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石

“高三都經歷過來了,還有什么邁不過的坎!”潘茜說這句話,沒有任何的玩笑成分。
高考前的那段日子,在潘茜看來,她遇到了她迄今為止遇到過的最大困境。高考的壓力,父親的不信任以及由此產生的無休無止的爭吵,“三診”不盡如人意的成績……這些零碎的片段串在一起,有人會把它理解成命運的暗示,有人會把它視作人生的坎坷,但是,潘茜卻倔犟地在日記本上寫下:“你越覺得我不行,我越要證明給你看。”
這話不單單是在跟父親慪氣,更是對命運的抗爭。父母下崗后,在合川這樣一個西部小城市經營小生意,利潤是極其微薄的,父母自然對女兒傾注了全部心血。潘茜的家庭是典型的嚴父慈母,父親充當著整個家庭的家長身份,決策、做事果斷。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父親每天早上六點鐘就把潘茜拽下床,教她讀書識字。年幼的潘茜無法理解父親的用心,同齡人的童年是一段持續十來年的爛漫時光,而她的童年似乎一開始就夭折了。
久而久之,每天早上6點起床看書成了潘茜的習慣。即便是相對悠閑的大學四年,睡懶覺如吃飯一樣成為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必需,潘茜還是會雷打不動地6點起床,在此起彼伏的呼吸聲中就著臺燈光看書。現在,潘茜剛剛告別了學生身份,成為重慶富僑保健服務有限公司貴州都勻旗艦店的經理助理,工作繁忙,多年來的這一習慣仍然沒有改變。
外界的任何改變,也不會打破潘茜的生活節奏。高三,人人都在挑燈夜戰,而潘茜,每天晚自習結束回到家只做兩件事,看新聞,睡覺。父親一度指責自己的女兒不夠用功,兩人經常為此發生口角。潘茜不為所動,她有自己的原則和主見。她需要汲取大量新鮮的信息,那是課堂上無法獲得的,而電視新聞可以,她看電視從來只看新聞,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電視劇上。那個五一,學校給高三放了3天假,好不容易有個假的高三生都急著往家趕,潘茜卻從班長手里要過教室的鑰匙,每天7點準時從家里出發騎著自行車往學校趕。照樣是提著兩盒奶奶做的飯,一盒中午吃,一盒留到晚上吃,上完晚自習,在夜色中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地回家。
即便到今天,潘茜仍然會為父親抹殺了自己快樂的童年而耿耿于懷,但她仍然要感謝這個男人,給了她倔犟、獨立和果斷的性格。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潘茜完全可以進入師資更好的合川一中,但是她更喜歡合川二中優美的校園環境,無論家人、師長怎么勸,她橫豎一句:“管他呢,大不了挨一頓打,我就報合川二中。”
這也不難讓人理解為什么這位西南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大學畢業沒有選擇一份在常人看來比較風光的職業,而是進入富僑浴足從洗腳妹做起。常人,只看到“洗腳妹”這三個字,拘泥于此無法跳開。潘茜的視野卻越過了這三個字,目光鎖定了身為管理者的“職業經理人”,洗腳妹只是她職業規劃中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她有信心控制在很短的時間內。
“我只注重結果,不會去計較過程”,在很多人看來,潘茜的這種人生哲學很難理解,有不擇手段的嫌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潘茜就是智者,她用這樣的人生哲學激勵自己,只是不想給自己任何借口——不管起點如何,必經的階段免不了,就坦然面對,然后找準機會,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同學們忙著考公務員、應聘教師職位的時候,潘茜把她的簡歷投給了富僑。身邊很多人不理解,一個女孩子做什么不好,跑去給別人洗腳,家里人更是跳起來反對。壓力之下,潘茜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富僑的信息,憋著一股勁“我要證明給你們看”。
在和父親的周旋中,潘茜早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并據此拿出自己的應對策略。這讓潘茜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敏感與世故:“我的心理年齡似乎要遠遠大于我的生理年齡,我比身邊的人看問題要現實一些。不會去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夢。”
2004年,進入西南大學中文系的潘茜發現自己是“入錯了行”,自己愛看書,但絕不是如同班的那些文學青年一樣癡迷文學作品。她閱讀廣泛,管理類、傳記類、財經類,無所不涉,從中獲取大量信息。
閱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潘茜,讓她有了明確的目標定位。安分了一年后,大二,潘茜把大學生活的重心轉向了社會。從家教、推銷員到家政工,潘茜從事過不少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的人脈。潘茜堅持“朋友多了,路好走”。在給騎龍火鍋老板的兒子做家教的時候,潘茜認識了很多生意場上的人,在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后來,她又去了家政公司做兼職,在那里認識了兩個同在兼職的大學生。干了一段時間,潘茜發現做家政工作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跟其他兩人一商量,共同出資成立了家政服務中心。三個人湊了一千多塊錢買了專業的清潔工具,將目標客戶定位在中高檔小區和年輕夫婦集居地。客戶信息他們得來不費吹灰之力。之前在家政公司的時候,潘茜格外留意公司的客戶資料,借助當時公司的資源作過不少市場調查,知道哪個小區年輕夫婦多,哪個小區比較高檔。接下來,就是印傳單,在圈定的小區做宣傳。前期工作準備得充分,生意的興旺超過了潘茜的預期,他們不得不在學校內聘請一些學生。

盡管后來由于大三期末學業的繁忙,還有合伙人志向的不同,家政服務中心在經營了一年之后不得不解散,但是潘茜卻從這段經歷中學會了統籌的能力,能夠合理地支配時間,調配員工的工作。
現在,身為富僑都勻旗艦店的經理助理,潘茜每天的工作是協助經理的日常工作,做文案、策劃,排鐘(調配員工,給客人安排技師),負責外聯。工作瑣碎而繁雜,每天早上必須在9點營業時間前一個小時趕到店里把員工安排到各自的崗位上。營業開始,潘茜還要接待客戶,處理客戶的投訴。
“排鐘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底下的技師都是按接待客戶的數量拿提成的,你給誰安排多了,安排少了的人自然不滿。”
有時,部長和領隊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捅到潘茜這里。這些對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個很大考驗。
潘茜處理起來卻是得心應手。對她來說,處理人際關系,跟人溝通,是一種學識。大學期間,潘茜就喜好交朋友,西南大學的每個系,幾乎都有她的朋友。大四,潘茜在第二外國語學校實習,進去沒多久就跟學校里面的工作人員熟識了,以至于有一次她搭外國語學校一個老師的車進學校,新來的保安不認識那位老師,不讓進,是潘茜探出腦袋跟保安打了聲招呼,才得以放行,老師只好連嘆“沒面子”。戲稱讀中文系是入錯行的潘茜,提起大學四年的學習,仍然要感謝中文專業給她的熏陶,培養了她學習的能力,提升了理解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她與人溝通的能力。而這一切是作為一名經理助理不可或缺的。
工作很忙,早上8點多到店里,能夠在晚上11點離開,潘茜會情不自禁地大喊:“今天下班好早啊!”在有限的休息時間里,總結當天工作的不足之處,在第二天進行調整,也成了潘茜的習慣。對她來說,只要愿意,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
大多時候,時鐘對于潘茜來說只是一道擺設,凌晨一兩點下班已是家常便飯。但是,她沒有絲毫抱怨,“年輕,累一點算什么”,至少她已經初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從洗腳妹學員到經理助理,潘茜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幾個月前,作為洗腳妹學員來到重慶富僑秀山培訓基地,看到先來的學員們手指上厚厚的一層繭,潘茜看看自己的雙手,暗自說:“我一定不會在這里逗留多長時間的。”有了這樣的決心,潘茜格外認真。早上6點起床看管理類的書,8點參加軍訓,9點開始上理論課,一整個下午跟著技師學足底按摩,晚上學英語,一個月下來沒有休息過一天。
機會也就在這個時候垂青這個倔犟的女生。在潘茜學滿一個月的時候,時逢富僑加盟店經理人培訓,來自全國各地兩三百名經理齊聚重慶富僑秀山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基地要從學員中選拔10名助教。連闖自信考核、站軍姿、演講、按摩操作幾關后,潘茜成了10個幸運兒中的一位。
富僑都勻旗艦店的歐式裝修風格讓潘茜很是滿意,她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但她也明白這只是她人生的一個階段,她不會在這里流連太久。她看中的是浴足行業的發展前景,現在要做的就是積累經驗,掌握管理技巧,然后擁有一家自己的富僑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