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翔

大學四年我學到了什么?這是我在畢業后反反復復問自己的一個問題。畢業后面對著找工作的艱辛,我開始反復思考著自身專業知識的結構以及職業生涯起點的定位。
我是一個女孩子,學的是工科專業。
第一,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好。大一、大二兩年,我因為不喜歡本專業而不念書;大三、大四兩年,當我開始對這個專業有點興趣的時候,領悟能力卻不高,我遠遠地落后了。大學四年,我把大部分的時間交給了社團活動以及我的戀人。
第二,我沒有為自己作準確的定位。畢業后我才知道為自己作職業生涯規劃有多么重要!國外的學生早在初中就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始制訂職業生涯規劃。而我們,直到大學畢業了,卻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適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工作初期,我就像一只無頭蒼蠅,哪里有招聘會,哪里有招聘信息,就往哪里鉆。看到差不多的崗位就會投簡歷,但收效甚微。
第三,人才市場趨于飽和。我認為好的工作崗位大部分已經滿員,短期內很少招人了,即使招人,大部分也被安排給關系戶。剩下的,大多是知識結構錯位、待遇錯位、流動性很強的職位。于是出現了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人才找不到合適的職位的現象。
第四,女性求職者由于自身生理條件的限制,部分職位還是受到了限制。
當然,還是有一小部分專業知識能力很強,最后能進入大公司的人才。我很羨慕那些能找到合適位置的人。剩下的差不多跟我一樣,畢業后幾經輾轉,做的工作卻一點也不跟專業知識搭邊。
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大學四年我到底學到了什么?突然回想起有點懵懂的大一時也是這樣問自己,感覺大學四年真像一個輪回。記得以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當四年的快樂與激情過后,大學提著褲子從你身上站起來時,冷冷地對你說,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感覺這句話說得很傷感,四年的歷程,人生的春光,到底換來了什么? 在剝去了虛假的學士學位光環外殼之后,大學四年我真正留下了什么呢?
●專家建議●
大學生,你應該學什么
李開復:從進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應該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你的志向和興趣將為你提供方向和動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你應該馬上做一個發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如果不知道畢業后要做什么,你應該馬上制訂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應該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或自己審閱,看看哪里需要改進。
徐小平:學好專業課程是最基本的要求,學好專業不是指學過教材,聽完課就可以了,還應該注重對自身綜合能力和意識的培養。這些能力包括:溝通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系交往能力以及正當獲取金錢報酬的能力。不管你學什么專業,都需要有一種意識,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本領,未來自己要靠什么本領吃飯。大學期間,學生還應該培養自己發現商機的意識,發現市場空缺的意識。
王輝耀:大學四年里免不了學習上、精神上的痛苦,青春的煩惱,也有孤獨和難以忍受的時候,但正是這些東西在夜以繼日地磨煉著你們,可以使你們更自立、自助、自主、自強不息,更有自信,從而形成堅毅的性格。每個大學生都應當培養自信心,要獨立去干需要和應該干的,有膽識也有膽量,必須杜絕一切怯懦和猶豫,認準目標,鍥而不舍,只要有希望,就敢于去闖。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只有敢于去走,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