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貞 姜小增 金國民
摘要:在農產品緊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等問題不斷突現的今天,農村現有耕地的問題也日趨突出。盡管國家已確定了各種相關的保護耕地的國策,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耕地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尤其是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正確地落實保護耕地的國策,還任重而道遠,還需要解決很多認識上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耕地;糧食;勞動力
中圖分類號:F32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8-0053-02
近年來,耕地的嚴峻形勢眾人皆知,國家確立的保護耕地的國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雖然這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保護耕地的政策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耕地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正確地落實保護耕地的國策,還任重而道遠。就柯城區的耕地情況來看:根據2007年年鑒表顯示,整個柯城區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74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均耕地面積將可能會繼續減少,耕地質量也隨之不斷下降。其中,糧田面積的形勢更是不言而喻了,人均糧田面積不足0.55畝。從1985年到2007年全區農作物的播種面積由184 866畝減到了103 106畝,減少了81 760畝。
一、當前耕地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上不夠重視
一些相關部門沒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目前耕地面臨問題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保護耕地其實已經同計劃生育、環境保護一樣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有些相關領導在發展經濟問題上。片面強調經濟效益,而對耕地問題不夠重視,甚至把保護耕地與發展經濟和提高農民收入對立起來。這勢必會導致從上到下對耕地保護意識淡薄。
2糧食耕地質量退化趨勢加快
由于近年來種糧食的效益很低,農民培肥地力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再加上長期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耕地質量呈現加快退化的趨勢,使原有的高產田、穩產母面積逐漸減少。而中低產田的面積加大,達到了2/3以上。加上自然災害、水土流失使得土壤及母質受外力作用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破壞、移動和堆積過程以及水的損失。各種相關的危害吞食耕地,沖走寶貴的表土和養份,縮短了水利設施的壽命,使土地退化、生態環境惡化、破壞耕地資源,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3受污染耕地面積大
耕地受到污染必然會導致質量的相對下降,更甚者還可能使耕地喪失其原有的功能。耕地受到污染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人類生產生活所致。人類在生產活動或生活中所形成的大量廢棄物,傾倒在土地上,廢棄物中的許多有害元素直接進入土地,使原來干凈的土地受到污染。二是土地形成過程中自身就含有超量的有害元素,它們有的游離在土地中造成了土地的污染,有的則固化在土壤結構中,在某種外部條件的激發下,從固化的土壤中游離出來,成土地的污染。例如,土地的酸堿度變化,尤其是土地的酸化極易造成這種污染;還有就是工業污染,亂施農藥、化肥,導致農藥、化肥殘留嚴重造成的污染。這些都與當前要求生產無害化農產品產生嚴重的矛盾。
二、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分析
1占用耕地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要占用部分耕地,近幾年,隨著柯城區經濟得到迅猛發展,重點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使城、鎮、村用地規模發展建設都加快了步伐,包括農村宅基地面積大幅增長,這些都必然要占用部分耕地。再有是比較利益的驅動使耕地自發地向高效益部門轉移,據研究,單位面積土地用于林果生產、養殖業、工業、餐飲業的收益分別是用于糧食生產收益的5.4~10.8,5.4~207.7,7.4~100.0和204.6倍,由于傳統農民以利潤最大化和收入增長、收入穩定作為其土地經營的目標,因此,出現由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而帶來的耕地數量的減少和質量的破壞,以及相當數量的耕地“農轉非”。全區地處城郊糧田面積逐年減少,使有的村耕地幾乎全被占用,成了城中村、無糧田村。
2農業效益低下
糧食是大宗農產品,由于種植范圍廣、數量大、儲存難度大、易損耗、投資大、投入勞動力多、風險高等原因,使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通過調查,以水稻為例,每種一畝水田需稻種1.5公斤,價值30元;各種農藥價值10元;化肥主要是碳氨和尿素60公斤,價值36元;種田翻耕費80元;農膜費5元;栽播收割費100元;排灌輸費10元,共計直接投資約271元;管理、翻曬等投入勞力15個。正常好年收510公斤,畝,按2003年均價0.9元/公斤計算,一畝收入價459元。扣除直接投資剩188元,每個勞動日值12元左右,如扣除農業稅和遭遇自然災害的話,收益將更低甚至虧本,還不如在外做小工合算。
3農業結構調整造成了耕地減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種植什么有較大的自主性。由于種糧效益低,農民加大了種植結構調整。如在糧田里種上了柑桔樹,不用費很多勞力,還比種糧效益好。有的在田里架棚做養殖業,養豬、養雞等使糧田面積大大減少。耕地保護需要投資,而農民是耕地利用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人,是耕地保護投資的主體。制約農民對土地投入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增產不增收,有弊于農民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農業比較利益低,造成農業資金大量外流;農民收入增長慢,農民自身財力不足;農田效益很低下,農民培肥地力的積性大大下降,再加上長期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糧田質量呈現加快退化的趨勢,使原有的高產田、穩產田面積逐漸減少。而中低產田面積加大,達到了2/3以上。
4勞動力短缺使耕地荒蕪
農業生產后繼乏人。隨著開放程度的加大,勞務輸出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掙錢養家發家。加上年輕人怕在田里日曬雨淋的勞動,且勞動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加大了農村勞動力的缺乏,勞動力老齡化嚴重。在農田上的勞動力的銳減使土地荒蕪,許多良田荒費,無人種植。
5種植農產品增收不明顯
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結構調整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雖然農產品、糧食等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其他的農業投入也在飛快地上漲,如農藥、肥料、飼料等,農民增收的幅度不大或者說沒有增收,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還是提不起來。加上農技推廣體系“人在網破”,經費短缺,人員流失嚴重,工作難度頗大,缺乏對農技人新技術、新品種的培訓等,使農業推廣體系很難跟上市場發展步伐。
三、對策
1健全政府領導目標責任制,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
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規定,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作為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一項內容,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級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任期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層層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制定考核指標和標準,每年進行目標考核并兌現獎懲措施。對工作不力或存在問題的地區進行通報和警示。
2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的社會監督
各相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都要設立舉報電話,發動社會各界對基本農田保護實行監督。對優質高產、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可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一些集中連片、優質高產的基本農田作為重點保護區,實行重點監管、重點建設;通過衛星遙感動態監測等手段定期對重點城市或區域基本農田的動態變化情況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在政策上對專業從事農業生產銷售的農戶給予扶持
在農業政策上要給農民以扶持,這當中包括各種補貼、信貸和技術指導,促進耕地流轉,促進土地向大規模務農戶集中。促進農戶經營法人化和鼓勵農戶以外的法人進入農業,以提高農業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
4增大投入,科學管理
提高耕地質量,加強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建立經常的有機質投入體系,探索科學的耕作、種植和施肥制度;采取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結合的方法,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土壤、增加地力,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提高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倡導種草植樹和農田防護林工作,發展生態農業,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5政府采取措施,培養新的農業從業人員
如在城市地區設立農業學校招募農業從業人員,開展農技宣傳,提高農業生產知名度等。鼓勵其他產業人員轉到農業生產中來。
6積極探索農業經濟組織和制度創新
要提高農業在市場的競爭力,穩定農業生產的發展。僅僅憑農戶自身努力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農業市場領域里允許超大型農戶經營組織的存在是必要的,如本區的柑桔協會,石室鄉組織的柑桔生產隊等,其基本思路是培養有活力的核心農戶組織自己的合作組織,這個組織的作用是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這一作用是基層政府組織不能取代的。雖然就現在來說這種組織還很不成氣候,但真正把發展農民合作組織體系問題提上日程已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姜野]