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春
我對露猴子的興趣,在于一個“釣”字。
鄉(xiāng)間能釣的東西著實不少,比如魚,比如黃鱔,比如老鱉,比如青蛙,等等等等。我甚至見過有人釣雞。
釣黲子魚、黑魚、鯉魚、鯽魚等普通的魚類需要竿、線和鉤,還有鉛墜浮子之類。我小時候釣魚的竿子多為蘆柴所做,魚線就是織網(wǎng)用的尼龍繩,鉤子是用媽媽的縫衣針在火上燒紅了以后彎成的,這樣的鉤子沒有倒刺,魚兒就是上鉤了也容易滑掉,不好;好的魚鉤是在貨郎擔(dān)上用些布頭鞋底之類的破爛換來的,有倒刺,魚兒上鉤不容易脫掉。浮子呢,就用雞毛的梗子做成,餌就是在韭菜地挖的蚯蚓,或者是菜青蟲。
釣黃鱔的鉤子是用自行車的輻條做成的,一頭磨得尖尖的,彎成鉤狀,然后綁在一根竹筷子上,在鉤上穿上蚯蚓,尋那有黃鱔的洞伸進去,運氣好的話,不長時間就能拖出來一條黃鱔。
釣老鱉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干的,這需要經(jīng)驗和技術(shù),用的工具也特別,是一種叫做鱉槍的東西,一下子能打出去老遠,餌多用豬肝。我小時候經(jīng)常見有經(jīng)驗的釣鱉人扛著鱉槍在塘埂上轉(zhuǎn)悠,發(fā)現(xiàn)目標后,立刻打出去。
釣青蛙是我們小時候常干的事情,一般來說,它要比我們所能釣到的魚重得多,因此所用的釣竿就不能是容易折斷的蘆柴,而多為結(jié)實的竹竿或者干脆就是樹棍,線用結(jié)實的棉線或者是小麻繩,不用鉤,只在繩頭拴上一個推磨蟲或者別的什么東西,只要是硬的就行,在它眼前晃悠,這青蛙是見活的東西就撲,一張口就把釣餌吞進去,等它發(fā)現(xiàn)上當?shù)臅r候已經(jīng)被我們甩上了岸。
釣魚釣黃鱔釣鱉釣青蛙都在水里或者水邊進行。也有在陸地上釣的,比如釣雞。這個比較少見,但有,我小時候就見過知青隊里的調(diào)皮鬼們干過這樣的事情。他們在地上撒了玉米粒,其中的一枚上插上針線,把線的另一頭拴在小樹上,引老鄉(xiāng)們的雞來吃,上鉤的雞發(fā)不出聲來,只是撲著翅膀一跳老高,甩著脖子亂撲騰,引得那幫臭小子們也一跳老高,伴隨著哈哈大笑。我就疑心有時村子里的雞子少了不一定是那黃鼠狼所為,說不定在沒人看見的時候就進了他們的肚子。
話扯遠了,還是來說露猴子。
露猴子大約是我所見到的唯一用釣來玩的蟲子了,而且是在陸地,卻不會像知青釣雞一樣不能讓大人們看見。
先來說說這“露”的讀法,不讀lu,讀lou(漏音),這樣的叫法我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有沒有,反正我老家就是這樣叫它。至于為什么要在它的名字里冠以“猴子”的字樣,我也沒找到確切的答案,按我的想法,大約是因為它形容猥瑣,長得又比較瘦的緣故吧。我老家的人如果看到有人蹲在一個什么地方伸著頭,就會說:看你像個露猴子似的,在干什么?
麥熟杏黃的時節(jié),是我們釣露猴子的最佳時間。我老家是沙土地,這個季節(jié)經(jīng)常會在我們上學(xué)來去的那條沙土路上發(fā)現(xiàn)一個一個圓溜溜的小洞,洞口的大小跟一根細草棒差不多,我們要釣的露猴子就躲在這樣的洞穴里。
這樣的洞穴在不熟悉鄉(xiāng)村生活的人眼里,是常常會和蟬的幼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肉狗的洞或者螞蟻洞混淆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它們卻有著根本的區(qū)別。肉狗的洞雖然看上去也很小,卻只是薄薄的一層,只要你用手指甲輕輕一挑,就能露出一個比大拇指都要粗的洞穴來;螞蟻洞跟露猴子的洞穴一樣,上下一般粗,卻經(jīng)常有螞蟻來來去去,這也好分別。
我們釣露猴子的工具跟釣魚釣蝦釣黃鱔釣鱉釣青蛙釣雞的都不一樣,集竿線鉤餌于一身,只是一根細草棒,青的,是那種叫做狗尾巴草的嫩莖。我曾經(jīng)薅過一根放在嘴里嚼,除了青草特有的青澀味外還有一絲隱隱的甜。我以為,或許就是這絲隱隱的甜才使得露猴子屢屢上鉤。
這個季節(jié)的傍晚,放學(xué)以后,如果你在鄉(xiāng)間的沙土路上看到一群孩子撅著屁股伏著身,很專注地在干什么,那么,他們八成就是在釣這種叫做露猴子的小蟲。
釣露猴子也需要點技術(shù),雖然工具沒有釣魚的那么復(fù)雜,所要掌握的要領(lǐng)卻沒什么區(qū)別,反應(yīng)要靈敏,草棒探下洞去,一有動靜,就要立刻往上拉,動作要快,不然,很可能露猴子就會發(fā)覺上當而把牙松開,如果是這樣,除了你把它的洞挖開,不然它是不會上來的。
一般情況下,露猴子沒有那么聰明,只要洞里有,幾乎都能拉上來,一條灰白色的小蟲隨著草棒被甩出洞外,在泥地上一蹦老高,這樣的姿態(tài),也像釣魚。
這是一種男孩女孩都喜歡玩的游戲,其實僅僅就它本身來說,露猴子并不怎么好玩,釣出洞穴來也不好拿它做什么,孩子們釣它的樂趣,也許僅僅只在釣的過程。
這種蟲兒,沒有腿,被甩出地面后只會蹦不會爬,我一直弄不清楚,它們躲在那么細小的洞穴里,靠吃什么為生,便是現(xiàn)在我也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