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香
很多學生進入初中,剛開始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了八年級后,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八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但師生雙方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左右著教學改革和教學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總結出了以下作法:
一、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從情景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勾股定理”時,一開始就通過生動的畫面《周髀算經》中的一段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的對話,然后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我國古代的人民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發現并應用勾股定理這一重要數學原理了.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生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以數學的趣味性和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以“成功教學”觀點來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進入八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自信和希望,但讀書心態不一,有躊躇滿志的,有漫不經心的,有不知所以的,繁重的功課,大大提高了的難度、廣度、深度,有的人一下子悲觀起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很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的環節.根據這種現象,我采取循循善誘、個別輔導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點,消除不良因素,輔之于努力學習,成績總會提高的.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育學生的成就感,要做到從簡單處著手,從細微處入手,平時提問題,出考卷,要注意把握好難度梯度,要敢于讓學生取得好成績,使之能產生一種成功的感覺,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鼓勵他們,消除他們對數學的恐懼感,培養信心.同時,老師要“蹲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世界,成為學生的朋友,賞識學生,關注學生的感受,肯定他們每一個細微的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前進的快樂與自信.這樣做,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而且有利于教學,提高數學在學生心目中的親和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授課藝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初中學生特點是好奇,好新,好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上要開動腦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給束縛,從而陷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中.一成不變的風格,盡管能使學生少一種適應的過程,卻也使學生少了一份新鮮感,長久,會使課堂缺少幾分吸引力.當今學生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為學生度身量體,設計新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不足,課堂上:
1.注重培養閱讀習慣.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由此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移”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移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移及其特征.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4.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精練、語調的變化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靈活的教法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學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在引導,妙在開竅,教之以法,施之以練,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數學的要領和表達技巧,逐漸步入“我要學”的佳境.
四、把握學生心態,重視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從尊重、愛護、體貼學生的角度給以引導,將失敗的陰影消除,將成功的喜悅放大,將好奇的心理引導至主動探索.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激發興趣是內化過程中的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條性、經典性的內容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學過程中要刻意創設誘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境,通過問題解決來優化學生的知識功能,優化教育功能.所以,教師只要能夠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贏得學生的尊敬、愛戴與欽佩,那么教師的忠告和批評會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教師的贊揚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愉快和深深的滿足,教師的正確引導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五、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數學是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一門學科,但也有“趣”可尋,八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八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只要用心探索,就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比如:有些學生在學習定理時,不管有無逆定理,拿來就用.我問“人有兩只眼”,它的逆命題“有兩只眼的就是人”,對嗎?學生從這有趣的逆命題中,領悟到原命題和逆命題不一定是等價關系,一個命題,要證明是正確的以后才可使用.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生動的語言,精辟的分析,嚴密的推理,有機的聯系來挖掘和揭示數學的“陽剛”之美,數學公式、幾何圖形的對稱、和諧的形象之美,直線給人的豪放爽直之美,勾股數給人的奇妙數據之美,幾何證明的簡潔明快,數學題的一題多解,無處不體現數學的美.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數學美的特點,讓學生從行之有效的數學方法和靈活巧妙的解題技巧中感受和發現數學美,體驗數學美,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并通過自己的解題來表現和創造數學美,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從枯燥無味中解放出來,進入其樂無窮的境地,以保持學習興趣的持久性.總之,激發學習的興趣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事物如(新穎的東西,運動變化的東西,相互矛盾的東西,笑話、幽默故事,美的東西,實驗、操作,競賽和游戲等),采取適當的方法,就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質量.
六、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初中數學理性知識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與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止為運動,化繁瑣為簡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七、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學習的快樂情緒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應該是積極的.教師的情緒是極易感染學生的,當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拉長著臉,或表情淡漠、憂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煩躁不安地走進教室,打開書本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從而使得學生內心封閉,阻礙了新信息的輸入.而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心扉敞開,思維活躍,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輸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飽滿的熱情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振作他們的精神.興奮的情緒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克服師道尊嚴的作風,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要求,積極熱情地幫他們釋疑解難,使他們體會到師長的溫暖,嘗試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學習進步的甜頭.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追求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求新.如何用好新教材,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才能真正能勝任新教材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