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海珍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新的理念說明: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變;數學教學活動將是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課堂實際變化而不斷調整教學,科學搭建師生有效互動的操作平臺,優化課堂教學.
一、有效預設,創設互動
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需要教師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課堂教學進程.
1.分析教材,創設互動
為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所包含實質內容和關鍵因素,做到胸中一盤棋,
才能激活和用活教材,為課堂互動鋪設通道.因此教師的教案預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互動的材料,這是實現課堂互動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我讓學生自己帶日歷,編制日歷中的數學問題考考老師.
課堂上老師對學生說:“請同學們隨便拿出一張日歷,按我的要求圈出幾個數,只要告訴我圈出的這幾個數的和是多少,我就能馬上說出你圈出是哪幾個數.”同學們開始時不信老師有那么大的本事,便拿出如圖1的日歷爭先恐后地考老師,結果老師都一一準確迅速地作出了回答.

同學們感到納悶,接著老師亮出底牌,說:其規律幫了忙.大家注意到了嗎,同行的數有什么規律?同列的數又有什規律?
同學們觀察了一會兒,興奮地發現:同行的數是連續整數,同列的數,下一行的數比上一行的數大7.
老師總結歸納:“利用這兩點規律,然后運用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2.分析學生,誘發互動
隨著新課改深入,我們的課堂要從教師的“教”走向學生的“學”,設計有效的提問,誘發問題意識.這是推動個體思維發展的動力,也是“互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例如,學習了“線段”后,有一種問法:直線、射線、線段三者的關系怎樣?另一種問法: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兩種問法對學生來說,顯然前者往往無所適從,而后者語言明確,針對性強,不僅給了方向性提示還留下思考空間.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努力把“問”的權利更多地給予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了解學生可能提出什么問題,適當制訂應變對策,以及練習中可能出現什么樣的錯誤等等.
如,在復習“線段垂直平分線”時,結合等腰三角形性質,讓學生畫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并且拆分成兩個三角形,使其中一個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各小組紛紛設計問題研究,如:“怎么拆都行嗎?”“從哪些角度來拆分三角形?”“有哪幾種拆分方法?”等等,有些問題簡單,有些問題非常有研究價值.學生們對自己發現并提出的問題充滿了解決的期望與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二、有效參與,再創互動
《教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重要方式.”為了體現新課標理念,課堂教學要關注師生教與學的互動,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把課堂教學作為師生、學生對話的平臺,注重學習過程的設置,把整個教學過程設置成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討、交流的過程.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學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承,而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至于許多學生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顯得束手無策.現代教育要求我們創設一種環境,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感悟和體驗,進而上升為智慧,形成思維的張力,逐步養成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正方體展開圖時,我要求每個學生“做一做”,找一個正方體紙盒,將它們沿某些棱展開,觀察有多少種不同的展開圖,再要求學生一起把圖形畫出來,“想一想”,有什么規律,交流將展開圖分成幾種類型.這樣的探究活動學生既動腦思想、又動手實踐.給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學生學會合作,突破創新,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使他們在新的背景下來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互相轉化,使得理解得到升華、內化.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想象.當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鼓勵者,給予活寶適當的指導和建設.
三、有效評價,升華互動
新課標指出: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要激勵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發揮性評價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讓它成為可終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養.
例如,在“統計圖”“平均數”等課堂教學中,可讓學生自己依據各小組設計的統計圖,運用平均數知識設計的報告單,給每一個小組評分,還要說說理由,盡力讓評價做到客觀、公正、準確,使學生在評價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評價同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中,實現人認知結構的建立、改造與重組.更主要的是鼓勵了學生大膽懷疑,以求學習主體創新潛能的開發和獨立個性得到升華.或者結合班規,給那些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學生加分,起到激勵的作用,使他們受到鼓舞,從而更加努力學習.
在評價中還要注意關愛和激勵每一個學生,不斷地喚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進行言語的溝通和心靈的交融,使課堂充滿和諧的“人情味”,使學生樂于回答問題、敢于回答問題,思維開放,智慧碰撞,從而激起他們主動學習、不斷創新的欲望,升華了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總之,新課程給教師與學生提供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能夠積極投入、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創設更多的有效互動方式,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