事情節體現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又不能簡單地圖解政策、進行政治說教。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的編導人員不斷加強自身政治、業務學習與藝術修練,真正深入到農村生活中,體會農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無愧時代的精品力作來。
二、優化環境,栓心留人,注重抓好專業演出團體的隊伍建設
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現有29名在編人員,由于是財政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正常的工資待遇不高,業務經費比較緊張,近幾年來難以調入新的專業演員,從而導致演員隊伍一定程度上的相對老化。由于縣城遷址等多種原因,縣典梅戲劇團目前尚無固定的演出場所和辦公場所,工作條件簡陋,這給留住現有的優秀演員和編導人員也帶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難。這種現象目前在一些縣級演出團體中普遍存在,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工作環境,營造一種能夠栓得住心、留得住人的干事創業氛圍。一要積極爭取縣委、政府領導重視。縣劇團近幾年來主動參與縣內一些重大活動,比如春節團拜會、每年人大、政協會議、招商引資、上級領導視察等專題演出,較好地展示了“戲曲之鄉”的獨特文化魅力,得到了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擴大了縣劇團的知名度;二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充分利用“戲曲之鄉”這個品牌,宣傳懷寧歷史文化,去年省文化廳為縣劇團配送了一臺流動舞臺演出車,縣財政也撥出專款,為演出車配備了必要的燈光和音響設備,為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物質條件;三要鼓勵年輕演員早出成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劇藝術博大精深,演出團體必須關注每一個演員的成長環境,善于根據各自的優勢條件加以引導和培養,,保護好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創作熱情,鼓勵他們勇于參加國家級、省級的各種比賽,在黃梅戲表演藝術上早出成果。近三年來,縣劇團年輕演員先后有6人在全國或全省比賽上獲獎。
三、更新觀念,尋求合作,注重抓好基層文化演出市場的開拓
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有著良好的傳統,曾經發揚“一條扁擔挑遍全國”的精神,演出足跡遍布各地,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多次表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特別是各種新型媒體的不斷涌玩,傳統戲曲藝術確實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黃梅戲沒有市場,相反,在懷寧、在全省乃至在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和東南沿海一帶,喜愛黃梅戲藝術的觀眾大有人在。懷寧全縣現有的三十多家民間班社常年活躍在各地農村演出舞臺上,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無庸諱言,縣級劇團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長期有財政撥款作為保障,與生俱來的國有性質導致市場意識的淡漠和競爭能力的衰退,與民間班社相比,在組織形式、分配方式、開拓精神等方面都存在諸多與市場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要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好并發展好黃梅戲藝術,必須進一步更新觀念,大膽改革,放下架子,開拓市場,走出一條以戲養戲、自我壯大、不斷繁榮的新路子。一要改革現有的組織形式。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的指示,盡快推進演出團體的市場化改革,參照企業化管理的模式,采用全員聘用制,調動一切積極力量,適當拉開收入分配檔次,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干與不干不一樣的良性運作機制;二要用足用活政策。確保每年由政府買單的演出活動正常開展,送戲下基層進社區不少于30場次,取得政府補貼資金支持,聘用部分有一定潛力和發展前途的年輕演員,以充實演出隊伍;三要廣泛尋求“戲企”合作。可采用借助縣內外一些大型企業的實力,比如冠名活動、專場演出等,開展戲企合作,豐富企業文化建設內涵,活躍基層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在合作中謀求雙贏。
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七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繪制了美好的藍圖,文化建設的春天即將到來,只要我們正確把握方向,不斷開拓進取,積極主動參與,縣級專業劇團就一定能夠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出不可或缺的主力軍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懷寧縣黃梅戲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