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華
在我兒子出生半年后,我覺得他已經是一個很正經的人了。他除了吃和睡、哭和笑以外,還沒有別的更突出的表現,我就對妻子說:“他應該有點什么愛好了。”
所以我決定讓他來分享我對古典音樂的愛好。我希望巴赫、勃拉姆斯他們,還有巴爾托克和梅西安他們,當然還有布魯克納和肖斯塔科維奇,能讓我的兒子漏漏感到幸福,因為他們每天都令我愉快。我以為漏漏會子承父業,會和我一樣感到愉快。
我從全部CD盤里,為兒子挑選了三部作品:巴赫的《平均律》,巴爾托克的《小宇宙》,德彪西的《兒童園地》,三部作品都是鋼琴曲。我喜歡鋼琴的敘述,那種純粹的、沒有偏見的敘述,聲音表達出來的僅僅只是聲音的欲望。我沒有選擇弦樂作品,是因為弦樂在情感上的傾向過于明顯;而交響樂,尤其是卡拉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穆拉文斯基的列寧格勒樂團所演奏的交響樂,我想會把我兒子嚇死的,他小小的內心里容納不了跌宕的、幅度遼闊的聲音;至于清唱劇,就像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我被敘述上的單純和寧靜深深打動,可是敘述后面的巨大的苦難又會使人呼吸困難,我不希望讓兒子在半歲的時候就去感受憂傷。
每天到了晚上,我把他抱到床上以后,鋼琴曲就會開始。在旋律的發展中,他逐漸進入夢鄉。就這樣日復一日,他在鋼琴曲里睡去,翌日醒來時,又在鋼琴曲里起床。慢慢地,他學會了爬,又學會了走路,開始牙牙學語。同時我看到巴赫讓他出現了反應。他有時候聽音樂會搖頭晃腦起來,甚至連身體也會跟著擺動。最激動的一次是他爬到一只音箱前,對著里面飄出的鋼琴曲哇哇大叫。
正當我樂觀地感到兒子對巴赫的喜愛與我越來越接近的時候,外婆拿來了一盒兒童歌曲的錄音帶,里面有一首四十多年前周璇唱過的兒歌:“小燕子,穿花衣……”
這一天下午,我的兒子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顯得十分激動,張大嘴巴使勁地笑著,小小的身體拼命扭動。他讓我將這首歌放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因為激動過度而沒有了力氣,倒在床上睡去后,我才關掉了音響。
我苦心經營了近一年的巴赫,被“小燕子”幾分鐘就瓦解了。于是我的蓄謀已久,我的望子成龍,我的拔苗助長,還有什么真正的寧靜,在我兒子憤怒的手上和口齒不清的“小燕子”里,一下子就完蛋了。流行音樂通過我的兒子,向我證明了它們存在的力量。現在回想起來,當我兒子最初搖擺著身體聽巴赫時,他已經把《平均律》當成流行音樂了。他是用聽搖滾的姿態,來聽我們偉大的巴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